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汉济渭”向西安主城区日供水量突破100万吨。

每天进行水质检测,水质符合地表水一类要求。

西安规划建设15座引汉济渭调蓄水库,16座配套水厂。

6月25日,由中宣部组织开展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陕西主题采访活动走进西安市,在位于周至县楼观镇的引汉济渭黄池沟配水枢纽,探寻引汉济渭水利工程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义,以及西安“水务人”为保障汉江清流润泽关中所付出的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引汉济渭水情教育基地,工作人员为媒体团介绍引汉济渭水利工程

汉江水为西安城市发展

提供了供水保障

盛夏的清晨,在位于周至县楼观镇的黄池沟配水枢纽,一汪汪穿越98.3公里的秦岭隧洞的汉江清流正以每秒12立方米的流量,从这里输送至西安主城区。奔忙的“护水人”在一遍遍巡查中,护航着汉江清流润泽关中。

作为全国重大水利工程,引汉济渭工程备受关注。黄池沟配水枢纽是引汉济渭输配水工程的重要节点。目前,汉江水从这里流入黑河输水渠道,输送至西安主城区。随着引汉济渭南北两条输水干线的全面完工,汉江水将从这里向北输送至武功、礼泉、泾阳等地;向南流经鄠邑、长安、灞桥等区域,惠及整个关中城市群。

“汉江水一路‘长途跋涉’,水质如何保障?” 看着从秦岭隧洞奔涌而出的清流,媒体记者们纷纷举起相机拍摄,并对汉江水的水质保护充满了好奇。

几名身穿白色工作服的工作人员用行动为记者们解答了疑问。“我们每天都会进行水质检测,总共水温、溶解氧、浊度等9项指标,目前我们的水质符合地表水一类要求。”工作人员说,此外,引汉济渭工程从源头开始就通过划定水源保护区、加强巡查、分层取水、水质自动检测等方式保障水质安全。

“汉江水为西安的发展带来什么?” 面对记者们的提问,西安引汉济渭办负责人洪明说:“2023年7月16日,引汉济渭实现先期向西安通水后,汉江水为西安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水务保障。今年5月下旬以来,我市高温少雨,黑河金盆水库蓄水量不断减少,城市用水面临严重不足,处于先期供水状态的引汉济渭工程以每秒12立方米的流量,通过黑河输水渠道向我市主城区供应汉江来水,日供水量已突破100万吨,供水量占全市总用水量的近一半,这对处于高温天气的城市供水来说,意义重大。”

“从远期规划来看,西安是引汉济渭工程最大的受水区,分配的调水量为9.92亿立方米,占总调水量(15亿立方米)的近三分之二,这不仅将极大地提高西安的供水保障能力,从而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也将对水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具有积极作用。”洪明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引汉济渭黄池沟配水枢纽

西安“水务人”

奋战在最前线

“西安是全省唯一同时承担引汉济渭一期调水工程和二、三期输配水工程协调保障任务的地市,是引汉济渭工程重要的施工区域。”引汉济渭秦岭分公司经理李金霖向记者们介绍道。

西安“水务人”为护航汉江清流润泽关中付出了哪些努力? 西安引汉济渭办负责人洪明说,为了确保工程顺利推进,我市成立了引汉济渭协调领导小组,在全市涉及引汉济渭工程的10个区县均设立了引汉济渭工作机构,从项目前期的征迁土地、协调办理手续,到后期的水库、水厂等建设,寒来暑往,西安“水务人”全程奋战在最前线。

据介绍, 目前, 西安市引汉济渭一期工程共完成征地669.3亩,二期工程共完成征地8682亩,迁改大量通信、水利等设施32座,完成40多项重大事项及前期手续的办理,为工程的顺利施工提供了良好保障。 三期工程也正在开展前期工作,为早日开工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与此同时,为了迎接汉江水,我市共规划建设了15座引汉济渭调蓄水库,总库容为5.01亿立方米。规划建设配套水厂16座,日供水能力为467万吨。目前,规划中的引汉济渭斗门调蓄水库已基本完工,车村水库正抓紧进行前期工作。近期我市计划在黑河金盆水库上游实施金井水库项目,该项目调蓄库容大,且位于整个引汉济渭输配水管网的最上游,调蓄作用大、效果好,可充分提高汉江来水的调蓄效果和工程效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工作人员现场进行水质检测

水利工程背后

凝结无数辛苦付出

观摩完引汉济渭黄池沟配水枢纽,记者们又来到引汉济渭水情教育基地深入了解引汉济渭工程的“前世今生”,感触良多。

“参观了黄池沟配水枢纽,让我对引汉济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亲身感受到了这项工程在设计、施工建设以及维护过程中的艰辛。”中新社记者党田野说,“一江清水穿越巍巍秦岭,一路向北奔流,如何开山凿洞,驯服江水,需要施工人员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同时,保障供水安全,也需要工作人员日夜守护。从这里往远处看去,便能看到西安的城市轮廓,希望当人们享用水时,也能感受到工作人员的辛苦,提高对水资源的保护。”

“近期,包括陕西在内的北方持续高温少雨,但西安城市供水并没有受到影响,居民用水无虞背后是引汉济渭工程发挥效益,是无数水务工作者的辛苦坚守。”中国水利报记者张佳鑫说,通过此次采访,自己深刻感受到了水利工程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这一路的采访,让我对陕西,尤其西安良好的生态环境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在这里了解到,引汉济渭工程不仅有效提高关中地区供水能力,对水生态环境改善也起到积极作用,让我不禁感叹,引汉济渭,功在千秋。”工人日报记者车辉说。

“陕西是一个相对缺水的省份,且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引汉济渭将水资源相对充沛的汉江水引入相对缺水的关中地区,意义重大。特别是在了解到整个施工过程面临重重困难挑战时,我更为无数建设者付出的努力而感到钦佩,从而更加要珍爱水源。”中国日报记者张莉说。

来源:西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