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李国深,大家也许会感到陌生,但是谈起星云大师,一些信佛的人必然有所耳闻。
2023年九十六岁高龄的星云大师安详地圆寂于佛光山,火化以后还烧出了二十五颗舍利子。
要知道舍利子在佛教修行者心中是圣物一样的存在,舍利子代表着佛教修行者心中那种如来的清净、智慧、愿力等因素,是佛陀曾经存在的时间和地点的见证,同时也代表着佛陀生命的延续。
通过二十五颗舍利子不难看出,星云大师生前对佛学潜心的修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就是这样一位得道高僧却对他的弟子说“我没有舍利子,不要烧”,而他的弟子却没有遵循他的遗愿,仍然选择将她火化,这其中又有何缘故呢?
这我们不得不从李国深的生平讲起。
1927年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李国深出生在一个江苏江都,在他儿时,经历了军阀混战、中日抗战和国共内战等种种困苦,缺衣少食成了他的生活常态。
就是这样清苦的生活,在他出家为僧以后也没有改善,也行正是物质生活的匮乏,让他养成了忍耐的习惯,也造就了他富足的精神世界。
1939年,李国深的父亲在南京大屠杀中消失的无影无踪,为了寻找父亲,年仅12岁的李国深和她的母亲踏上了去南京的道路,但映入他脑海的只有满目疮痍废墟。
就在他经过南京栖霞寺,一派祥和的寺庙和遍布硝烟的战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就在这是李国深接受了剃度成为僧人的仪式,法号为悟彻,后来改为觉,而且拜志开上人为师。十八岁那年,李国深在栖霞律学院修学佛法,于1947年从焦山佛学院毕业。
李国深如同一块缺水的海绵,在佛学的海洋里不断的汲取智慧之水,就这样他学习了一套完整的佛门教育。
在毕业后他还担任了白塔国民小学校长、《怒涛》月刊主编、南京华藏寺住持等职务。1949年后,他移居台湾,并担任“台湾佛教讲习会”教务主任及主编《人生》杂志等职务。在此期间,他还积极推动了“人间佛教”的理念。
逐渐他成了一代宗师,他教导的弟子也越来越多,热衷传道、不拘泥于传统佛家无欲无求的性格特点一览无余的表现出来了。
1949年李国深迁居台湾,并于1967年在高雄开创佛光山,致力于弘扬人间佛教,在为佛教事业呕心沥血中,星云大师也步入了暮年。
星云大师他一生致力于修行,以慈悲为怀,受到很多信众的尊敬和爱戴。
有一次在他与弟子的交谈中,星云大师交代不要在他死后火化他,可在2023年2月5日星云大师安详圆寂后,他的弟子还是将他火化了。
在佛教中火化是传统仪式,火葬被视为一种修行的方式,通过燃烧肉体,达到精神上的超脱。这种观念在印度苦行僧的修行中也有体现。
就在这样两难的抉择中,在经历了激烈讨论后,还是决定举行火化仪式。
令人惊奇的是,星云大师火化以后烧出了二十五颗舍利子。
星云大师一生致力于佛教的弘扬与修行,他的事迹告诉我们,无论面对何种困难和挑战,都应坚持自己的信仰和修行之路。只有内心坚定,才能在外界纷扰中保持清明,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
在如今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也要注重内心的修养和觉悟。只有内心的平静和智慧,才能让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
星云大师一生以慈悲为怀,关爱众生,他的言行举止都充满了对生命的尊重与爱护,现代社会好像很多人戾气很重,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关爱他人,尊重生命,用慈悲之心去面对世界的纷扰与困难。
文献:
孙江川 扬州市江都区档案局 从江都走向世界的星云大师
张建智 学术期刊 菩提本无尘 有缘在人间
于光 学术期刊 烟花三月 扬州法雨——访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