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四川频道

“向'新'而行 五区共兴—人民网全媒体四川10城行”系列报道

向“高”而攀 向“新”而生 四川达州求新以共兴

人民网记者 朱虹

地处四川东部、川渝陕结合部的达州,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关口和成渝地区东出北上的重要门户。

达州肩负着推动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和组团培育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两项重大责任”,梳理其产业发展路径,“善用资源”是一个重要的关键词。

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作为“川气东送”工程起点,达州向“高”而攀,向“新”而生。走进这座城市,我们看到的,是传统产业加速“升级”,新兴产业引领“增长”。

节能化 新升级

从达州市区出发,约40多分钟车程即到达州东部经开区麻柳镇。这里正在进行一次产业升级,也是一场“园林式”工厂建设试验。

作为老牌钢铁企业达州钢铁集团公司的“新家”,该项目主体工程于2022年6月开工,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据了解,项目计划总投资150亿元,竣工投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200亿元,期待实现再建一个“新达钢”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达钢”建设现场。人民网记者 朱虹摄

站在“新达钢”建设现场,眼前,各类运输车辆沿着交错的施工便道穿梭往返,规划建设的厂房错落分布,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体型巨大的烟囱。

“高162.2米。焦炉烟囱作为达钢搬迁升级项目的标志性建筑,其底部最大直径为12.5米,顶部最小直径为5米,用于排放焦炉燃气燃烧后产生的的废气和降低排放物浓度。”方大集团达钢副总经理余家东说,达钢搬迁升级项目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着力打造一座能源低碳化、生产制造化、制造智能化、厂区园林化的生态数字示范工厂,预计今年底主体工程具备投产条件。

“围绕节能和绿色生产,新厂区从自身数字化转型发展及提升能源环保管控考虑进行设计。以焦炉为例,采用先进技术建设超大容积现代化复热式焦炉,采用分段燃烧、余热回收等,有效降低焦炉的能耗和污染物的排放。新工厂在系统软件上建设‘1+2’模式,即建设一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和生产、经营2个管控平台,把全厂区20多个职能单位的信息链接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集成管理服务。”余家东说,相比过去,打通了数据“孤岛”,提高管理效能。值得期待的是,在景观方面,计划在厂前区、厂区道路等因地制宜种植具有抗噪、吸附粉尘等功能植被,达到绿化层次分明、四季常青、季季有花的美化效果,打造4A级工业旅游景区。

“围绕‘新达钢’,我们布局钠电池新能源、智能制造等产业,从而打造出一个以钢铁、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等为主导产业的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前沿阵地’,由此带动整个园区产业链条的延链、补链和强链。”2022年初,达州东部经开区因承接达钢搬迁而生,确定了钢铁及配套、智能制造、化工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见证者——达州东部经开区管委会主任董代春说,年底建成这座公园式工厂后,会在达钢内部增设一个篇章,面向学生和市民,讲述钢铁是怎么炼成的,做成主题类研学基地。

资源地 新崛起

从“国贫县”华丽蝶变到全国“百强县”,这可能吗?

这一步跨越,达州市宣汉县做到了。

作为四川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代表,宣汉县2022年实现GDP621.8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03亿元。

面对这句字数不多却充满力量的描述,不禁让人发问:何以跃升“百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宣汉县正达凯先进智造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人民网记者 朱虹摄

开车行驶在宣汉县城,到处可见“百强晋位 冲刺千亿”的标语,作为新晋“全国百强县”的宣汉县,天然气储量1.5万亿立方米,富锂钾卤水储量21亿立方米。

钾盐矿资源可靠、前景大、价值高,因此四川省委、省政府赋予宣汉建设“万达开天然气锂钾综合利用集聚区”主战场使命。宣汉则坚持“大抓工业、重抓制造业”,推动县域发展由“要素驱动”向“产业驱动”转变、“资源产出地”向“产业崛起地”跃升。

靠着丰富的资源优势,宣汉选准了天然气—硫磺和锂钾资源综合开发的2条赛道,重点发展天然气硫磺化工加工、钾肥和锂电新能源等产业。

走进位于达州普光经开区的宣汉县正达凯先进智造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建设场景一片火热。作为达州市百亿级项目,正达凯先进智造产业园由浙江正凯集团响应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并结合自身产业发展需求投资兴建,园区分2期建设。

“正达凯先进智造产业园项目旨在助力宣汉从‘资源产出地’向‘产业崛起地’跃升,项目以天然气为原料,采用国际先进生产工艺技术,建设PET新材料产业园,完善川渝PET新材料和锂电新能源两大万亿级产业链条。”四川正达凯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张叶飞介绍,目前,一阶段60万吨乙二醇生产线已完成全场主管廊基础和循环水塔施工,计划于2024年底建成并投产。

“我们充分利用宣汉境内丰富的天然气锂钾资源,不再局限于‘资源开采—售卖—产出效益’的粗放型发展路子,而是积极探索发展后端高附加值产业,锚定天然气锂钾延链发展的新质生产力主攻方向,招大引强、招新引优,累计引进了4个投资达百亿的龙头项目,2023年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278亿元、增长11.8%,分别高于全国、全省4.6、6.1个百分点。”达州市宣汉县委书记杨勇在采访中谈到,新质生产力对于地方发展来讲,不是抽象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创新产品、实在产出。

目前,宣汉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展机遇,落户当地的浙江正凯、江西赣锋、广东美联、四川金海马4个百亿级项目正加快推进。

创新型 新引擎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是创新。

采访过程中,记者感受到为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和发展机遇,达州坚持以“新”促“新”,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用实力诠释:发展离不开关键技术的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川环科技公司生产车间。大竹县委宣传部供图

5月23日,四川川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川环科技”)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项目车间一派繁忙,隆隆的机器声不绝于耳,一排排自动化的生产设备忙碌运转,生产线上,上百名工人们正忙碌开展作业。

“该车间不仅是企业打造的标杆车间,也是新培育的增长点。”川环科技常务副总王宗武说,该车间主要生产新能源汽车需求量比较大的车用尼龙管产品,作为川环科技新上的板块,代表了企业市场拓展的方向。

据悉,从2019年开始,川环科技着手规划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增量(制造)项目,以适应市场变化需求,以“生产一代研发一代”的思维布局,川环科技及时把握住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原有胶管类产品在新兴市场的占有率,同时向空调管、储能板块等新方向拓展,企业潜力得到提升。如今,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新的布局成效正逐渐呈现。目前,每天有超过5万余根新能源汽车软管从川环科技总成下线。

“今年,我们将通过实施‘智改数转’,借助MES(制造执行系统)系统实现了生产现场的计划安排、指令下达、实时调度,对完工后的半成品、成品出入库进行条码管理,做到物料的先进先出、批次领用。”王宗武称,在物联网建设方面,对设备运行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做到生产全过程的追溯。

如果说,川环科技的创“新”是技术不断引领行业发展,那么,落户达州高新区的蜂巢能源达州锂电零碳产业园则是开辟“新赛道”,带来发展新引擎。

“达州区域环境好,资源丰富,辖区内水电要素成本较低,天然气、锂钾资源丰富,且磷化工产业基础雄厚,可充分发展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关于蜂巢能源为什么选择达州,作为锂白新材料科技(达州)有限公司负责人,魏磊说自己从苏州来到达州,依然感受到活力满满、服务周到的营商环境。

据了解,蜂巢能源达州锂电零碳产业园项目作为落户达州高新区的百亿级制造业项目,一经投产便迅速以新能源电池材料生产为核心载体,为园区构建了上下游发展锂电材料、锂电终端的闭环产业链。首个落地项目公司锂白新材料科技(达州)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主要是磷酸铁锂及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运用场景磷酸铁锂主要为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领域。

蜂巢能源达州锂电零碳产业园项目的安家,还促进了瓮福达州化工、玖源新材料等能源化工企业向新能源领域转型。魏磊说,蜂巢能源落地达州后,吸引了“磷酸铁-磷酸铁锂-电解液-电池溶剂-铜箔-电池回收”等产业链企业来达考察,逐步形成一条从原材料生产到电池制造再到下游产品行业“一条龙”的产业链。他说:“达州高新区瓮福化工生产的磷酸、玖源化工生产的氨水、东部经开区方大达钢的铁资源、普光经开区的锂资源,都是蜂巢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所需,产业配套和成本优势十分明显,这是吸引力,更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