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哪座城市更适合定居?去哪个地区发展更适合自己?哪些地方的产业与自身优势更契合?站在人生选择的岔路口时,人们或多或少地会思考这些问题。如今,正值毕业季和高考志愿填报阶段。在规划未来生活时,哪些方面是年轻人比较关注的?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500名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考虑未来发展时,86.4%的受访青年看重区域优势与个人发展的匹配度,81.5%的受访青年相信无论在哪个地区都会有施展抱负的空间。

受访者中,男性占52.7%,女性占47.3%;00后占19.4%,95后占32.5%,90后占33.8%,85后占14.3%。

选择心仪城市时,教育和住房是受访青年主要关注的方面

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小店是95后东北人刘云漾的梦想,为此她曾到外地的餐厅工作,学习开店经验。今年她回到辽宁大连,开了一家餐馆。“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非常熟悉,也很亲切,而且能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

刘云漾说,大连对创业者比较友好,办手续的效率很高,“如果是第一次创业,还有政策支持”。

调查显示,91.4%的受访青年有心仪的城市或地区。其中,41.4%的受访青年已在心仪城市或地区定居,34.9%的受访青年计划未来会到心仪的城市或地区发展。

“在选择城市时,我会从很多维度考虑,如发展政策、职业认同、单位氛围、薪资待遇、人文环境、未来伴侣等。”去年,叶彦雷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在找工作期间,曾拿到多个重点企业、科研院所的工作机会,但在综合考量下,他最终选择到安徽芜湖工作,目前在国营芜湖机械厂担任型号主管。

叶彦雷说,自己与芜湖这座城市结缘比较早,读博期间,他和团队成员曾在这里获得了全国机器人专利创新创业大赛的特等奖,对这座城市有更多的亲切感。

“当地对人才的重视也是吸引我的重要原因之一。”叶彦雷说,得益于芜湖市推出的“紫云英人才计划”,他很快获得了“C类人才绿卡”,可以享受当地的安居补贴、医疗保障,解决了不少后顾之忧。

调查显示,选择定居城市时,教育资源及教育质量(44.4%)、房价调控与购房政策(42.4%)是受访青年比较关心的方面。另外,医疗卫生服务水平(39.2%)、人才引进政策(37.4%)也颇受受访青年关心。

90后张思贤硕士毕业后留在南京工作,他说,一方面当地的产业发展比较好,自己所学的英语专业能找到对口的工作,另一方面,相较于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南京的生活节奏比较适宜、压力没那么大,适合在此安家落户。

受访青年在选择城市时关心的方面还有:落户政策(35.8%)、就业创业扶持政策(35.2%)、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34.6%)、物价等生活成本(31.0%)、交通便利度(30.9%)、特色产业发展前景(25.5%)、气候等自然环境(28.1%)、休闲娱乐(16.1%)、风土人情(12.3%)。

86.4%受访青年看重区域优势与个人发展的匹配度

叶彦雷说,让自己下定决心到芜湖发展,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当地的产业布局与自己所学专业非常契合。“我读博期间主要从事机器人和系统架构方向的研究,目前所在的单位是航空装备保障领域的标杆企业,在这里我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

与叶彦雷的经历相似,90后贾志龙也被合肥的产业发展所吸引,从硕士到博士,再到工作,贾志龙在合肥生活将近10年了。“我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读硕博研究生阶段,学习的是量子信息专业,这里汇集了许多对量子信息感兴趣的老师、同学,科研资源很丰富。而且近些年,合肥的量子信息行业走在全国前列,相关的专业资源、产业链、专业人才在此汇聚,这是我选择在合肥发展的主要原因。”

调查显示,考虑未来发展时,86.4%受访青年看重当地的区域优势与个人发展的匹配度。进一步分析发现,00后受访者看重的比例更高,为87.6%。

2020年夏天,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从小就对语言比较感兴趣的00后江瑶将目光投向了小语种专业,她了解到广西民族大学开设了越南语、印度尼西亚语、泰语等小语种专业,这引起了她的兴趣。“广西作为面向东南亚的重要窗口,也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区域,未来与东南亚国家的联系会更加紧密,就业机会可能比较多。”考虑到广西离越南比较近,而且与越南的商贸往来、人文交流频繁,使用越南语的场景更多,江瑶把越南语专业填在了志愿栏。

大学期间,江瑶去过多个与越南有业务往来的企业实习,也曾到越南留学,对越南的风土人情、社会发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体验。去年,第20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举办,江瑶作为志愿者参与其中,为来自越南的记者提供翻译和指引工作。“结束时,对方向我表达了感谢,还说如果没有我,她在中国的工作就无法进行,这让我感受到学习这门语言的价值感和获得感。”

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哪里都有发展机会

2022年,95后殷文静通过“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美丽中国支教专项”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的一所乡镇小学,成为了一名支教老师。“我一直有个‘教师梦’,看到有支教的机会就报名了。”

刚来到百色的这所乡镇小学时,殷文静首先感受到的是地区间的教育差异。这所乡镇小学是扶贫搬迁后建起来的,学生来自不同的村级小学,之前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都不太一样,学生的情况也不同。为此,殷文静开始学习心理学知识,观察每名学生的差异,与学生积极互动,渐渐地,学生也认可了这位“殷老师”。

如今,两年的支教期即将结束,殷文静没有选择离开,而是打算再留一年。“我想把他们带到小学毕业,看着他们奔向更好的明天。”

刘云漾开的餐馆已逐渐步入正轨,她说,开店让自己有了更多时间探索自我,对自己的认识也更加清晰。“无论在哪里,只要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好。开店对我来说是充满乐趣的事,希望未来能开更多有趣的小店。”

调查显示,81.5%的受访青年相信无论在哪个地区都会有施展抱负的空间。

江瑶即将入职一家在越南开展业务的国企并外派到越南工作。对于即将开始的国外生活,她充满期待。“希望能趁此机会,把专业本领练得更扎实,也希望能积累一些其他方面的经验,为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如今,叶彦雷在芜湖生活快一年了,这座生机盎然的城市让他感受到了生活的诗意和惬意。在工作上,叶彦雷作为牵头人,承担了关键技术的攻关任务和数智化修理线的建设工作,收获了满满的使命感。

贾志龙在合肥也获得了实现理想和价值的平台,找到了归属感和成就感。“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发展特色,近些年合肥的量子行业发展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多青年加入这个行业,我也希望能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应受访者要求,刘云漾、张思贤为化名)(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