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导语

Introduction

大胆地爱和追求,去恋爱结婚和生子,去投入任何愿意尝试的事物……

作者丨向 南

责编丨杨 晶

编辑丨何增荣

电影《人生大事》我等了半年。从看海报、看花絮、看演员微博,到期待4月20日上映、6月24日上映、7月8日上映,朋友圈都发了三回,终于坐在和平影都的观影厅,是真正的得偿所愿。不过,也许因为有了足够的铺垫,180天的盼望并没有拉高我对电影本身的期待,看到电影也没有意外的惊喜或者失落。就像我预知的那样,是部不错的片子,有笑有泪,扎实又笨拙。

当我随着情节和全场观众一起大笑和流泪的时候,心里同时也涌起迷惑:我为什么会笑会流泪?这个迷惑过去从未有过。因此,我不得不在回家的路上重新梳理了一遍这部片子的脉络,在影片情节所形成的线索里行走,试图走通贯穿其中的巷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莫三妹,殡葬世家的幺子,为了女友打架获刑,出狱后继承了老店生意,试图从父亲那里得到老店房产证,好有安身后盾。一次生意中遇到失去外婆的小女孩小文,小文无人照料,被托养在店里,在互相对抗和照顾中产生了父女式依恋。三妹通过合伙人夫妻收养了小文,同时在这个过程里,三妹经过一次次努力证明,和父亲化解了心结,获得了认可。最后小文的亲妈出现,加入三妹的生意,两对父母和小女孩在长辈隔世犹存的关爱里告别过往伤痛,开始新的生活。

之所以要不嫌啰嗦地梳理一遍,是因为这部片子里穿插的情节实在太多。电影的主线是莫三妹和小文之间的情感,副线是莫三妹和父亲之间的感情,主线与副线其实有代际传递的时间次序,却折叠在同一时间内相互生发。主线与小文被亲人拒养的线索做出对比,提纯了超出血缘的真情,副线又对应了小文和外婆的感情线索,早早标识出父子之情的本质。这两套线索的对照形成一种映射和回应,像加强保险,拓展和增强了情感的力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复线对照是这部电影的主要表现方式,在细节上都几乎处处可见。殡葬店和婚庆店、父亲与三妹和外婆与小文,熙熙和老公与建仁和白雪,开始时化作星星的外婆和结束时化作烟花的父亲,小文的养父母和亲父母……简直找不出有什么是导演认为讲一遍就可以到位的。

据说导演刘江江,同时也是影片的编剧,在拍摄现场和上映后每次观影中,他都会一次次感动落泪。充满全片的复线对照和加强是一种特别设计的手法,也有可能像功夫尚未纯熟的武人,把控不住轻重,一味用力。不过,在我看来,过多的对照和密集的情节同时也反映出刘导个人浓烈的感情,这种一次不够再来一次的释放和寄托一定是因为在他的内心存在一个需要填补的感情深洞。

《人生大事》的票房已经超过了17亿,即便不考虑疫情影响,这个成绩也十分惊人。它的得分点值得盘一盘。

首先,片名大俗大雅朗朗上口。俗话说“人生除生死无大事”,电影讲的是殡葬师的故事,就抹去了“生”字,借三妹父亲的口点题说“人生除死无大事”,直观、准确。死与亡本身非常简单,复杂的是生与活,所有写死的作品实际上都是为了写生,人如何生才是重点。“人生大事”四个字也同时提示了故事的内核。片名点题。

其次,丧葬主题本身具有独特的张力和吸引力。在人们的意识和感受里,死亡毕竟属于禁忌的领域,以此为主题的影片并不常见,因此反而容易激发大家的好奇。同时,生死之间的巨大张力为创作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和多元的可能,这篇作文本身不难写。《人生大事》用足量的市井人情、底层烟火充分演绎了“写死是为了写生”这个主流思路,而且选择喜剧手法,把生写得喧腾饱满,在观众的情感线上直接拿到基本分。

第三,拿高分的关键在于出彩。《人生大事》的这部分得分靠的是两个主要演员。一方面,演员表演投入而且到位,活化了角色的内心,非常有感染力。另一方面是演员本身,朱一龙带来的流量肉眼可见,杨恩又的鬼灵精怪和形象设计也特别惹人喜爱。这两者相加成为《人生大事》冲上票房榜巅峰的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说遗憾,《人生大事》当然也有,那就是最后小文亲妈这个角色有点多余。

两个小时的电影容量十分有限,要讲清楚一个故事,通常主要人物最多三个,要正经讲述的关系最多三段,再多就容易削弱和伤害主旨。《人生大事》整个故事聚焦三妹,这三个人物是三妹、小文和三妹父亲,三段关系是三妹和小文、三妹和父亲、三妹和女友。这三段关系对应了三妹与自我、与原生家庭、与亲密关系的连接,也对应了三妹面对现在、面对过去和面对未来的态度。

和女友这条线上,安排了女友老公的死亡,已经隐喻了错误伤痛的扭转、新生命的孕育、未来的可能和从过去到未来的贯通,最后加入小文的亲妈,不仅显得突兀,而且让这条线在最后分了叉,失重了。

不知道这是不是出于为了给三妹配个对象、给小文完整的家从而实现圆满结局的世俗愿望,但事实上,结构配置的满员恰恰成为了一种缺憾。现实来看,伤痕累累的亲妈带给小文的会是什么,其实很可疑,这与故事的初衷色彩并不一致。而三妹的感情并没有空缺,这个位置的留白只是虚位以待,是一种可能、一段等待,一个希望,一个让故事在影片结束之后仍能保持生命力继续延展的端口。

此外,情节过于密集,个别桥段比如小文暗中帮忙为外婆好友办生前葬礼一节,显得生硬也过于脱离实际,对情节发展和人物情感的促进并没有足够的作用,完全可以删除或者另作改编。过犹不及,都是需要精炼和提升的地方。

不过,总体来说,在如今的大环境下,能有这样一部真情实感的电影可看,实在给人安慰。影片后面,三妹把父亲的骨灰灌入礼花筒,这个创意出人意表令人叫绝,当巨大的烟花在江面上空绚丽绽放的一刻,真是让人无限感动。这个场景贯穿天上地下,打通人间真情,也成为《人生大事》留在我脑海里不灭的记忆。

最后说说朱一龙,毕竟我是循着他找到了《人生大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眼看到朱一龙的时候非常惊讶,心说这不是年轻版的梁朝伟吗?之后看剧《叛逆者》,发现这个演员不错,虽然不能说多么出彩,但是表演相当熨贴,而且能明显看出他非常认真投入。后来了解到他是正经北影表演系的毕业生,只是似乎在很多年里被设计成一个偶像,演过一些莫名其妙的电视剧。可贵的是,虽然流量很高,但他一直把做一个好演员作为自己的目标,对自己的定位和发展十分清醒,在如今调戏式采访、无厘头综艺和迷妹环簇的场合里,他依然有一份真诚的态度,而且保持着自尊和修养。

不过,看朱一龙的电影,我时不时会有一种在看一个演员如何表演的抽离感。这是个问题。朱一龙已经年过而立,依然拥有明澈的眼神和单纯的性格,极可能是那种天性温和、成长顺利、从小被足够爱过的孩子,有良好的性格、教养和支持。这些本来是一种幸运,但是作为一个演员,这种人生的幸运有时候反而也成为一种阻碍,让他在进入角色时缺少体验基础,不能不在钻研上下足功夫,这就是他那份特别明显的认真的部分。

一个性情有棱角、胸中有块垒、经历有沟壑的人,在与外界交接的时候很容易捕捉信息产生激荡,也更容易对人生有所体悟,这些都会写在他的眼神里、身体里、举动里。很多好演员好作品并不是单纯技术好,而是他自身的经历体验和人生领悟内涵了角色的部分。而朱一龙可能相对缺少一些历炼和积淀。在表演中体验人生,和借表演表达人生,是不一样的。

拥有自己的风格是任何一个创作者独立和成功的开始。朱一龙在不断尝试不同类型的角色,探索不同的戏路,这应该是必经之路,也是他努力成为一名好演员的实践。朱一龙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希望流量带给他的永远是机会,而不是连累他作为一个专业演员的口碑。

如果可以给朱一龙说几句话,我会说:在现实里大胆地爱和追求,去恋爱结婚和生子,去投入任何愿意尝试的事物,多多读书和思考,并且肩挑背扛地生活吧。话说回来,并非演员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THE END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微信号|iAUTO2010

向南合集

【周末折叠】爸爸的自行车

【周末折叠】电影《妈妈》:是开始,也是结束

【周末折叠】《摇滚狂花》:我的欢乐就是悲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