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颜六色的“跳跳糖”、看似普通的“香烟盒”、花花绿绿的“饮料瓶”……展示台上各种仿真毒品模型一一陈列,让围观的市民朋友触目惊心。

6月26日是第37个“国际禁毒日”,在禁毒日到来之际,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武汉市心理医院)开展禁毒知识科普宣传活动,本次活动由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武汉市硚口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举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工作人员进行禁毒宣讲。

新型毒品的“花式伪装”,千万别上当!

为增强群众禁毒意识,提高群众自觉抵御毒品的能力,在活动现场,禁毒社工和工作人员通过展板展示和发放宣传资料进行禁毒宣讲,并准备了仿真毒品模型,让广大市民朋友直面毒品的“伪装”。

据介绍,近年来,新型毒品种类层出不穷、花样繁多,笑气、毒品“邮票”、毒品“小树枝”、毒品“蓝精灵”、“神仙水”、“开心水”、“迷幻蘑菇”、0号胶囊……表面看起来和常见商品外观差不多,其实这些都是经过“乔装打扮”的毒品,稍不留神就容易中招。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成瘾病区主任王刚郑重提示,随着我国对传统毒品如海洛因、冰毒的危害的大力宣传和打击,群众对其认识已比较深入。毒贩为吸引消费者、逃避追捕,将毒品伪装成大众难以分辨的形态,所以一定要警惕陌生人,对来历不明的、三无的产品,食物或饮料等都一定要拒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仿真毒品模型。

青少年药物滥用要当心,别让药品变毒品

近年来,由于传统意义上的毒品价格畸高且获取难度较大,一些不法分子将目光转向了镇痛药、镇静催眠药、精神兴奋药、止咳药等药品以及依托咪酯、甲基胺酮、溴胺酮、笑气等非列管成瘾性物质。

“上头电子烟”千万别碰!在青少年群体中,一种“上头”电子烟悄然流行。“我们接诊过一个15岁的小女孩,因为情绪不稳定、失眠等问题来医院就诊,在了解孩子病史过程中我们得知她在吸食依托咪酯,平时有抽电子烟的习惯。”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成瘾病区主任王刚表示,不法分子为了谋取利益,在电子烟油里掺入依托咪酯,就变成了“上头电子烟”,病人吸入后,会产生短暂的“快感”,大剂量吸食后会出现脾气暴躁,生活懒散等精神障碍,甚至导致死亡。

止咳神药也可能让人上瘾?右美沙芬是一种镇咳药物,常用于治疗各种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一度被网友们称为“止咳神药”,前提是谨遵医嘱不过量。然而,就是这样“安全”的止咳药,也被不法分子盯上了,重新包装后进行贩卖。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成瘾病区主任王刚提醒,右美沙芬大量服用时有成瘾性,会出现欣快感、醉酒感,高度兴奋、感觉异常、幻视幻听等;若继续加大用量,则会出现中枢抑制,如反应及定向力减弱、嗜睡、昏迷、呼吸抑制甚至死亡。

药与毒,往往只有剂量上的区别。若使用得当,能够帮助患者缓解病痛,若违反医嘱滥用,容易产生身体和精神的依赖,一旦滥用成瘾,则变为“吸毒行为”,造成严重危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活动现场。

戒毒要及时,科学是关键!

“药品滥用成瘾具有隐蔽性,也存在监管难的问题,对此市民更需要提高警惕、合规购药、合理用药。”

在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成瘾病区主任王刚看来,青少年是药物滥用的高危人群,遏制药物滥用成瘾问题预防大于治疗。医疗机构要加强监管,严防麻精药品滥用或流入社会非法渠道;相关部门要加强宣传,广泛宣传成瘾性物质滥用的严重危害,提高青少年的识毒、防毒、拒毒意识;家长们要多关心孩子,发现孩子情绪不稳定或行为异常,及时沟通与疏导,把不良念头扼杀在摇篮里。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的成瘾病区是湖北省首家专业戒毒医疗机构,在全国较早展开合成毒品成瘾及所致精神障碍的治疗业务。对各种物质及行为成瘾如酒精、麻果、海洛因、游戏成瘾障碍具有较全面的诊疗技术、诊疗能力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健康门诊主要为患者提供美沙酮维持治疗。美沙酮维持治疗是以生物、心理和社会医学为基础模式的综合治疗,通过这种治疗来改变吸毒人群的高危险行为,帮助恢复患者个人、家庭和社会功能。

筑牢禁毒防线,拒绝药物滥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升识毒防毒拒毒能力,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一起行动,对毒品说“不”!(图/文 邓盛强 陈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