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青岛市即墨区金口镇海堤村海风依然微凉。

此时并非种植芹菜的主要时节,但在青岛彭龄金口芹菜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彭龄合作社”)的大棚里,一棵棵芹菜笔直挺立,整整齐齐地铺展开来,非常壮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岛彭龄金口芹菜专业合作社的芹菜大棚。

彭龄合作社的景象只是金口镇的一个缩影。随着种植技术的进步,金口芹菜实现了从一年两茬到全年供应的转变,也成了当地一张响当当的农产品名片,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金口芹菜紧俏,得益于其独特的味道和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以海堤村为核心的种植区域曾是一片滩涂地,经过五龙河、南阡河、莲阴河三条河流的天然淡水冲刷,形成了弱碱性土壤,为芹菜提供了绝佳的生长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露天芹菜种植基地(资料图)。

彭龄合作社理事长张若亭告诉记者,在这片土地上,他曾试过种植地瓜,但收成极差,种出的蓝莓也能酸掉牙,唯独种出的芹菜品质出类拔萃,实心、无筋且脆甜多汁。乾隆皇帝曾为芹菜写出“翡翠掩羞无颜色,郁香不忘后院情”的诗句。“即便把金口芹菜的种子带到其它地方种植,也种不出这样的味道。”张若亭说。

然而,这个“天赋型”选手,曾也名不见经传。时间拨回20年前,当时仅有海堤村种植芹菜,每家几分地,整个金口镇加起来种植面积不过几十亩,种植户各自赶集零售,规模小又分散,无法形成价格优势,每斤售价徘徊在3毛钱左右。

为了不辜负这片土地的天然优势,金口镇人民政府牵头整合零散种植户,在海堤村成立首个专业合作社——彭龄合作社。金口芹菜由原本的散卖模式,转变为向即墨以及全青岛的菜市场、酒店供货。“最初的价格是每斤8毛钱,后来我们试着把价格上涨到一块二一斤左右,市场也欣然接受。”张若亭告诉记者。

自从大家团结起来共同发展,金口芹菜的销量和售价都迅速增长,农户看到这个特色经济作物的可观收益后,也纷纷加入种植行列。现在,全镇的芹菜种植已由海堤村拓展到周边近10个村庄,涉及农户超500户,专业合作社5家,年产量达两万吨左右。

金口镇党委委员兼政法委员李成强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擦亮这张农产品金招牌,金口镇人民政府再次发挥引领作用,牵头成立金口芹菜行业协会,并积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构建起种植标准化、产品可追溯、经营品牌化的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口芹菜被授予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现如今,金口芹菜已销往全国各地。为了保障充足的货源供应,各专业合作社及农户不断升级农业设施,拓展大棚面积,进行全年无间断种植。

“我们采用的是阶梯种植法。”张若亭说,在全年育苗的情况下,我们按时间分批种植芹菜苗,利用时间差控制不同区域芹菜的生长周期,实现在不同时间段内收获芹菜。

全镇适合种植芹菜的土地面积仅有约6000亩,目前已基本全部利用。阶梯种植的方式不仅实现了芹菜的分批产出和持续供应,还有效避免了在同一块土地上频繁连续种植芹菜可能导致的重茬问题。

此外,种植户主动将原本可达一万多斤的亩产量降低至7000斤左右,选择在芹菜高度达到70厘米时进行采收,以保证口感与产量的平衡,确保每一棵芹菜都达到最佳品质。

当品质与品牌双双得到市场认可后,为了突破销售渠道的单一性与价格瓶颈,金口镇探索出了一条“分级”销售的新路径。除了原本的统货以及酒店供货,金口镇推出了升级包装,其中之一是仅保留最鲜嫩的二梗一芯或一梗一芯,芹菜精包装后进入盒马鲜生、麦凯乐等大型商超,每斤售价可超10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保留两梗一芯的芹菜。

更为“贵族”的产品,是单独售卖的芹菜芯。在芹菜收割之后,会先被存入地窖,以便其继续生长,待芹菜芯的长度达到约25厘米时便可售卖,其价格达到了180元/斤。剩下的外梗部分则进入工厂,用以加工粉条、炒制茶叶等多样化产品,进一步提升利润空间。

李成强表示,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特征和关键着力点。“接下来我们将致力于推动金口芹菜这一区域公用品牌朝着大规模、优品质、做强技术、做长链条的方向发展,实现品牌的转化与提升,不断带动农户增收。”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衣春悦 通讯员 张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