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国市场消费领域出现了一定的疲软,有的地方为了发展本地区经济,最近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农民放弃、退出农村宅基地,到城里安家落户,而且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比如说在城里买房子补助五万元。

看起来很不错,自己买房子,国家还给予各项补助,目前国家对房地产的政策已经够优惠了,再加上这么多补助,会不会又重新出现一次进城潮呢?同时也能及大地拉动城市房地产,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健康发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中国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现在的农村剩下的都是些中老年人,很难看到年轻人的影子了。不过,现在农村确实有很多闲散的院落长期无人居住,而中国的土地资源又十分紧张。这么多宅基地闲置的话,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农村的精华年轻人都到城市和工厂打工去了,因为在农村靠种地已经很难养活一家人了。因此,对于长期无人居住的闲置院子实行集中治理,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群众的最大利益。当然,这要在老百姓自愿的基础上拆迁重建。

确实,农村的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农民是否选择放弃自己农村的宅基地进城买房。一定要有一个全面的考量。不能脑子一热,做出一些不切实际的选择,首先自己要有足够的经济实力购买城市的商品房,如果要贷款的话,自己要有偿还贷款的能力。另外,进入城市以后,生活水平和质量提高了,但消费也同时提高了,车贷房贷、一家人的生活开支,自己必须要有稳定的工作和一定经济实力的情况下,才能做出这种决定。多大的脚穿多大的鞋,这个世界上没有最好,只有双方合适,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当然,对于农村中有些收入高、有固定收入的年轻人,只要自己愿意,进城居住,也是一件不错的选择。同时也减轻了城市房地产的压力。

然而,当下的农村却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二三十岁的年轻人除了逢年过节,已经很少看到了。一般现在农村种地的都是五十岁、六十岁甚至七十岁的老人。很多平原地区的土地都租给了种粮大户,实行农场化经营。种粮大户每年按照土地面积给予老人一定补助。再加上农村老人本身有一点收入,自己再种点菜啥的,没病没灾日子倒能过。如果买房子的话这么大年龄了,靠种地真的没办法了。出去打工吧年龄又大了没人要,只能在老家颐养天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是在山区,主要是南方的话,有些地方土地属于梯田,十分狭窄,散碎,不利于机械化耕种,很少有人承包。有些年龄较大有劳动能力的还在田里劳动,种了一辈子地,舍不得丢下。

至于有些年轻一点在大厂干电焊工或装配工什么的,现在也不好办,农民工工作不稳定,劳动量大、劳动时间长,待遇低就不说了,一个人挣钱一家人花,往往是捉襟见肘,寅吃卯粮,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了。如果说要进城买房的话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寄希望于下一代人的努力了。这几年经济形势下行,农村的日子也不好过,大家都在努力地活着而已。

再加上现在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有很多工作岗位都被机器取代了,这也让很多人心理上有一种危机感,怕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失业。因此就更不敢乱做决定了。

之所以很多农民背井离乡去城市里谋生,就是因为种地不挣钱,效益低下。但是,种地不挣钱是由于中国人多地少的特殊国情造成的,人口总量太大,农业人口太多,生产效率低下。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一切要给国际市场接轨,即便如此,还是国家对农业千方百计补贴的结果。美国一个农民平均种几千亩地,比咱们一个村种的都多,人家买的粮食价格比我们的还要低。我们平原地区人均一亩多地,南方山区一个农民甚至只有几分地,连自己吃饭都成问题。

虽然国家对农村农业非常重视,发放了大量的粮食补贴、惠农资金,把农村的道路和公共设施修的很好,全国农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对困难户和五保户也给予了充分的照顾。但是依然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农村比较落后的局面。有些边缘的村庄甚至有些耕地无人耕种,年纪大的人走了,年轻人没人愿意到农村生活。

但是,向往美好生活是人的天性,人都一个毛病,就是喜欢见异思迁,这山望着那山高,长时间在农村生活,十分向往城市里干净卫生,住楼开车的热闹生活。而城市的人却厌烦了城市的车水马龙和噪音,喜欢到乡下过安静的生活。尤其是一些年龄大的中产阶层,对农村有很深的感情。人这个东西很奇怪,就是喜欢折腾,从小折腾到大,从穷折腾到富,从富折腾到穷,不折腾不富,不折腾不穷,最后两腿一瞪,挂到墙上,宣布剧终。几十年以后,除非是名人,没有人记得自己是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说,我觉得现在国家的政策很好,一面鼓励农村有条件的人进城落户,一面又鼓励城市退休人员回农村养老,享受安静甜美的田园生活。

这些城里人回到农村以后,由于自己见多识广,头脑灵活,能够为农村发展献计献策,自己可以发挥余热,带动周围乡亲们致富,至少是一个合格的参谋人员。因为他们知道城里人的生活习惯,需要什么样的农产品,如何提高效率,改进生产工艺。

农村的人进城以后,可以更好的接受现代文明,养成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如果城乡之间不断融合,大家不断交流促进,时间一长,困扰我们几千年的城乡差距可能就会渐渐消失,从这个意义来说,城乡广泛交流,人口自由流动,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我们必须为国家出台的促进城乡流动的政策叫好!

当然,这还需要一个前提,农民自己在农村拥有的土地的数量和社会技术水平,目前来看,中国人口总量依然偏多,不过已经开始下降了,如果我们的人口达到三亿左右,农民可以占有更多的土地,可能城乡财富差别就基本消失了。

不管是农民进城买房,还是城里人下乡养老,这一切都要建立在自己经济实力允许的情况下。咱们中国人喜欢储蓄,这个习惯很不好,总想着留着钱防老、看病,要么留给子孙后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梦想和奋斗,儿孙自有儿孙福,现在很多年轻人连婚都不结了,瞎操那么多心干嘛呢?

有的人自己都养不活自己了,还想着传宗接代,替古人操心,这也要那也要,这也放不下,那也放不下,一直到死都没搞明白人到这个世界上来是干什么的。。

不要活得那么累,给自己施压,给孩子施压,搞得整个社会内卷严重。要学会放下,别亏了自己这一生,人这一辈子就三万多天,有钱该花就花,想吃就吃,想喝就喝,你看看身边那些一辈子扣扣索索、节衣缩食、好占点小便宜的人,没几个日子过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让我想到了我的父亲,一个辛苦了一辈子固执了一辈子的农村人,勤俭节约了一辈子,舍不得吃舍不得喝,甚至老妈上街买点菜都让他大发雷霆。结果日子越过越穷,日子不是省出来的,而是提高认知和技能,找准门路,苦干实干加会干。父亲一辈子只抽旱烟,喝瓜干酒,有时候吃点咸菜和花生米就喝点酒,改善生活就是白菜豆腐。看见买贵的菜和肉就发火,摔碗砸锅。我和老爸不对付,16岁就浪迹天涯了。弟弟成年以后赶紧出去打工去了,结婚以后没多久就赶紧和他分家,他这种节俭年轻人实在受不了。

父亲有一句名言,花钱要花在刀刃上,就是要面子的事,自己背后吃糠咽菜没人知道,但是在大家伙跟前必须装大款,也就是打肿了脸充胖子。有时候我们要是孝敬他给他每一件好衣服,气的他发好几天脾气。给他点钱开心,赶紧存起来。这辈子没穿几件好衣服,主要穿弟弟不穿的旧衣服,弟弟的个头和父亲一样高。

不过,在2014年,父亲等的刀刃终于到了。父亲得了食道癌,想吃也吃不下了,把自己这辈子攒的几万块钱花光了。我和弟弟又凑了几十万。结果在医院住了半年,钱也花完了,人也被折磨的不成人样,最终还是无奈地走了。

所以说,大家一定要活明白,放轻松,没那么多事,不要讲就那么多面子里子,自己活得舒心健康,自己平安喜乐,钱这东西也没够,就算把全世界给一个人还觉得不够呢。够用就行,该吃吃、该喝喝,乐呵一天是一天,有钱不花是傻子。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和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每个人到世界上来本来就是一次旅行,你带那么多东西,加那么多胆子不累啊,人最重要的就是活明白,活清楚,在不违背法律和道德的情况下,怎么开心怎么活。反正存那么多钱,到最后走的时候一分也带不走。给子孙后代留下一大笔财产,他们不用奋斗了,用不了几代又败光了。

疾病和死亡既然是我们生而为人的宿命,那么又何必担心害怕呢?难道他们会因为某个人担心害怕而不会到来吗?所以,我们应该对这个世界的一切学会坦然面对,为什么脑子里要有那种虚幻的永恒呢?我们都是尘世里,滚滚红尘,风情万种,只要能力达到,想到城市就去城市生活,想回农村就回农村生活,别委屈了自己,要学会关爱自己,享受人生。

人生注定要离别,那么人生旅途上的爱和温暖,就是我们终将离别旅程的意义所在。所以说,一个人只要开悟了,只要活明白了,想明白了,比什么都重要,没那么多条条框框,大家自由放飞吧。

这就是说,国家完全放开了城乡双向交流的大门,非常符合人性,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这也是逐步解决城乡差距的一个有效途径,同时,这也给了人们生活上更大的自由,是改革开放、利国利民的好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