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蚊子行凶作案的“最佳”季节,有一位蚊子界的“花臂大佬”屡次被推上热搜。

它就是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捕获的白纹伊蚊
图源:消杀所

白纹伊蚊河南省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按照全省开展的蚊媒密度监测显示,6月之后我省的白纹伊蚊密度将逐渐进入季节高峰。

一、风险预警

疾控机构通常采用两个指标评价白纹伊蚊密度,分别称为“布雷图指数(BI)”和“诱蚊诱卵器指数(MOI)”。
“布雷图指数”的涵义为“平均检查一百户居民住家中,有多少个伊蚊阳性积水”;而“诱蚊诱卵器指数”的涵义是“平均布放一百个诱蚊诱卵器,有多少个诱集到伊蚊”。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的建议,BI或MOI≥5时有登革热传播风险、BI或MOI≥10时有登革热暴发风险、BI或MOI≥20时有登革热流行风险。
根据5月、6月的监测数据,豫南个别地区的伊蚊密度相对较高,存在登革热区域流行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典型的诱蚊诱卵器阳性图源:消杀所
二、伊蚊如何传播登革热?

伊蚊叮咬传染源后,登革热病毒便进入伊蚊体内大量繁殖,随后带有病毒的伊蚊叮咬健康人群,将病毒传播给人体。
有了这种传播和繁殖机制,只要被蚊子咬一口,就有可能感染上登革热病毒。
不过,人与人之间不会传播登革热。

三、登革热症状有哪些?

1.突发高热:发病突然,有畏寒、发热、伴疲乏、恶心、呕吐等症状,一两天内体温升高到39℃~40℃,体温常持续一周不退。
2.皮疹:于病程第3—6天出现,主要为充血性皮疹和出血性皮疹。
3.体痛:典型症状有严重头疼、背痛、眼球后痛及骨、肌肉和关节痛,极度乏力。
4.“发红”:脸部、颈部、胸部及四肢皮肤发红,貌似“酒醉状”,甚至出现眼结膜充血、表浅淋巴结肿大、牙龈等无端出血。
5.其他系统表现:可有食欲缺乏、恶心、呕吐、味觉异常、腹痛腹泻或便秘等消化道症状,还有咽痛、咳嗽等呼吸系统表现以及肝脏损害等表现。

四、登革热目前有疫苗可以预防吗?

目前尚无经审批注册的登革热疫苗上市。

五、防蚊灭蚊试试这些方法

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是蚊子,那么防蚊灭蚊就是预防登革热关键中的关键。
日常防蚊灭蚊,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清理闲置积水
牢记“无积水就无幼虫,无幼虫就无成虫,无成虫就无登革热传播”的顺口溜。

1、定期检查容易存水的角落、盆罐,及时清理。

2、室内养殖花草的托盘积水及时倾倒,水培植物每周换水,养花、养鱼用晒水容器至少每周换水一次。

3、厨房、卫生间地漏及时疏通,尽量保持地漏处无积水。

4、不要把易拉罐、矿泉水瓶、鸡蛋壳等容易积水的垃圾乱扔,垃圾桶最好加盖。

二是避免被伊蚊叮咬

1、室外活动时,使用含有避蚊胺、驱蚊酯、派卡瑞丁等有效成分的三证齐全的驱蚊产品,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外出穿浅色长衣长袖,避免皮肤大面积暴露。(注意:家中有儿童、孕妇、老人应选择物理方法或低毒无刺激产品进行防蚊灭蚊。)

2、家庭安装纱门或纱帘,卧室内使用蚊帐;使用蚊香、灭蚊气雾剂等进行室内灭蚊。

(注意:电蚊香液要谨防宝宝误食,前段时间的新闻:1岁宝宝中毒身亡!这东西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千万警惕!)

特别提醒:婴幼儿最好使用物理防护,家里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

三是做好健康监测
往返登革热流行地区后要注意自己的健康状况,如果出现发热、皮疹、肌肉关节疼痛等登革热相关症状,需要第一时间到正规医院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旅行史,协助诊断治疗。

来源 河南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