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鸦片战争

乾隆在位的起止时间为公元1736年至1795年,清朝国势、从乾隆末年就显江河日下之势,在清王朝日趋衰落的时候,英、法、美各国的资本主义却在迅速发展。

18世纪六十年代起,英国开始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大机器工业逐渐代替了工场手工业,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英国工业的发展,使得工业产品的产量急剧上升,“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奔走的目的,除了扩大商品市场,还有就是争夺原料产地。

当时,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都陆续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或势力范围。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受儒家封建奴化教育下的国家,成为英国殖民者扩张势力范围的目标。

当时,中国出产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奢侈品在欧洲市场十分受欢迎,但乾隆当时认为中国什么都不缺乏,没必要与英国进行贸易。英国出口的羊毛、呢绒等工业制品在中国不受青睐,中英贸易为英国带来庞大的贸易逆差。

到19世纪二三十年代时,中国对英贸易每年保持超二三百万两白银的地位;加上当时还有一个情况:英国实行的是金本位货币政策,而清廷则以银作为货币。由于英国与中国的所有贸易都要用银两,致使英国不得不从欧洲大陆购入白银来从事对华贸易。金银一买一卖,令英国人受损。

税率方面,中国对英国的进口货需要抽百分之二十的高税率,也使英国大为不满。为了改变对自身不利的贸易局面,英国资产阶级采取外交途径强力交涉、未能达到目的后,就开始采取卑劣手段,靠“毁灭人种”的方法,向中国大量走私特殊商品——鸦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英国的工业革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末吸食鸦片的国人

鸦片贸易给相关的英国资产阶级、英印政府、东印度公司和鸦片贩子等利益集团带来了惊人的暴利,同时也打破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长期优势,使中国由二百多年来的出超国变成入超国(“出超国”指出口贸易额超过进口,“入超国”指进口贸易额超过出口)。

“鸦烟流毒,为中国三千年未有之祸”。鸦片大量输入,使中国每年白银外流达600万两,中国国内发生严重银荒,造成银贵钱贱,财政枯竭,国库空虚。鸦片还严重败坏了社会风尚,摧残了人民的身心健康,也破坏了社会生产力,造成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工商业萧条和衰落。

清政府从自身利益出发,1821-1834年颁布禁令八次。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正义人士也要求改革弊政,在中国严禁鸦片。1838年12月,道光皇帝命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虎门销烟。

1839年3月,林则徐抵达广州后,勒令外国烟贩交出所有鸦片,并承诺不要再贩卖,保证”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并于6月3日-6月25日将大部分法律上属于英国人的鸦片库存全部销毁。英国人把中国人的禁烟行动看成是侵犯私人财产,觉得不可容忍,战争一触即发。

1839年3月,林则徐不假差役胥吏之手,召粤秀书院、越华书院、羊城书院三大书院的六百四十五学子“考试”。试题有四道:1、鸦片集散地及经营者姓名;2、零售商;3、过去禁烟弊端;4、禁绝之法。

显然,这次“考试”实为问卷调查。“考试”后,林则徐掌握了所有烟商、贪官污吏之名单,此后、把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全部销毁。在现场观看的广州城乡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则徐画像(来自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虎门销烟

到了1839年7月,九龙尖沙咀村发生一起命案。英国水兵在村内醉酒闹事,打死村民林维喜,林则徐要求英国商务总监义律交出凶手,义律却自己轻判了事。林则徐查证《万国公法》后,发现义律根本不具备领事裁判权。因此,到1839年8月15日,林则徐下令禁止一切贸易,并派兵进入澳门,进一步驱逐撤退到澳门的英商侨民出境。此事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据后来揭示的数据,犹太的毒贩在鸦片贸易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们掌握了英国对华销售鸦片的部分市场份额,因此,虎门销烟损害了犹太财团的商业利益。犹太财团,遂不断施压英国政府要求他们干涉这件事。犹太财团,被外界认为是“鸦片战争的幕后黑手”。

1839年10月1日,英国内阁以商务受阻及子民生命受到威胁为由,“派遣舰队去中国海”。1840年1月5日,林则徐根据道光帝旨意,宣布正式封港,永远断绝和英国贸易。

1月16日,维多利亚女王在国会演说,谓“正密切注意英人在华利益及国家尊严”,云“在中国发生的事件,已经引起我国臣民与该国通商关系中断,朕已极严重注意,并将继续注意这一影响我国臣民利益与王室尊严的事件”。

2月,英国政府任命懿律为海军统帅及全权代表,而义律本人则被任命为副代表。

4月,英国国会激烈辩论,在维多利亚女王的影响下,最终以271票对262票通过了对中国的军事行动。6月,懿律率领的英国舰船40余艘及士兵4000人的机动舰队从印度出发到达中国海面。

9月5日,义律派英商郭士立与林则徐谈判,要求解除禁令和恢复水粮,恢复正常贸易关系,遭到拒绝。

10月1日,英国政府以“受到侮辱”、“生命安全受威胁”和“财产受损”为名对清廷宣战。

1840年6月28日,英国军队封锁了我国珠江口,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战争爆发之初,中方只视英军为蛮夷,认为不具威胁。自英国宣战以来,中英双方曾发生小规模的武装冲突,林则徐向朝廷奏报自己已经“七战七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义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英国军舰封锁珠江口

1840年6月,义律领兵到达广州海面,封锁广州、厦门(今属福建)等处的海口,截断中国的海外贸易,并于7月攻占浙江定海(今舟山市),作为前进据点。而此时中国的沿海地区,除广东在林则徐督饬下稍作战备外,其余均防备松弛。

8月,英舰以惊人的速度攻城略地,抵达天津大沽口外,本来主张战争的道光帝,眼见英舰迫近,慑于兵威,开始动摇。1840年8月20日,道光帝批答英国书,令琦善转告英人,允许通商和惩办林则徐,以此求得英舰撤至广州,并派琦善南下广州谈判。

1840年12月,琦善与义律在广东开始谈判。由于英国提出的条件过于苛刻以及琦善擅自签订,使道光帝大为不满,道光帝便把琦善抄家革职,派奕山等人赴广东指挥作战。

1841年1月7日,英军也不满谈判的进展,义律先下手为强,出动海陆军攻占虎门的第一重门户——沙角、大角炮台,发起虎门之战。

1841年1月27日,道光帝下令对英宣战,派侍卫内大臣奕山为靖逆将军,并从各地调兵万余人赴粤。虽然部队英勇抵抗,但仍不敌英军,虎门炮台失陷。

2月26日,英军又出动海陆军,攻破虎门横档一线各炮台和大虎山炮台,溯珠江直逼广州。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力战殉国。到了5月24日,英军对广州发起进攻,一路占据城西南的商馆,一路由城西北登岸,包抄城北高地,攻占城东北各炮台,并炮击广州城。广州附近要地全失,18000多清军尽退城内。

在此形势下,奕山等竖起白旗求和,接受英方条件,签订《广州和约》。但英国政府对义律在广州所获侵略权益尚嫌太少,乃改派璞鼎查(Henry Pottinger)为全权代表来华,扩大侵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道光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京条约》签订(油画局部)

1841年8月21日,璞鼎查率舰船37艘、陆军2500人离香港北上,攻破福建厦门,占据鼓浪屿(即第三次厦门之战),旋北进浙江,10月1日攻陷定海(1841年2月,英军以疾疫流行,放弃定海),10日陷镇海(今属宁波),13日占宁波。

厦门、浙东兵败后,道光帝派吏部尚书奕经为扬威将军赴浙,并陆续调集兵勇以备反击。1842年3月,奕经以兵力已足,决定水陆同时反击,企图一举收复宁波、镇海、定海。但是,战况均失利。

3月15日,驻宁波英军乘势反攻慈溪(今慈城镇)和城西大宝山等地,清军大败,被迫退守曹娥江以西。道光帝见久经准备的浙东反攻又告失败,遂调盛京将军耆英赶赴江南,准备与英军媾和。

1842年5月,英军放弃宁波,集中兵力北犯。18日,攻陷浙江平湖乍浦镇。6月16日发起吴淞之战,江南提督陈化成战死。

等到英援军相继到达长江口外,璞鼎查不理耆英等人的乞和照会,以舰船73艘、陆军1.2万人,溯长江上犯,准备切断中国内陆交通大动脉运河。7月21日,英陆军6900余众,发起镇江之战,攻陷镇江。8月4日,英舰进逼南京下关江面,随后英军从燕子矶登陆,察看地形,扬言进攻南京城。

在英军坚船利炮的威慑下,清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和两江总督牛鉴,妥协退让,被迫在静海寺、上江考棚等处与英军议和。1842年8月29日,耆英与璞鼎查签订不平等的中英《南京条约》。全部接受了英国提出的议和条款。

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满足了英国大多数的要求。其中包括割香港岛给英国。中华近代百年屈辱史就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