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国联基金公告了旗下国联1-3年中高等级B在6月26日发生的大额赎回。

近期基金出现大额赎回的现象仍时有发生,与此前大额赎回多见于非初始基金不同,部分A类份额基金也未幸免,如汇安裕泰纯债A在6月24日发生了大额赎回。

初始份额基金往往在所有份额类型中规模最大,而此类份额产品出现大额赎回,或对基金总规模造成较大影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与投资信用债相关的基金最近出现大额赎回,而有关此类债券的风险也在增加;Wind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已经有59只债券发生违约,包括展期、未按时兑付利息等类型。

债基多现巨赎,A类份额基金也未幸免

近期又有多只公募基金出现大额赎回。

与此前相似的是,债券型基金是主要类型;不同的是,竟然有部分A类份额也出现了大额赎回的情况。

6月26日,汇安基金发布公告称,旗下汇安裕泰纯债A在6月24日发生大额赎回,基金管理人已经就相关情况调整份额净值精度。统计今年以来发生大额赎回的基金可以发现,A类份额出现大额赎回的案例相对少见。

尽管此前也有大成景盈债券A、国联恒安纯债A等基金发生大额赎回,但就发生此类基金出现巨赎的总量统计来看,依然不及其他份额类型的赎回。

一般来说,A类份额代表着初始基金份额,也是基金规模占比最高的一类,而此类基金发生大额赎回后,或对基金的总规模产生较大影响。

以汇安裕泰为例,这已经不是该基金第一次出现大额赎回的情形。基金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其季内存在单一投资者持有基金份额比例达到或超过20%的情况,显示在今年初到1月8日之间,单一投资者赎回近9.87亿份,而2023年底统计的总规模为19.84亿份。

值得关注的是,前次赎回后,相同的份额又出现在3月31日的持有份额当中,也就是说,前次大额赎回的投资人份额又一次变为持有份额,而这样的操作是否再次出现在此次巨赎,值得关注。

6月27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同汇安基金相关人士取得联系,对方未就此次巨赎发起方是否与前次相关做出澄清,但否定该产品属于定制基金的类型,也没有就此次赎回是否会导致基金规模变得“迷你”甚至引发清盘做出明确回应。

也有公募界人士向记者表示,大额申购或赎回需求过多,会导致基金规模的稳定性降低,而且债券基金的标的资产是债券,合适的标的债券总量有限,必然会导致市场竞争激烈、削弱收益率。

高等级信用债投资分歧大,年内已有59只违约

相比A类份额出现的巨赎,其他份额基金的巨赎情况更多,一些配置有信用债资产的产品出现资金撤离,而从行业基本面来看,确实也存在一定的投资风险,不少信用债出现违约。

6月27日,国联基金公告了旗下国联1-3年中高等级信用债指数型基金B在6月26日发生大额赎回的消息。这是一只指数型基金,且对应投资标的多属于信用债资产,在近期资金面宽松和稳地产政策持续推进的背景下,信用债市场其实迎来了一波下行潮,一方面代表着资金追逐此类较高利息资产的意愿,另一方面也存在前期持有人套利离场的风险。

因此,从交易角度看,不光信用债,包括国债等资产也在近期资金高度关注的同时,引发部分套利资金离场。但需要指出的是,信用债的违约风险亦不容忽视。

Wind统计显示,截至6月27日,年内已经有59只信用债出现违约,违约类型包括展期、未按时兑付利息等,而就这些债券的违约前主体评级来看,很多都是3A级别,甚至是央企、国企发行的债券。

如央企远洋控股集团(中国)有限公司的21远洋01、21远洋02、19远洋02、21远洋控股PPN001等多只信用债就发生违约,包括展期和未按时兑付本息等实质性违约情形;地方国有企业青岛世园(集团)有限公司旗下21青世02等也发生违约。

从数量来看,二季度以来发生违约的信用债数量明显高于一季度。有公募界人士坦言,2022年底到2023年上半年债券基金大跌后的净值修复,很多产品都在重配信用债,也是出于对相关资产高息高评级的认可。

但对于现阶段风险频出的信用债资产,如今基金在配置上会否延续此前的思路依然存疑,至少从投资人的态度来看,已经出现较大分歧。前述公募人士表示,债券作为固收证券,其波动体现着市场行情走势,一方面是大量释放的流动性有投资回报需求,另一方面是合适的标的资产处于稀缺状态,作为管理人经营压力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