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一位独臂考古学家带着必胜的信念来到了南沙群岛,此行他要向世人证明:南沙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一切困难都被他抛到脑后,他孤注一掷,究竟迎来了什么结果……
平静的太平洋海面上漂浮着不定的方波,尤其是在中国的南沙地带。这里是战略要道,这里有独特绝美的自然风光,然而美帝以及东亚邻国觊觎这片属于我国的领土。自然因为南沙群岛掀起了许多争端。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各种有关南沙的文献资料和口头传说,可是古人一直没有将海上要道作为自己重点设防的要塞,于是南沙群岛这片土地就犹如“没人要的孩子”一般,被抛弃在了宽旷的海面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科技和时代的发展,近代以来的海上领土的战略位置越来越重要,因此海上领土意识也越来越强,国家慢慢意识到了南沙群岛的重要性,并且誓要将觊觎我国领土的不法分子的念头全部打消。
于是有关此地区的考古任务也变得尤为重要。只要有确切的证据表明我国古代就有民众在这里生活,政府已经把此处作为国家的一部分,那么其他有关的领土主权工作就会轻松容易许多。
当时南海的问题复杂,因此有些工作也不得不在暗里进行,但是海岸两家亲,在关乎领土的问题上,两岸同胞是一条心的。
带着这种志在必得的心态,一位爱国独臂考古学家毅然决然地启程出发南沙群岛,他就是王恒杰。
虽然有许多历史资料已经有明确证据表明中国拥有这片土地,可还是由于国内的权威资料过于少,导致有侵略野心的别国时常伸来进攻的魔爪。
王恒杰作为在中国有几十年考古经验的专家,他不仅工作能力出色,更有不可磨灭的爱国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2年,王恒杰跨越大半个中国来到了海南边境,当地有关部门知道他的任务,要与他一同出行的人势必保证他的安全,并全力配合工作。
出发前,王恒杰递给了海南省委统战部长一封信函,里面是他的遗书内容。王恒杰补充说:“如果我回不来,请帮我处理好后事,此行哪怕有再多危险,我一定要带回来些有用的东西,祖国需要我。”
此刻的一切言语都显得有些苍白,有些事情一旦下了决心,双方能做的只有包含激情的眼神,王恒杰已经是60岁的高龄,他的决心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大家没有热泪盈眶,只有无言的感动。
5月16日,王恒杰到达南沙群岛海域,这次他只有一个任务:证明南沙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神圣的使命感笼罩了船上的每一位人员。
经过七天七夜的艰难旅程,渔船登上了永登暗沙,在这里,他们发现了一堆陶片,王恒杰抓紧接过来好好研究一番,随后给出了初步判断结果:这是盛唐的一件盛水器。这就证明,至少到唐朝,这里是有我国的足迹的,大家都很激动,起码此行不会空手回去了。
探索的脚步没有停下,渔船继续前行,在福禄寺礁,他们发现了更多的古物,这些青瓷碎片有唐宋等朝代的,证据进一步清晰。
可是困难也在伴随,有些岛屿没办法上船,因为这里被菲律宾士兵占领,他们就这么嚣张地在我国的领土活动,王恒杰越想越气不过,但他此刻能做的,只有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任务,这项神圣的使命。
他将最大的希望寄托给太平岛,可是很快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船长说:“这片领土一直有国民党军把守,接近就会遭到枪击,太危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王恒杰不肯放弃:“来之前我就做好了一切准备,不论你们今天送不送我上去,哪怕我游,也一定要登岸”。见教授如此坚持,船长只好派自己的小侄子随他一同过去。
王恒杰小心地穿过了鱼雷区,快上岸时,响起了枪响,王恒杰举起了红色的旗帜示意,他称自己是来求医的,哨兵将他们带上了岛。
经过一番交涉,国民党方面得知了他的考古任务,表示大力支持。王恒杰激动地表示:“已经明确了南沙是我国的领土”。双方相谈甚欢,同样的爱国情牵动着他们彼此的心,让祖国的力量更加强大。
王恒杰的研究很快引起了重视一经反响,别国再也不能以此为借口肆意占据我国领土,赤色的旗帜再次飘扬在广阔的南沙海面上……
参考资料:[1]卢跃刚.独臂走南沙[J].科技文萃,1995(10):116-122.
[1]卢永华.中国南海考古人——记独臂教授王恒杰[J].科技文萃,1995(10):11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