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比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但是在这些节日中,人们最期待的莫过于春节了。每年春运都是全国人民的一次大返程,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春节”顾名思义,为“春天的节日”。“一年之计在于春”,在中国人的认知里,春天象征着生机与活力,是新的开始、新的骐骥。

人们通过庆祝节日期盼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顺遂。

从古至今,春节便是全国人民的节日。但是在历史上,国家竟然禁止过春节。

那次“禁止令”史无前例,全国取消假期,说句“新年好”也被抓。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春节为什么会被禁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节日起源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许多传说。事实上过春节的传统来自于我国的祭祀文化与农耕文明。

在先秦代,由于生产力的低下,人们信奉鬼神之说,重大事项往往都由占卜决定。

考古出土的商周时期的器具就包括大量的占卜工具,比如龟甲等等。

而且,他们也会观象授时,推测节气安排农耕等劳作事项。

古人信天地,信祖先,为了得到庇佑,便选择在立春岁首这一天进行祭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那一天,在天子的主持下,人们用食物祭祀先祖,除旧迎新,这便是春节的雏形。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祭祀活动淹没在历史的红尘中,但是岁首祭祀却被保留下了,历朝历代尤为重视。

秦汉时期,人们会在“春节”这一天举办聚会,乡里乡亲围坐在一起吃黍米肉羹。

在隋唐时期,“春节”被命名为“岁日”“元正”。也是从那时开始,国家开始放假七日,庆祝新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元、明、清时期,春节也称为新年,是国家重大的节日,举国同庆、热闹非凡。

文化争议

按照常理来说,如此具有传承意义的节日,肯定不会被国家禁止,应该提倡。但是,在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之初,政府曾下令禁止过春节。

国民政府采用公历纪元,废除了以前的农历纪元。按照公历,春节也就不再存在,老百姓自然很是不满政府的做法。

为了迎合世界的潮流,国家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即后来的“新新年”,以区别春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当时国家打击力度不大,民间还是一如既往地过年,很是热闹。

1919年中国社会动荡,各种思想充斥其中。

一些出国留学的“先进知识分子”回国后发现国内的一切都是那么的腐朽不堪。一些激进者认为我国传统文化具有很强的封建性和劣根性,应该全部废除。

为了进行思想解放,一些人建议废除一些传统思想,封建制度。

他们认为春节的习俗是封建残余,节日理应被废止。

那么,春节为什么会被认为是封建糟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他们认为春节是为祭祀而设,乃是迷信之说。春节虽然仅是一天,但是庆祝春节却是在小年那一天开始。

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燃放烟花爆竹“打发灶王爷上西天”,以求除恶降幅、来年顺遂。还会有一些地区举办灯会庙会进行祈福。

正因如此,他们认为因国人信奉鬼神之说才如此愚昧不堪、冥顽不灵、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所以春节应该被废除,否则便会伤及国本,动摇民心。

其次,很多习俗繁琐不堪,费时费力。为了准备过节,家家户户很早就开始准备。比如买年货,割年肉,扫尘,贴春联,发红包等等。有些人对此大做文章,认为这些做法没有实际的意义,浪费社会资源,浪费时间和金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拜年的习俗是一个封建等级的体现。古代讲究“君臣有别、长幼有序”,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不可逾矩。大年初一,人们走街串巷问好,友人见面作揖,长辈见面则需跪拜磕头以示尊敬。

而西方社会讲究人人平等,两个人见面只需握手或者鞠躬见礼,无需磕头跪拜。春节拜年的这些习俗被认为是有损尊严与人格,是国人甘于低人一等,奴性的体现。

这些言论在当时愈演愈烈,在社会上掀起一轮春节的“存废之争”。

存废之争

春节真正被废止,是在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后。当时的政府采用改革者的建议,颁布了很多限制春节的政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方面,国家废除了农历春节,首推公历元旦。这一做法使得春节真正从老百姓的日历上消失了。而且,因为春节被废除,原来的假期也不复存在,人们要正常工作。只有等到元旦,才可以回家过“新年”。全国的单位和学校也需遵守规定,不得放假,不得批假。

另一方面,国家对于习俗也有诸多限制。一来,国家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禁止售卖春联。因为烟花爆竹和春联是春节的氛围的衬托。只有大街上萧条如一潭死水,人们才不会感受到过年的喧嚣,才能安心工作。

二来,国家禁止人们拜年。当时国民党党员柴致因不小心说了句“恭喜发财”,便被拉到孙中山遗像前罚站。若是百姓互道“新年好”,便会被来往监督的官兵抓走。

1930年1月30日《国民日报》中写道,“拜年”“恭喜发财”等皆为反动口号,提倡百姓积极举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民政府一刀切的做法遭到百姓的强烈抵制,废除春节这一政策终于在1934年被废除。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虽然采用公历纪年,但是将春节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中,可见国家的重视。

结语

春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其习俗不是封建的体现,而是文化的沉淀。春节被废止后仍然存在足以证明其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是国人精神的寄托与文明的传承。

如今,春节经过时间的洗礼越发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具有新的内涵。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关注并参与到春节的庆祝中来。许多国家也将春节列为法定节假日进行庆祝。

相信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将继续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