景云二年(711年),太子良媛杨氏满怀羞怯的告诉了太子李隆基一件事,那就是她怀孕了,她满心希望李隆基也会和她一样高兴。

然而李隆基的心情却是极为复杂的,他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高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皇家来说,子嗣自然是越多越好,李隆基是太子,也会是将来的皇帝,绵延子嗣是他的一大重任,所以有妻妾怀孕,他自然会高兴。

然而高兴过后就是担忧,且是深深的担忧,这种担忧甚至盖过了喜悦,他私下里对自己的侍读张说说:

“用事者不欲吾多子,奈何?(出自《新唐书》)

这句话翻译一下就是:“有人不想我儿子多,怎么办?”

而在《旧唐书》中,是这样说的:

“用事者不欲吾多息胤,恐祸及此妇人,其如之何?”

也就是说《旧唐书》中多了“恐祸及此妇人”这层隐忧,倒是让李隆基多了一丝人情味。那么,李隆基为什么会如此担忧呢?

其实,杨氏怀上这个孩子,意味着李隆基将陷入内忧外患的局面中。

谁是外患?太平公主。

谁是内忧?太子妃王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隆元年(710年),唐中宗李显驾崩后,韦后临朝称制,并欲效仿武则天登基称帝。

临淄王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及韦后一党,然后扶立相王李旦为帝。

李旦复位后,在商议立太子的时候,长子李成器主动让位于立下大功的李隆基,于是李隆基被立为太子。

成了太子后的李隆基开始和太平公主争权,这对姑侄曾在唐隆政变中合作了一把,等到了睿宗时期,姑侄俩就变成了敌人。

李隆基是太子,又是立下大功的太子,本身的能力就很强,野心也很大,他想削弱太平公主的权力。

而太平公主同样野心勃勃,李隆基就是她干政路上的绊脚石,所以太平公主不愿意李隆基做太子,她想要易太子。

两人之间的矛盾注定是不可调和的, 再加上李旦夹在中间和稀泥,他一直希望亲妹妹和亲儿子和睦相处,他谁也舍不下,这样的结果就是,两人之间的矛盾逐渐公开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平公主在朝野散布流言,说李隆基非嫡非长,没有资格做太子,后来李旦介入,流言才平息,但这已经让李隆基感觉到了深深的不安。

再加上太平公主在京城经营多年,宫中到处都是她的眼线,就是李隆基身边都让她安插上了耳目,监视李隆基的一言一行,试图抓住李隆基的错处,让他无法再做太子。

后来太平公主见这些计策不成一度想要谋害李隆基,在这样的情况下,李隆基不得不谨慎谨慎再谨慎,然后再一步步反击。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东宫太子良媛杨氏怀孕了。

杨氏出自弘农杨氏,其高祖父杨士达是武则天的外祖父,景云元年(710年),李隆基被立为太子后,杨氏入了东宫做太子良媛。

杨氏很幸运,进入东宫没几个月就怀孕了,但这个孩子的到来却让李隆基很纠结。

彼时李隆基正和太平公主斗得热火朝天,必须确保家宅安宁,而这个孩子的到来对于李隆基来说会导致家宅不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隆基的原配是同州人王仁皎的女儿王氏,李隆基还是临淄王的时候就娶了王氏,两人属于共患难的夫妻。

《旧唐书》记载:“上将起事,颇预密谋,赞成大业。”

也就是说王氏就和李世民的长孙皇后一样,是李隆基并肩作战的妻子,她参与了唐隆政变,其兄王守一也是李隆基的得力助手。

可以说李隆基能成事,王氏和王氏背后的王家出了很多力,王氏始终和李隆基并肩而行,他成了太子,她就是太子妃。

有这样的妻子,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是极为幸运的,但王氏有一个弱点,而且是很大的弱点,那就是无子。

她嫁给李隆基之后一直没有怀过孕,眼看着李隆基已经有了两个庶子,王氏这个正妻怎能不着急和生气?

李隆基自然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当杨氏怀孕后,李隆基害怕了,他怕这个孩子会成为太子妃王氏心中的一根刺,让王氏和王守一和他不能一条心。

在与太平公主斗争的关键时期,一旦王氏和王守一和他不是一条心,对于李隆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灾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李隆基宁愿不要这个孩子,他还年轻,以后有的是机会生孩子, 而如果和太平公主的斗争败了,他将一无所有。

李隆基私下里询问张说该怎么办,实际上他早已经想好要放弃这个孩子,他让张说给他寻来堕胎药,然后他自己亲自煮堕胎药。

然而李隆基并没有成功,《旧唐书》记载:

“太子于曲室躬自煮药,醺然似寐,梦神人覆鼎。既寤如梦,如是者三。”

李隆基大为惊异,就将这件事告诉了张说,张说表示这就是天命。

李隆基也就打消了去胎的想法,让杨氏安安心心养胎,其他的事情由他来处理。

李隆基加大了对太平公主的反击,差点将太平公主赶出京城,景云二年(711年)四月,李旦实在不愿意看到姑侄俩继续斗下去,就准备传位给李隆基,结果遭到了群臣的反对。

李旦也不惯着群臣,虽然没能让位成功,但他下诏:

“凡政事皆取太子处分。其军旅死刑及五品已上除授,皆先与太子议之,然后以闻。”(出自《资治通鉴》)

五个月后,杨氏产下一子,李隆基为其取名为李嗣升,这个名字很有意思,很多人可能没听说过这个名字,但他后来的名字,很多人应该知道,那就是唐肃宗李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亨出生后并没有和杨氏生活在一起,而是被放在了太子妃王氏身边,或许这就是当初李隆基对王氏的妥协。

一年后,也就是先天元年(712年)八月,李旦因彗星的出现坚持让位于李隆基,自己做了太上皇,然后:

“三品以上除授及大刑政决于上皇,馀皆决于皇帝。”(出自《资治通鉴》)

李隆基继位后,王氏被立为皇后,杨氏升为贵嫔。

李亨没能养在身边,或许是杨氏一生的遗憾,后来杨氏又生下一女宁亲公主,嫁给了张说的儿子张垍。

而杨氏于开元十七年(729年)去世,彼时李亨还只是忠王,太子是李亨的二哥李瑛。

到了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瑛被武惠妃害死,一时间东宫之位空悬,到了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李亨被立为太子。

当初李瑛做了20年太子被废杀,而李亨做太子的时间也很长,一直做了18年,直到天宝十五载(756年)安史之乱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史之乱中,李隆基仓惶奔蜀,马嵬兵变后,李隆基继续去蜀,太子李亨则北上灵武平叛。

李亨到灵武的第四天就登基称帝,遥尊李隆基为太上皇。

等到李隆基在蜀地知道这件事后,只能被动接受,并在第二年制《册元献杨太后诰》:

“圣人垂范,是推顾复之恩;王者建极,抑有追尊之礼。盖母以子贵,德以谥尊。故妃弘农杨氏,特禀坤灵,久厘阴教。往以续涂山之庆,降华渚之祥。诞发异图,载光帝业。而册命犹阙,幽灵尚牴。夏王继统,方轸阳城之恩;汉后褒荣,庶协昭灵之称。宜于彼追册为元献太后。”

唐肃宗追封亲生母亲杨氏为元献皇后。

宝应元年(762年)四月,李隆基去世,过了不到半个月,唐肃宗李亨也去世,其子李豫继位,是为唐代宗。

第二年,李豫下令让元献皇后杨氏于唐玄宗李隆基合葬泰陵。

所谓母凭子贵,杨氏所有的荣宠竟然都在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