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高兴能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北京。”

尼克松还未完全走下飞机的舷梯,便迫不及待地伸出手,身体微微前倾,对周恩来说道:“你的手跨越了辽阔的太平洋,我们已经有25年没有来往过了。”

周恩来紧紧握住他的手,微笑着回道。围绕着两人的,是双方庞大的外交团队,以及由371名军人组成的三军仪仗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便是上世纪最著名的外交事件:尼克松访华。世界东方与世界西方的两个大国破冰,以友好为基调建立起正常的外交关系。

这本该是一段美好的佳话。可1994年,在尼克松弥留之际,再次提及那次访问中国的外交会晤时,他眼中却满是后悔与忧虑。“我想我们错了!我们可能创造出了一个飞速崛起的‘科学怪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尼克松为何后悔访华?中美建交又与中国的飞速崛起有何关联?

矛盾的政客

尼克松明明是自己亲手推动促成了中美关系的破冰,在死前却说出这样一番话来,让人感觉十分的矛盾。

实际上,尼克松的整段政治生涯都是矛盾的集合体,出尔反尔,反复无常,有时让人感觉其前言不搭后语。

与大多数人印象中的“亲中派”不同,实际上尼克松在初入政坛时,是个彻头彻尾的反中主义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建国时,口号之一便是“反对帝国主义”。而世界上头号帝国主义国家便是美国,这本身就让美国上下十分不愉。

更让美国人咋舌的是,新中国刚刚成立一年多,志愿军就在朝鲜半岛上和他们狠狠地打了一仗,将美军死死地抵在了三八线以南,让他们颜面尽失。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这第一拳就打在了他们这世界最大帝国主义国家的脸上。可以说,新中国从刚刚“出生”开始,就一直是与美国对着干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美国政坛长期反中风气盛行,反中立场是绝对的主流。想要在政界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展现出鲜明的反中表现,否则就会被扣上亲中的帽子,政治生涯从此一蹶不振,再无翻身可能。

尼克松当然也是如此,也必须如此,否则他将永无出头之日。在进入政界前,他是一名精英律师,收入颇丰。

在工作之余,尼克松喜欢发表对时事上的评论,以及对不同理念或思想上的剖析。但他这些观点有一点是共同不变的,那就是对中国的厌恶与抨击。

适逢新中国正准备重返联合国,刚刚进入政坛的尼克松被记者提问对此事的立场与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尼克松不假思索,立刻回答道:“不,我不同意。中国绝不能加入联合国。”由此可见,在反中立场上,尼克松究竟有多执着。

凭借着坚定的立场,尼克松在政坛中如鱼得水。刚刚从政便当选参议院,后不断发表相关演讲,表达自己的政见。

那个年代的美国,民众对于中国的刻板印象极重。心胸狭隘的美国人更乐于看见反中领导人的上位,以加固他们在信息壁垒中的成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样的环境下,尼克松节节攀升,从政生涯一路高歌猛进。1952年,尼克松就任美国副总统,雷厉风行地落实了许多打压中国的政策。

时任美国总统的艾森豪威尔这样评价尼克松:“有他在,中国永远不可能崛起。”

按理来说,尝到甜头的尼克松会继续推行各种针对中国的政策,在“反中”的沼泽中越陷越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时代在改变,国际政治环境日新月异,美国如此蛮横的行径,终究会让自己吃到苦头,尼克松醒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