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文创作激励计划#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娱乐圈有了“转型”这个现象,在我看来明明都是演员、明星,干的都是演戏、赚大钱的活,干嘛叫转型呢?后来随着年龄增长,终于有所明白这个词的含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我还是觉得转型这个词,不是每个人都担当的起的,有的人虽然嘴上说着转型,但也只是说说而已,很少有人为此付出行动。因为转型与眼前的红利相比可能后者更为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很是可悲,但也是人性使然。好在并不是所有人都只顾眼前的利益,还是有人是真的喜欢“演员“这个行业的。

比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的小公爷和《镇魂》里的沈魏,朱一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演员明星来说最难受的是什么?我想不是被骂、被黑,而是被胡,之前一直觉得公众人物被质疑一下,有什么惨的?能在大众面前卖惨,就已经说明有热度,有热度就有商业价值,有价值就能混的不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对于演员明星来说真正的残忍应该是“被忽视”,被遗忘。那么对于流量演员明星来说,最难做到的是什么呢?“是主动降低关注度。”这里划重点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一龙作为新生代流量小生最让我佩服的就是这点,凭他的颜值,演技。再加上《镇魂》、《知否》等剧的出圈,理论上来说他完全可以沿着这条路继续演各种自己擅长的角色,在自己的舒适圈实现自身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美强、惨,同时营销个人IP,让观众把对角色的情感投射到他自己身上,那商业价值还不得拉满喽!

其实很多流量明星也是这么做的,趁着热度狠赚一大笔,猛接综艺广告。可他却在最火的时候淡出观众视线,沉淀自己,发力电影圈,这一点绝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别人的低调就是买个热搜说自己低调,他的低调是真的不说话,要不是这次《墨雨云间》爆火,因为演沈玉容的演员和他有几分相似,我都快忘记有他这个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让我没想到的是,再次见面他的代表作已经从《知否》、《镇魂》变成了《消失的她》、《人生大事》,如果说《消失的她》有导演IP,宇宙名角的加持,很难用数据分析出朱一龙对影片成功的影响,那《人生大事》就是他个人实力的证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整个电影就靠他和杨恩佑二人的演技撑着,故事讲了一个丧葬师和一个孤儿的父女情。

小文从小被外婆照顾,在外婆去世之后,她因为年纪太小,无法理解死亡的含义,追着殡葬师三哥要外婆,故事由此展开,看一眼故事介绍你就知道这就是个温情小剧场,并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朱一龙的表演却极具张力,开场仅用了1分钟就直接将角色定型,从而牢牢锁住观众的眼球。看过电影的人应该都还记得以下这些情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子拉碴的形象配上不太干净的牛仔裤,洒脱的拿纸钱点烟,低俗的伦理梗,完全就是一个放荡不羁的狂野男子,哪还有点沈老师的样子,完全就像是两个人一样。他可以带着小文假扮父女揽生意,用川普诉说自己编造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我姑娘。我老婆嫌弃我穷,跟一个开母婴店的人跑了,只能带着我姑娘一起出来工作,如果你信得过我,就把姑娘的后事交给我来办,这单我不图挣钱,我只为了给我苦难的女儿积点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可以给活人办私人定制葬礼,搞笑的时候真的会笑尿我。比如小文的幼儿园亲子节目演出。她尽然直接将自己平时接触到的场景搬到了学校,这一点也是笑点重重。

但泪点也是来得猝不及防,“我晓得你一直在骗我。我再也见不到外婆了,但是我不害怕了,因为我有爸爸了。”看他这个样子,没有人会联想到之前那些儒雅随和的角色和他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导演最开始有些不认可朱一龙,毕竟他之前演的都是一些白白净净的角色,一个比一个漂亮,与这次的角色差别有点大。

即便把朱一龙的头发剃成寸头,他还是觉得这个人太漂亮太白净,一副斯斯文文的样子,怎么可能演出三哥那种草莽硬汉的感觉呢?后来他把龙哥的皮肤涂黑了,再去街上溜了一圈,突然感觉就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说明什么?说明太黑了,真的会降低一个人的贵气度啊。看来一白遮百丑这句话也适合男生啊。

刚开始我觉得朱一龙的演技也并不是一直这么好的,至少他的傅红雪我是不认可的,虽然帅,但是太木了,小公爷也是有一批人不认可,觉得他并没有粉丝说的那么好,但当看到《人生大事》的时候,就很少有质疑的声音了,至于背后的努力嘛,我们也只能在花絮中看到些许。背后付出了多少相信只有他本人最清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用严厉的语气调整杨安佑的情绪,和他一遍一遍的拍大结局的戏才能出来这样的效果,杨安佑,你还能不能过你?你拍几条了?你还能不能哭出来?这么多人都等着你呢?其实这种压制情绪的方式是很多演员都会用的,毕竟有时候做不到一秒入戏,大人尚且如此何况一个孩子,那能让自己时刻处于一个半入戏的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称不上大顶流,最多算当年的流量小生。那时候我对他无感,因为长相并不戳我,与同阶段的美男比起来顶多算中规中矩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间有一段时间我以为他半退圈了,啥消息都听不到,等到我最近在看他的剧,我嚓,这家伙什么时候演技这么好了?这几年是去报了什么表演班吗?还是去哪里进修了,没听说他有死磕话剧什么的啊!

我突然意识到,我是不是被朱一龙给骗了,之前的温文尔雅和人模人样都是他演的,这种暴戾的糙汉才是他本来的面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他是高贵的世家公子,他知书达理,样貌气质绝佳,在《消失的他》里他褪下人皮,露出渣男真面目,从迷人的朱一龙秒变吓人的朱一龙。

他的身上有很多标签,比如安静的,松弛的,以及迟钝的,这些词放在一个久居娱乐圈这样的染池里,好像有些不合适,因为如果真的这样,那显然他不是很适合这个圈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毕竟那里是娱乐圈是最浮躁的名利场,就算是后台的一个小绵羊台上都是八面玲珑的人精,能在那里摸爬滚打多年的,想必个个都是比猴还精的人。

但朱一龙就好像一个旁观者一样,他的所作所为多少有些和周遭显得格格不入,这样的我觉得很难做好左右逢源的明星。还在做一个演员还是可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毕竟他首先是一个好演员,有自己的圈子和市场才能做一个好明星,一个对资本来说有价值的明星。

对于他的争议其实从未停过,因为他捧起了金鸡影帝的奖杯,那既是金鸡的领奖台也是流量和演员的分叉路口,接过奖杯很明显他自己也有些手足无措,他说;“我真没想到,有一天我会站在这里。”随之到来的便是关于这份荣誉的争议。

有人觉得朱一龙实至名归,但有人觉得这奖项有黑幕,是金鸡掺水,丢失了以往的公信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有的争议都指向一个问题那就是朱一龙配不配当影帝?我觉得她这个影帝并不意外,抛去别的不说,就《人生大事》这部作品来说,这是一部让演员名利双收的好作品,首先作品的情节叙述的是很少见到的“殡葬行业”,对于我来说既亲切又陌生,算是一部以特殊行业为题材的作品,很少有导演会去拍这方面的作品,所以很多事都不是很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演员和作品的相互成就,离不开朱一龙的精彩表现,就连导演也说,第一次见朱一龙的时候心凉了半截,因为他优雅、漂亮、安静、礼貌,哪方面都好,但就不是自己想要的三哥,人物落差太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就是这样的不适合,却让朱一龙彻底颠覆了自己以往的银幕形象,让我们看到了他更多的可能性。一般的流量明星要做到这些其实很不简单,因为他要放弃很多东西。

莫三妹这个角色,朱一龙不止扮好了角色的外在形象,还立住了人物的内在核心,莫三妹的立体弧光被朱一龙一步步点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倒是觉得通过朱一龙流畅精彩的表演,以及剧组用心呈现,彻底立住了这部动人的电影在观众心中的形象。

因此不管是成绩还是价值,这部电影得奖丝毫不会让我惊讶,我觉得他实至名归,试想一下如果换成其他演员,想必也会有不同的争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不能因为他曾是流量明星,就否定他的一切,因为就他之前的成就来看,他本身就不算是一个纯粹的流量,他是娱乐圈里走的最慢的那个演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