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东来正在成为中国超市行业争相模仿的一个标杆。

6月19日,经过胖东来超市“爆改”的永辉超市开门。公开资料显示,改造后的永辉超市商品结构调整幅度达81.3%,新增单品占比达80%,开业当天仅仅过了20分钟就被迫采取限流措施。

永辉方面称,当天该门店销售额达到188万元,是调改之前日均销售额的13.9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永辉已经不是第一家被胖东来成功改造的超市了。在此之前,胖东来还先后帮助湖南步步高、江西嘉百乐等12家超市同行进行过改造,据报道,这些帮扶对象,在2023年业绩都是正增长,其中有5家企业是两位数的增长。

在超市行业江河日下、家乐福这样的巨头都频频关店的今天,胖东来似乎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路。

更出乎意料的是,带领这支队伍“逆势而行”的于东来,不是某某商学院毕业、家世显赫的大佬,而是一个蹲过好几次拘留所的“小学生”——1996年3月,有三个河南小伙找到中国航天基金会,掏出2万块,说要捐款。原来,就在不久前,美国人将军舰开进了台湾海峡,面对赤裸裸的挑衅,举国上下都义愤填膺,而这河南兄弟三人更是直接连夜开车跑到北京,要给国家捐钱造航母。

整个捐款过程非常低调,连一张照片都没有留下,后来央视记者找了大半年,才找到他们——而这三兄弟当中的一人,便是胖东来的老板于东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东来这种质朴的江湖气,和他的成长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与国内很多商圈大佬名校毕业、海归精英的背景不同,于东来只有小学学历。13岁那年,因为和家里头闹矛盾,于东来一气之下离开老家许昌,跑到西安闯社会,为了谋生存,于东来去工地搬过砖,卖过花生瓜子,还当黄牛倒腾过电影票。

那段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不仅让于东来变得格外能吃苦,也让他坚信一件事情:富贵险中求,只要能赚钱,冒再大的风险都不是事。

没想到,这个想法,日后让他吃了不少苦头。

1990年,于东来在许昌开了一家烟酒店,开始了自己的经商生涯。开店没多久,有人找上于东来,说有几箱香烟可以低价卖给他。对赚快钱的渴望,很快就战胜了理智上对低价烟的怀疑,可没想到他刚把香烟卖出去,警察就找了上来,原来这些烟是偷来的。因为销赃,于东来在拘留所里蹲了段时间。

一年后,于东来卷土重来,又开了一家新的零售店。只不过摔了一跤的他,并没有因此变踏实,反倒觉得上次被抓只是自己运气不好,这次居然想着要搞一波大的,往外地倒卖私烟赚差价。他算了一笔账,倒卖私烟要是勤快一点,一年能赚100万,那可比自己本本分分做生意来钱快太多了。

第一回,他成了,赚了4万,这进一步激发了他内心的贪欲:借钱,囤烟,想把买卖快速做大。可好运气没有继续眷顾他,在第二回倒烟时,刚下高速公路,就被武警拿着冲锋枪给架住了。虽然于东来很快被放了出来,可烟都被没收了,于东来也因此背上了30万的债务。

经过这次打击,于东来总算是醒悟了。很多年以后,他在文章里写到:“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挫折、坎坷?不是因为命运不好,而是自己着急着想发财,太急功近利……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无论干什么,都应该脚踏实地……”

1995年,在哥哥的支援下,于东来在许昌盘下第三家门店,开了家叫“望月楼胖子店”的零售店,也就是胖东来的前身。这一回,他没再去想啥一夜暴富的鬼点子,而是提出要把服务做好,用真品换真心。

于东来要求,店里卖出去的东西上都必须盖公章,消费者觉得有问题可以去质监部门检验,查出是假货就一赔十。

别觉得现在超市没人卖假货,这个决定就没啥大不了的,那可是1995年,很多小地方的商店里都找不到真货,进去一看全是雷碧、粤立粤、哇哈哈,主打就是吃不死人就行。就算是现在,你在很多农村货架上都能看到不少山寨日用品,比较一下,于东来三十年前在许昌这个四线城市的做法已经非常超前了。

除了不卖假货,胖子店和同行们更大的区别是服务好。以前,中国的超市和百货的店员都和顾客有仇似的,你进去问个啥都给你摆臭脸。但胖东来的店员不仅总是笑脸相迎,有顾客反映说想买的东西店里没有,他们能连夜从外地找货,然后专程给客人送到家里去。

于东来有什么魔法,能让员工这么热情?

答案很简单:给钱。

当时,许昌平均工资只有300,但于东来在包吃住的情况下,给员工开的最低工资是1000,第二年涨到1200,第三年涨到1400……

靠着比服务,胖子店迅速在许昌打响了名气,第一年就赚了50万,往后几年在人力成本不断走高的情况下,利润还一年比一年高。1997年,胖子店改名胖东来,并在许昌开了第一家分店。然而,就在于东来以为自己将要平步青云的时候,意外又一次降临了。

1998年,有几个混混跑到胖东来闹事,还放火把超市给烧了。这把火,不仅让整个超市变成了废墟,火势还蔓延到了楼上的宾馆里,导致8人死亡。这件事差点让于东来一蹶不振,他觉得如果自己不开超市,这8个人是不是就不会受牵连?他甚至琢磨,要不干脆就不做生意了吧。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听到了胖东来可能要关,每天都会有无数老乡打电话来安慰他,甚至有人骑着三轮从农村过来,当面给他加油。

顾客们的鼓励和源源不断的支持,让于东来重新燃起了斗志,当年就在许昌开了两家新店,实现了600万的净利润。

这次的灾难,也彻底改变了于东来。他觉得,如果不是这么多人的支持,他不可能这么快东山再起,因此往后赚钱就不是他的第一追求了。他说:之前我总抱怨很多,但是1998年之后我再也不想着抱怨了。做企业不是给自己做的,而是给社会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东来想把企业做得更大,去回报社会。于是他开始关注其他成功的企业家,想从他们身上,学做公司的经验。然而越学,他却越迷茫。有一次,他在电视上看到几个互联网公司的大佬对谈,聊来聊去,聊的全是怎么占领市场,怎样让别人没有机会。

一期节目看完,他很纳闷,为什么我们的企业家都是“如此丑陋和渺小”?

恰好在不久之后,河南有家连锁超市的老板找上了于东来,他说:我们20家超市,年利润才500万,你给员工开那么高的工资,店还没我的多,凭什么净利润还比我多?能不能教教我?于东来倒也豪气,直接就接下了这个活,同意帮同行管一年的店。

于东来接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员工涨工资,一线员工最少涨50%,店长年薪直接翻两倍,还每人送台小轿车。这家超市的老板一看,慌了,照你这么花钱,我们今年至少倒亏1000万。

结果于东来拍着胸脯说:这一年如果亏了钱,亏多少我赔多少钱。没想到,涨工资后第一个月,员工们工作更积极了,服务态度工作效率都有了提升,超市的营业额大涨40%,一年下来不仅没有亏,净利润还翻了一倍。

这次的成功,在于东来心里埋下一颗种子:有没有可能复制这种模式,让更多人受益呢?

于是于东来做了一件颠覆商业常识的事情,他要把自己的经营方式普及出去。

或许是因为早年走捷径翻车的经历还历历在目,于东来开始做商超后,对规范二字看得很重要,他要求超市里每一个环节,操作细则都必须成文。比如水产部门的操作细则里,从不同种类水产的验货标准,到产品在货架上应该怎么摆放,甚至连各类岗位的工作人员戴的手套是什么材质的,都写得明明白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光这一条细则下,就有好几百页PPT,全是胖东来一线员工自己总结归纳的。经过长年累月的积攒,这样的细则已经有几万个了,少说得有好几千万字,而在决定推广胖东来模式后,于东来选择将这些细则全部公开到了网上,免费对外开放。

刚开始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于东来就许过一个愿,希望5年后,河南每个城市,都有一家企业能像胖东来这样,对员工好、对社会好的企业,甚至10年之后,每个城市能有3到5家。

然而,在去年的一次内部讲话上,于东来很无奈地说:谁知道很多同行发展起来后,就忘了初心,不踏实做生意了,这么多年下来,还是只有一家胖东来。

是胖东来的PPT写得还不够细吗?不,因为真正难学的并不是这些条条框框,而是于东来的经营理念。

别看胖东来一年盈利3、4亿,其实它完全有能力赚得更多:首先,于东来规定,胖东来每周二要闭店休息,过年的时候也不上班,这样算一年就少卖十几亿了。

其次,如今胖东来只在许昌和新乡开了13家超市,要是把店铺规模提上去,年入大几百亿绝对不成问题。那胖东来为啥不卷一点呢,于东来和钱有仇吗?说出来我都觉得离谱,因为于东来担心怕太卷了,会影响服务质量。

去年,胖东来开了一家茶叶店,因为生意太火了,胖东来宣布,为了稳定经营质量、商品质量和业务质量,茶叶店以后要减少3小时营业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于东来在直播时解释,怕营业太久,员工累生病,可如果多招一点人,万一以后茶叶不火了,新来的人又要失业,那干脆少干点,反正赚得够多了。

于东来不愿多开店也是同样的原因。

其实十几年前,胖东来也有过一年新开好几家店的阶段,但很快于东来就发现,这种扩张速度,根本没办法保证品质,新乡的几家门店,他七八个月才去一次,和店里的员工也没啥交流。在这种甩手掌柜模式下,很多门店的环境、服务都越做越差。

而如果选择将店开出许昌、新乡,面对大城市的高房租、高物价,胖东来现有的模式同样无法持续,除非压缩员工福利或者降低服务的质量。这肯定是于东来不能够接受的。

他好几次在内部会上说:欲望大于能力,是一种灾难。因此,胖东来不仅没能走出河南,反而从2012年起,关停了十几家环境不达标的店。关店之后,剩下门店的品质确实都有很大提升,于东来自豪地说,这些店,拿到任何国家去比也一点不会输。

这下明白为啥没第二家胖东来了吧?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很多企业别说效仿胖东来,更多时候其实是站在了它的对立面:做出点成绩,就要画大饼、炒估值;公司一上市就想着讲概念,抬股价;领导拍脑袋想出个新点子,就立马组团队、加班内卷,刚发现行不通就立马放弃裁员;做出来的产品,想的也不是怎么让用户舒坦,而是想着怎么在你付了钱之后,再多收割你几道……

太多人把理想、热爱挂在嘴边,可在真正的理想主义面前,那些盛大的发布会、精美的PPT和大饼,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仔细想想,于东来其实也并没有打造出多么惊世骇俗的、颠覆性的模式,诚实本分、真诚待人、给消费者和员工基本的尊重、懂得控制欲望,这些更应该是商业社会基本的道德准则,然而如今于东来却似乎成了独行的逆行者,连按时下班都可以登上热搜,这究竟是他的水平太高了,还是我们有太多企业“病”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