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辜鸿铭出席宴会,身边正好坐着一名美国人。美国人见辜鸿铭样貌古怪,露出鄙夷之色。上菜时,她故意用蹩脚的英语说了一句:“喜欢这汤吗?”辜鸿铭只是朝她微笑,并未回答。见辜鸿铭听不懂英语,美国人鄙夷之势更盛。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让这个美国人尴尬地想钻进地下。

她怎么也没有想到,留着辫子,看着就是清朝遗老的辜鸿铭,居然有着如此流利纯正的英语发音,更没想到这个其貌不扬的老人,竟然精通九国语言!

辜鸿铭于1856年在南洋马来半岛出生。

辜鸿铭的祖辈早年就举家迁徙到南洋,在这里工作,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他的父亲辜紫云在一个英国人经营的橡胶园里当主管,除去本来就精通的闽南话外,辜紫云还会说英语、马来西亚语。

辜鸿铭的母亲是一位西洋人,和辜紫云在南洋相识并结婚,她平常讲英语和葡萄牙语。

这样的语言环境对辜鸿铭的语言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为他求学期间的学习起到了巨大的帮助。

橡胶园园主,也就是辜紫云的老板布朗先生和妻子没有生下子女。

他很喜欢聪明伶俐的辜鸿铭,将他收为义子来培养。

在辜鸿铭的幼年时期,布朗先生就让他研读西方名人的著作,如莎士比亚、培根等人的作品。

1867年,布朗先生决定和妻子返回英国,征求了辜紫云一家人的同意后,他将辜鸿铭也带去英国学习深造。

在辜鸿铭和父母临别前,辜紫云嘱咐他:“无论你在哪里,不管你和哪国人交流,你都要牢记,你是中国人。”

就这样,辜鸿铭一直以“中国人”的身份,在英国和德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知识。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生活环境,辜鸿铭学贯中西,精通英、法、德等9种语言,获得了13个博士学位,颇受西方国家的尊敬。

因为父亲的教导,辜鸿铭致力于向西方宣传中国文化,翻译了《论语》《中庸》《大学》等传统文学巨著。

辜鸿铭的行为在西方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当时甚至有这么一句话:来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但是一定要看辜鸿铭。

上世纪初,辜鸿铭回国后留任北洋政府。

一天,辜鸿铭受邀参加一场宴会并且发表演讲。

酒会刚开始的时候,众人都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辜鸿铭的旁边,也坐着一位穿着时尚的美国女人。

这个美国人看着辜鸿铭身穿长袍马褂,脑袋后留着长长辫子的古板模样,不禁目露鄙夷。

她完全不理解这场酒会的主人邀请这样一位形容古怪的中国老头是要干什么。

但是她实在是无聊,就学着唐人街里华人说话的腔调,问辜鸿铭:“Like soup?”(喜欢这个汤吗?)

然而,辜鸿铭只是看着她微笑,然后点了点头,不发一言。

这个美国女士见辜鸿铭这个样子,认为他就是个乡巴佬,连最简单的英语都听不懂,就嗤笑一声不再理他。

没过多久,就到了辜鸿铭的演讲时间了。

辜鸿铭站起身,来到人前,用自己纯正的英语给众人做了一场流畅的演讲。

在场的宾客都为辜鸿铭的演讲内容鼓掌赞叹。

等到辜鸿铭演讲结束,回到自己的座位时,他看着这位美国女士,笑了笑。

然后,辜鸿铭模仿着她刚刚的腔调,问她:“Like speech?”(喜欢我的演讲吗?)

辜鸿铭的话语让这位美国女士万分尴尬,根本不知道如何回答他。

辜鸿铭这位学贯中西的大家,自幼便生活在西方,却在学成以后一直致力于宣传中国传统文化。辜鸿铭的所作所为值得我们敬仰。

大家还知道辜鸿铭的哪些事迹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