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Joris Ivens

在世界电影史上,尤里斯·伊文思(Joris Ivens,荷兰电影人,1898年11月18日-1989年6月28日)被称为纪录电影的先驱,与美国的罗伯特·弗拉哈迪、英国的约翰·格里尔逊和苏联的吉加·维尔托夫并称为“四大纪录电影之父”。

1938年,尤里斯·伊文思来到中国、拍摄了一部反映中国抗战的记录片《四万万人民》。四万万说的即是中国人,中国人有四万万是孙中山的说法,他认为四万万中国人是满清乾隆时候调查得来的,其实当时清朝官方统计的人口数从未达到四万万,一直到道光十四年(1834年),官方统计的人口数才有史以来第一次达到了四万万。后来,我们常听到的“四万万同胞”的说法,这是最原始的出处。

抗战的爆发,不仅激起了许多中国电影人的创作热情,也吸引了不少国外电影大师的镜头。20世纪30年代末,有多位国外记录片导演来华摄制影片,伊文思就是他们中最杰出的代表,而他所拍摄的《四万万人民》不仅是他电影生涯的代表作,也是他与中国50年情谊的开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Joris Iven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万万人民》电影片头

1938年4月初,伊文思抵达中国时,同行的还有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到中国后不久,二人便拍摄了“台儿庄战役”。那是值得庆贺的第一场正面击溃日军的胜利,伊文思和卡帕要求上前线拍摄,但最终未能拍到决战的场面。因为他们是外国人,没人敢为他们的生命承担风险,但他们还是抓住机会在台儿庄附近的小树林中拍摄了这场战斗。

伊文思回忆说:“我不是一个作家,我通过画面才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我一定要表达死亡对我意味着什么,不仅仅是拍几个尸体,而是拍摄整个一段,死亡牵连到的往往是许多人。我触到了中国,中国也触到了我,我拍了战争,拍了一个在战争中瓦解,又在战火中形成的国家,我看到了勇敢!”

《四万万人民》完成后,作为表现中国抗日战争的真实写照,不仅在国际社会起到了声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作用,这些影像也成为后来中国抗战影片的重要素材。影片中,除了有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的场面,也有在汉口八路军的重要军事会议上,周恩来、叶剑英等领导人讲话和研究军事形势的情况,还有西安人民举行抗日游行的场面。影片在美国和法国等西方世界上映后,引起了轰动。

与伊文思同行的摄影师罗伯特·卡帕说过一句名言:“如果你照片拍得不够好,因为你离得不够近。”而卡帕生平拍得最有力度的照片,就是他拍摄的中国遭日军空袭后的劫难场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北电影制片厂厂长的袁牧之(右)、副厂长吴印咸

伊文思曾先后四次来到中国,并称中国是收养他的“第二故乡”、他爱这里的人民。1938年那次、伊文思临走之前,秘密地把一台摄影机和几千尺胶片交给了一位左翼影人吴印咸,这位吴印咸后来被称为共和国摄影艺术的拓荒者。

1938年秋,吴印咸和袁牧之两人带着这台摄影机和从香港购得的全套电影器材到达延安,在八路军总政治部下成立了“延安电影团”。最初电影团只有6个人,有电影工作经验的仅有3个。但他们还是在1938年10月1日,开拍了的第一部作品,记录片《延安与八路军》。

1940年袁牧之将完成的影片底片带到苏联,没想到赶上苏德战争爆发,没能在苏联印出拷贝。直到进入40年代后,这个红色电影团才拍摄了多部新闻短片、在根据地露天放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