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从春秋后期到战国中期的200多年里,社会上思想解放,学术自由。在先秦时期奠定的统一文化基础下,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其中各位先贤们的思想碰撞可谓是“神仙打架”。两千年的封建文化和现代中国人的许多思想意识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他的根源。

比如闻一多先生就曾说过:“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以及至今为止被中国人奉为圭臬的“仁”的儒家思想。

但是在那个灿烂的文化思想大爆炸的年代,还有一个思想也熠熠生辉,并且比起哲学理论,他给我们留下的更多的是实践派经验,它就是墨家,但是墨家为什么后来消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墨家思想的起源和绝迹

儒墨两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中最著名的两个学派,《吕氏春秋》有言孔、墨的学生“充满天下”,并且许多人在当时都有非常显赫的名声。如今儒家思想独尊天下,而墨家几乎成为绝学之后,当时这样的场面似乎是比较让人难以相信的。

墨家的产生稍微晚于儒家。创始人是墨翟,“墨家”即由此得名。墨子生活的战国初期,社会经济和政治变革都以极快的速度在向前发展,贵族的经济日益没落,逐渐开始形成了地主经济。

但社会上那些以农业、手工业的小生产者的阶层,他们整体的经济地位比较低下,而且靠手艺吃饭生活是非常动荡不定的,可能有少数人可以上升为地主,但是绝大多数人不会那么“幸运”,反而更加贫困,甚至还有的人会沦为农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有需求就会有人出现,这一动荡的阶层想要改变自己的位的时候,墨家就应运而生了。

从墨子一生的活动和学术思想来看,他是士夫阶层中站在平民立场上的学者。他在《墨子·贵义》中称自己为“”其实也并非谦辞。墨子本人当过工匠,尤其善于制造手工艺品和武器。是一个实打实的“手艺人”。
贱人

而且在《吕氏春秋》和《墨子·贵义》中都有记载他本人的生活几乎等同于贫民,量腹而食,日夜不休等等。因为他这样以身作则的表率,后世的墨家弟子也都布衣粗食,刻苦自励。甚至楚惠王的使者穆贺就当面对墨子说这种生活是“之所为。”

贱人

前文提到的诸子百家中的荀子也将墨子的思想称为“役夫之道”,这不仅仅是说墨家子弟的社会地位,更是直接道出了墨家思想的阶级属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一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学说,自然是不会符合统治阶级的口味,所以在秦汉以后,墨家就几乎绝迹了。

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近代有一些学者认为,“墨家”的取名不仅仅因为它始创于墨子,而是有另外的含义:墨刑在古代属于五刑之一,所以这可能是某种文字游戏,比如是刑徒贱役的代称,而且墨家本来也是自苦为极。

墨家的主要思想

墨家思想作为一个不脱离生产劳动的社会阶层的思想流派,他所拥有的团体是有组织有纪律的,他们有自己的首领,即“巨子”。并且这样的团体是比较富有江湖气的,带着一些老港片的江湖味。他们对巨子绝对的服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后期有一部分人就被流入了“任侠”一脉,这也就是为什么,古时候有“墨子之门多勇士”的说法。如果说孔子以一个“仁”字贯穿他的全部思想,那么墨子就是以一个“义”字来统摄他的全部理论。

从一开始墨家就是作为儒家的对立面而出现的,它的学说比起儒家思想来,显露出的平民色彩非常强烈。但是墨家思想出现的比儒家思想晚一些,所以墨子青年时期曾经也是受过儒家思想的熏陶的。

《淮南子》上面有记载,墨子求学于儒法的时候,觉得繁文缛节太多,并且所用的丧葬文化等事情劳民伤财,所以他背驰了周礼反而推崇的是夏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孔子推崇周礼,而墨子所推崇的夏禹之法则是不图安逸,而是要苦心劳力的为天下人谋利的精神。

那墨子所推崇的“义”是什么呢?可能很多人看到这里会觉得墨子的所推崇的事梁山聚义一样的江湖气,但其实不是的,墨子的“义”更加的广义,包含的东西更多。

“义,利也。”“万事莫贵于义。”这里的“义”指的是想要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并且希望“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这样的想法其实是和现在我们所推崇的政治理念相似的。

如果说孔子的“仁”是注重内心的自省(吾日三省吾身),把动机放在第一位,那么墨子推崇的“义”则是强调要身体力行,把最后的效果作为准绳来衡量约束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墨子又提出了“尚贤”“尚同”“节用”“节葬”等十个方面的主张,这十个主张构成了墨家思想的主要内容。

政治上,墨子希望可以实行中央集权,统一政令要像平民开放政权,让他们中的“贤能者”也可以参与国家的管理。

而墨家思想的代表就是“兼爱非攻”。“兼爱”是中心思想,主张的是“爱无等差”,每个人生来都有被爱的权力,所以反对宗法等级制度,在此为前提的条件下又提出了“非攻”,反对当时的侵略或兼并战争。

剩下的节用的思想是直接反对儒家的繁琐规矩和丧葬文化,旨在抑制统治阶级的奢侈浪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墨子为了推行他的主张,又提出关于"天志"、"明鬼"的思想。他认为,天是有意志的,这种意志是衡量人们言论行动的准则。因此,他要求人们尊天帝、敬鬼神,一言一行都必须"取法于天"(《墨子·尚贤》),做到"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

墨子的"置立天志以为法仪"(《墨子·天志》),意在制约当时的统治阶级,具有进步的内涵,但是同时也反映出小生产者阶级所处的软弱地位和他们思想上的狭隘性。

另外,墨子明确地把“名实”关系作为一个哲学问题,在认识论方面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即判断是非真伪的标准应该是客观的。他提出的三条准则是:一要依据古代圣王的经验,二要考察人们的直接经验,三要付诸实践,观其效果如何。这就是著名的“三表说”。

墨子的想法在当时来说是超前的,但是因为出身和眼界的原因又有着身份时代阶级的局限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墨家的实用性

从墨家留下的典籍可以看出,墨家的言辞质朴,为的就是只要能说明白道理就可以,没必要铺设华丽的辞藻。鲁迅先生就曾经对墨家发出“墨家尚质”的评价。

而在实用性这一点上来说,诸子百家无人能出墨家之右。作为农业、手工业小生产者的代表,他们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不少光学,力学和数学等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开创了运用实验手段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这在科技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不少游戏在设计副本或者游戏机制的时候都会以墨家为蓝本或者设定,以墨家为基调的游戏机制里也大多出现各种机关和古代“黑科技”。足以见得墨家是“发明家”“机械大师”这样的看法有多么的常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我们提倡“科技兴邦”,那不妨来畅享一下,如果墨家没有消失,当时的统治者“罢黜百家,独尊墨家”的话,我们会不会发展的更好呢?

墨家钻研科技和质朴的表达这些事可以解放生产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治理国家是要文武双全,不是偏科型人才,而是全方面的人才。在国家治理上,“质朴”是一把“双刃剑”,因为不仅要发展科技,外交和充盈精神世界有的时候是需要有华丽的言语做支撑的。

但是墨家会带来技术改革,或许会将很多手工业带入分工细致化和生产规范化,这点对国家科技和经济发展十分重要。

所以如果独尊墨家的话,中国或许会提早进入标准化,科技发展的势头会比现在更猛也说不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其实诸多思想流派在很多领域中都是相互对立,甚至是形同水火的,但是他们又互相吸引和影响彼此,最后互相吸收并且重组,这才共同汇聚成了全社会科学文化发展的高涨势头。

正是因为这样的碰撞使得春秋战国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有创造力的时代,那用现在的眼光看也是同理,我们没必要“捧一踩一”,不如求同存异的取各家所长来扬长避短,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

参考资料:
中国知网——李慕澄——《墨家为何消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