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十三载坚守一线焊接岗位,二十三载砥砺初心担当使命。

16吨焊丝焊就了10万余米焊缝,王中美在朵朵“焊花”中践行着敬业奉献的铮铮誓言;在60余座世界一流桥梁上留下了焊接的印记,填补了多项焊接工艺国内空白,使中国桥梁实现百米、千米大跨越,创造多项桥梁史上世界之最,在技术攻坚中奉献着拳拳匠心;率领“女子电焊突击队”,累计完成近60万米的焊缝任务,开展30多项材质实验和焊接攻关,在传帮带中传递着殷殷初心。近日,根据全国总工会发布的公示结果,王中美成为大国工匠人才培育工程培育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初心不改”的坚守

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跨越山川峡谷的交通纽带。但对于王中美来说,桥是为之奉献一生的事业。

第一次穿上工装作业时,王中美因好奇拿开面罩多看了几眼电焊弧光,下班回家后,她就觉得双眼一直疼痛发胀,接着眼睛渐渐肿成了一条缝,整个脸也开始脱皮。“当时我吓坏了,心想要是毁容了怎么办?要不,还是别干这个算了?”但王中美转念一想,“就算转行,也要先把手上的事情做好,半途而废,对不起自己的梦想。”

然而,与王中美同期入职的女工友因受不了焊接时熏烤、粉尘、呛人的气味以及焊接后满身的油污等原因陆续转行,只有王中美坚持了下来。

2005年,中铁九桥在深山峡谷里参建当时全球最长悬索桥——湖北恩施四渡河大桥。在钢梁主桁杆件制造中,拉索吊耳焊接成为制约工程进度的难点。焊接工位高且极为狭小、焊点多要反复转换身位,稍有不慎就难过关……多个经验丰富的班组老师傅、技术能手都望而却步。

王中美站了出来:“让我试试!”在老焊工们怀疑的目光中,她拎起焊枪,进入了焊接工位,全神贯注,沉着稳定,伸展自如,只见焊花飞溅……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连续作业,王中美终于完成了这项难度极高的焊接任务。

一直全程关注王中美焊接的老焊工们,对王中美的胆识和艰辛付出感到震撼。合格!经过专家检验,由王中美焊接的30多组高熔透焊缝均一次性合格。

一战成名!王中美成了大家心服口服的技术能手,很多较难的焊接任务都交由她来完成。她焊接的产品一次性合格率达到99%,成了名副其实的“免检王”。2014年,王中美被评为中国中铁十大专家型技术工人。

“天衣无缝”的超越

爱钻研、爱折腾,是工友们给王中美的评价。

身为一名技术工人,王中美对焊接技法和焊接工艺进行大胆探索、大胆创新,通过优化参数、改进工序、创新工艺,先后取得创新成果19项、技术攻关27项,多项工艺填补国内空白。

2009年,王中美参与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压重区横梁肋板熔透焊。按照当时传统的双面坡口工艺,焊后变形很大,工序繁杂,工效不高。王中美将厚度16~28毫米钢板的熔透焊接,由传统的开双面坡口焊接工法,改为开单面坡口焊接工法。新焊接工法,工序简单易学,不仅有效地控制了杆件变形,减少了钢板重复翻身开坡口的次数,工效反而提高了50%。此后,这种工法在众多项目中得到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水上管桩的现场定位及快速对接施焊的技术研究中,王中美不断研究水上接桩的焊接工艺性试验、横位埋弧自动焊试验,反复调整、优化坡口形状、坡口尺寸、焊接材料、工艺参数等,最终解决了水上管桩的现场定位及快速对接施焊的技术难题。创新的海上接桩横位自动化焊接专项工艺,填补了国内空白,为优质、高效完成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钢管桩制造任务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23年间,王中美参加了60多座世界一流桥梁的钢结构焊接试验和生产制造任务,她的焊接技术在创新中进步、在攻坚中出彩,展现了一名大国工匠的责任与担当、初心与使命。

“跨越山海”的传承

每次见到王中美,她总是笑着。可她吃过的苦、流过的汗与泪,无法想象。

在进行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整体节点钢梁焊接作业时,正值酷暑。面对工位空间狭小、箱体底板温度超过60摄氏度,且焊接中途不能停止的艰难作业条件,王中美没有退缩,她果断准备好人丹和淡盐水,穿上厚厚的工装,带头进入如烤箱般的箱体。

“刚一进去,脚底板阵阵发烫。”王中美说,为了防导电,电焊工穿的都是胶底鞋。而与鞋子接触的脚底板却因高温被烫起了皮。作业前,王中美没想过身体上多处的烫伤和砸伤,只想高质量完成焊接任务。最终,以近乎完美的焊接技艺完成了这次焊接任务。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整个团队的能量是无穷的。”2013年,女子电焊突击队领头人的接力棒光荣地递交到了王中美手中。2015年,中铁九桥创立“王中美劳模创新工作室”。十几年来,这支以王中美为“领头羊”的队伍,出现在一座座国内外桥梁建设中,累计完成80余万米焊缝任务,成了中铁九桥最能啃硬骨头的“尖刀连”。

工作中,王中美激励女职工不要被性别偏见禁锢,而是要充分发挥女焊工身材匀称,认真仔细,忍耐力强的特长。面对徒弟在业务上的困惑,王中美言传身教:“只要手里的焊枪拿起来,就要对每一条焊缝负责。”近年来,王中美围绕施工现场技术难点和热点,开展面向一线职工的技能培训、考试等活动,4000多人次参与。

对于今后的工作,王中美表示,她将继续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利用专长开展科研,依托“王中美劳模创新工作室”“王中美技师学习工作室”平台,推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科研推广,培养更多优秀青年人才,为我国从桥梁建设大国向建设强国转变作出更多贡献。

来源:本报消息

撰稿/摄影:本报全媒体记者曹阳明

值班编校:胡梦婷、徐贵保

值班主任:齐菲斐

值班编委:黄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