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伶仃洋上的超级工程——深中通道即将迎来通车,该项目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全长约24公里,海底隧道长超6800米,其中沉管段长超5000米,由32个管节和1个最终接头组成,为世界首例双向八车道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中通道位置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剖面图

据悉,深中通道海底隧道32个沉管和1个最终接头全部由南沙企业中国船舶广船国际、中船黄埔文冲参与制造。该海底隧道“南沙含量”可谓1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内景

世界首创!

南沙“智造”铸就

海底钢铁身躯

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总用钢量约32万吨,是国家体育场“鸟巢”用钢量的3倍。其中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长约5公里,分为32个管节和1个最终接头,标准管节长约165米、宽约46米、高约10米,立起来就是一幢55层左右的大楼。

平均每节沉管的用钢量约1万吨,焊缝长度超过270公里,最厚的钢板达到40毫米。按照施工计划,必须达到每月出厂一节钢壳的速度,才能满足项目建设需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驳动图

据悉,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广船国际负责海底隧道18个管节及1个最终接头的钢壳建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中通道分段位置示意图

沉管隧道钢壳制造工期任务紧、施工难度大,且E1管节钢壳和最终接头均为世界首制。

广船国际建造团队坚持创新引领,打造了全国第一条巨型钢结构智能制造“四线一系统”,钢壳管节制造自动化率超过70%,将每个标准管节超过270公里的焊接变得高效,智能化、流水化作业实现平均一个月完成一节的制造速度,保证了制造精度及焊缝、涂装质量合格率1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片体智能焊接生产线

据悉,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采用的整体预制水下管内推出式最终接头,是世界首创的全新结构装置,将最终接头与最后一节沉管(E23)一同制造,推出段放置在管节对接端的扩大端内,与最后一节沉管一并浮运沉放,待最后管节标准段与已安装管节完成对接并确认姿态合适后,推出段就像一个巨型的抽屉内盒,利用千斤顶将推出段(抽屉)从一侧推出,与E24管节的端钢壳完成对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E23管节钢壳和最终接头过驳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世界首创的集成装置,由中国船舶广船国际制造。最终接头的构造形式极其复杂、几乎无经验可借鉴,且结构和装置的空间交叉、工序组织极为复杂,精度匹配要求高,制造极其困难。

广船国际深中通道项目GK01标副总工程师谢义东说:“除了内部零构件安装复杂,施工空间狭窄,焊接也极其困难,部分结构段高度甚至不足50厘米,且存在较多的三面内角,智能机器人无法进行作业,只能由施工人员爬入狭小空间内进行仰焊。此外,还要克服高温、焊接应力和形变等影响,将最终接头内外轮廓尺寸、滑轨等精度控制在毫米级。否则,很难将推出段这个‘抽屉内盒’从扩大端‘外盒’中推出。”

“量身”建造

海底隧道施工神器

南沙企业中船黄埔文冲于2018年与深中通道管理中心正式签订合同,施工内容包括GK02标段8个标准管节、6个非标准管节、1个实验段管节。在项目启动后,又承接了沉管运输安装一体船建造、“黄船030”浮坞改装等重要配套工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标准管节E12

在生产过程中,中船黄埔文冲主动与参建各方充分沟通,突破多项工艺技术难点,提出了诸如变宽管节采用以“直”代“曲”,以及“船台线”+“船坞线”两线建造等创造性工程方案。其中,船坞内“总拼+浇筑”通用坞墩、大跨度端封门和止水带坞内一次性安装、大尺度深吃水管节起浮出坞、“模块车+移船小车”转运管节过驳、钢壳智能制造生产线等均为首创,填补了多项行业技术空白。

随着项目开展,为深中通道“量身”建造海底隧道施工神器的重任,也落到了中船黄埔文冲的肩上。

2019年9月26日,“一航津安”顺利交付。这是世界上第一艘可以独立运装8万吨沉管的船,具有DP动力定位和循迹功能,并集定位、沉放和安装等功能于一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航津安

该船交付后,为管壳钢节实现水下毫米级高精度精准对接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此外,GK02主体工程结束后,中船黄埔文冲转战隧趾(钢壳沉放区域)中管廊的部分工程,这是两个行车道之间的逃生通道,项目内容包括中管廊立柱、纵梁安装,以及格栅板铺设、强电仓防火板安装等,为深中通道筑牢又一安全防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南带你看

南沙出发“邮”世界①|南沙国际邮轮母港正式开港开航 首批600余名旅客“尝鲜”

相“粤”金交会,成功解锁南沙展区新“金”彩!

文字:谢子亮、罗瑞娴

通讯员:夏小健、彭永桂

图片:刘伟、广船国际、黄埔文冲

编辑:cyjy

校对:刘嘉欣

二审:李夏同

终审:李立志

出品:南沙区融媒体中心

(本文由“广州南沙发布”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欢迎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