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昔里德陷阱”理论提出者美国哈佛大学教授- 格雷厄姆·艾利森,在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称:

美国总统拜登和民主党面临的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压力,是拜登集团决定对中国电动车加征102.5%高关税的一个重要原因,美国不太可能放弃对其汽车工业的保护主义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有外媒消息称德国正在努力说服欧盟放弃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中国或将取消对欧洲出口的大排量燃油车的12%~40%的消费税;两方各自做出调整以实现平衡,这是在贸易公平原则上可能获得的最理想的结果。消息一出则关注点转向了美国,因为美国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的比例更高,如果美国能同样取消对中国电动车出口的壁垒,相信汽车市场真正的贸易自由才会实现。

可是艾利森的观点基本说明美国不可能进行改变,实际这也是分析师们的普遍观点,究其原因正是美国2024年大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燃油车和选票

排斥汽车电动化态度最鲜明的不是拜登集团,而是特朗普集团,其曾经多次公开表示对电动汽车产业的消极态度;甚至在去年是圣诞节,特朗普称“电动汽车会支持者等伤害美国的人应该下地狱”。

为何特朗普会如此看衰电动汽车呢?

原因无他,利益使然。

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分别为福特、通用和克莱斯勒,其中的克莱斯勒虽然被意大利汽车制造商菲亚特收购但依然是美国品牌,其旗下的Jeep、道奇和克莱斯勒三大品牌在北美市场的占有率非常高。北美市场销量最高的车型是福特F-150系列,通用汽车旗下的雪佛兰、吉姆西和凯迪拉克等品牌的表现也很抢眼,而则三大汽车公司全都以燃油车为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与美国有深度利益捆绑的日本和韩国在北美汽车市场同样有极高占有率,比如丰田、本田、日产、现代和起亚五大品牌,这五大品牌在北美销售的车辆也是以燃油车为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汽车产业同样是美国的支柱产业之一,美国车市是曾经的全球第一大市场;可是在这块市场里已经形成垄断局面,中、高端车型以美国本土车企与品牌为主,主流车(廉价车)以日韩车企与品牌为主,这些车企在美国所扮演的角色类似于接近财阀的财团,而美国总统在某种意义上也只是财阀的提线木偶。所以想要成为美国的总统就要得到相关利益集团的支持,特朗普之所以会旗帜鲜明的反对电动汽车,目的无非是要获得美国汽车产业的支持。

现在的拜登集团之所以会改变态度,出发点与特朗普集团完全一致。

艾利森的分析是有道理的,这个结果很难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没有修昔里德陷阱

这个理论说来很简单,当一个新兴大国崛起则必然会挑战传统大国的地位,传统大国则必然会采取措施对新兴大国进行遏制和打压,两者的冲突甚至战争在所难免。

理论上在任何领域里都存在这种现象,只不过汽车电动化有其特殊性。

电动汽车技术不只中国车企掌握,全球车企都在搞汽车电动化;并且最早搞电动汽车的企业都在欧洲,美国也是紧随其后,其实百年前就有电动汽车了,只不过因为石油开采技术的进步和相关的新利益模型的重塑而被燃油车阵营遏制和打压到几乎消亡。可是在工业4.0的阶段里,在油价不断攀升的过程中,在地缘多极格局的新环境下,汽车电动化必定会被重新提起;而只要解决了储能障碍,在性能、体验和使用成本三方面都具备优势的电动汽车必然能替代燃油车,以目前的化学电源技术可以解决储能障碍,所以属于电动汽车的时代真的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美国正在做的事情,其表面上看似全面否定电动汽车,维护着其本土车企内燃机汽车的产业链;但不论是福特、通用还是克莱斯勒都在加速推进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丰田、现代、起亚、三星、SK On、LG新能源等企业与美国车企也有着诸多相关领域的合作与探索。

所以汽车领域实际没有修昔里德陷阱,只是一种驱动技术和能源技术的升级,汽车产业是互通的,所有车企都处于这一轮的技术变革之中;现在所能看到的“油电之争”说白了只是一种表演,或者说是周期性的、区域性的博弈,产业战略发展方向是一致的,否则也不会有特斯拉。

相信在2024年美国大选结束之后,其汽车产业的战略发展方向又会转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和Auto编辑,欢迎转赞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