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

伴随着庄严的国歌声

南安市路荇小学

迎来了她的最后一次升旗仪式

校长兼唯一的老师洪明春

带着该校最后一届的3名学生

举行了一场特殊的毕业典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校长兼唯一的老师洪明春(右一)邀请蓬华中心小学校长苏德强(左一)参加该校最后一届3名学生的毕业典礼。

仪式过后

3名学生就挥别小学、升上初中

这所陪伴了山村学生78年的老校

也在这一刻“毕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送别最后一届学生

从南安市区驾车前往路荇小学,山路蜿蜒崎岖,路面极其狭窄,走了1个多小时,终于赶上了路荇小学暂停办学前的最后一次闭学式。

来之前,记者就在想象,仅有3名学生的校园,究竟是怎样的空旷寂静,他们小小的身影又该多么孤单。来到学校后,记者却发现他们的校园生活其实很美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大但空旷的教室里,53岁的洪明春和3个孩子围坐在一起,简单而又温馨。教室里,整齐的图书角,班班通、空调等现代化设备应有尽有,这对于山区学生来说实属不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毕学式很简单,只有5个人参加。蓬华中心小学校长苏德强受邀前来,陪伴孩子们走过最后的小学时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你们已经12岁了,但是出门还是尽量不要骑自行车,毕竟我们这都是落差较大的山路……”洪明春为孩子们上了最后一堂课,从预防溺水到交通安全、防范电信诈骗、食品安全,每一个注意事项,他都细细明说,生怕落下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希望你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用勇气、毅力和自信描绘自己的灿烂人生。”洪明春饱含深情地说,“老师没有珍贵的礼物馈赠,只能送你们几句诚挚的话语:做一个喜爱读书的人;做一个快乐健康的人;做一个负责任的人。未来的路还很长,希望你们充满自信、勇敢前行。”

毕业,是一个沉重的词汇。从2021年开始,洪明春便是路荇小学唯一的正式任课老师,这3名学生的语文、数学课程都由他来讲授,离别之际,不舍之情在孩子们的脸上充斥着。

“老师,您教这么多科目,传授我们知识,这些年辛苦了。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但您一定是我最崇拜的老师!”学生洪芯玉说。“即将离开校园,我才发现,毕业不是一个轻飘飘的名词,而是一份沉甸甸的留恋。感谢老师,您赋予了我们生命的色彩,感谢母校,培育了我们6年。”学生洪彩凤感慨地说。“我会想念学校的……”学生小云喃喃道。带着不舍,学生们说出了这几年来想对老师说的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闭学式结束后,她们背上书包走出校园,向老师和学校挥手告别。对于未来,山里娃追梦的脚步才刚启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生不走 老师不退

路荇小学是蓬华中心小学下辖小学,位于蓬华镇最为偏远的蕗荇村。这里处于南安、安溪、永春三地交界处,常住人口不到300人,大部分村民带着孩子走出大山。2021年起,学校仅剩3名学生,洪明春成为村里的“留守老师”,继续留校服务村里的留守儿童。

“我们不会放弃一个学生。”1991年,从南安师范学校毕业的洪明春提着行囊,回到养育自己长大的小山村任教。面对只有一栋简陋破旧的教学楼,他没有退缩,一待就是33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几年,学校的师生减少了,但该做的事我们都会认真去做。”3年前,学校仅剩3名学生,老师退休的退休、调走的调走,洪明春却坚持留下,“我是大山的孩子,深知良好的教育对山区孩子的重要性,只要还有一个孩子在这所学校读书,我就想尽自己所能,教授他们知识、帮他们开阔眼界,助他们走出大山,未来报效家乡。”

3年前,学校也考虑过让这3名学生并入隔壁村大演小学读书。“但她们的家庭情况比较特殊,如果让她们转学,她们很可能就辍学了。”苏德强说,大演村距离蕗荇村约3公里,这不算远的路对这3个家庭,却是极难跨越的路途。

学生不走老师不退。在洪明春的坚守之下,32年来,村里1000多名学生得到了他的悉心教育。如今,随着最后3名学生顺利毕业,学校面临停办,洪明春的内心五味杂陈。“不只是我,村里大部分人都很不舍,大家都希望村里有个学校。”

苏德强告诉记者,路荇小学虽然暂时停办了,但现有的教学设施将会继续保留并利用起来,由蓬华中心小学和蕗荇村村委会协商管理,拟改建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青少年寒暑假活动中心,让节假日回乡的孩子们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地,为乡村振兴发展助力。

此外,路荇小学停止办学后,对于未来蕗荇村儿童的就学问题,镇里也做了相应的规划,可安排到大演小学就读或镇区其他学校。

据了解,蓬华镇作为山区乡镇,目前现有小学6所,在校学生892人,大多集中在镇区的3所小学当中。与路荇小学相似,近年来,山城小学、大演小学等村小的学生正在急剧减少,如今,仅有几十名学生就学,学校撤并成为这些山村学校的唯一出路。“未来预计会把这些人数比较少的山区学校与镇区学校合并,通过整合教育的资源,让教育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也让我们偏远山区的孩子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苏德强表示。

THE END

转自:海丝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