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传统蒲扇玩出新花样 四川内江这个蒲扇村边做边卖供不应求

封面新闻记者 黄晓庆

两米多高的蒲葵树,砍下最嫩的葵心,经晾晒、清洗、熏烤、剪裁、塑形等20道工序,制作成了一把造型精美的蒲扇。因为材质轻薄,光线可以渗透,也称玻璃扇。

这样的蒲扇,内江市东兴区杨家镇金银嘴村一年要做500万把,产值达3000万元。从桃心扇、芭蕉扇到定制烙画扇,当地不仅在蒲扇加工上有所创新,还充分利用边角余料,发挥蒲葵的最大效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光伟正在裁剪扇面

6月27日,当“万千气象看四川·甜美内江行”主题采访团来到金银嘴村时,67岁的王光伟正一只手按着被拉伸压平的蒲扇叶,一只手拿着木锤沿着磨具边缘敲击,将多余的扇面裁去。在他的身旁,还堆满了待加工的蒲扇,几名工人有的忙着包边,有的忙着上把。

像王光伟这样的家庭作坊,金银嘴村一共有89户,6月正是蒲葵收割、晾晒的时节,家家户户都忙着做蒲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村民选取葵心

“前两年蒲葵因为干旱减产,很多客户没供应上,今年雨水好,产量也不错,早就有客户下单,边做边卖都供不应求。”金银嘴村党总支书记王永征兴奋地说,村民制作的蒲扇通过各省份的采购商,销往全国各地小商品市场、旅游景区等,也有一小部分半成品销往东南亚及欧洲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烙画扇

在村办公室,陈列着各种款式、图案的蒲扇以及蒲葵编织作品。王永征介绍说,蒲葵尾叶、半成品蒲扇可以做成精美的手工艺品,如酒店民宿的装饰,深受外省市客商的青睐。

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杨家镇逐步发展蒲葵产业,如今,以金银嘴村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村镇种植蒲葵3000 余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村民给蒲扇包边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蒲扇不再是纳凉的首选,蒲葵产业在未来如何可持续发展?杨家镇党委书记李想表示,杨家镇正积极和高校美术专业对接,引进人才,创作更多的文创产品,提高蒲葵制品的经济附加值。同时,杨家镇作为东乡农民运动旧址所在地,接下来将把红色资源与蒲葵产业有机结合,串联乡村旅游线路,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