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绿”的记忆

——莆田市荔城区检察院为古树名木撑起司法“保护伞”

福建法治报—海峡法治在线6月25日讯 古树名木,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珍贵遗产,也是社会人文历史的见证,承载人文情怀的“生态瑰宝”。保护好古树名木,就是守住历史与乡愁。

近年来,莆田市荔城区检察院针对以往履职监督中发现的数棵百年荔枝古树因城市建设让道、遭受砍伐的惨痛教训,立足荔城区“园池胜出唯种荔枝”的风俗和“荔城无处不荔枝”的乡愁,积极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精心打造“保护古树名木,守护木兰风光”检察特色品牌,为木兰溪流域生态保护提供生动具体的检察实践样本。

2021年5月,荔城区检察院在开展古树名木保护专项活动过程中,发现木兰溪流域渠桥河两岸成片荔枝林中18棵荔枝树被砍伐(其中,树龄百年以上的有6棵)的情况,遂依法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被建议单位组织专家对被砍伐古树开展抢救复壮、养护管理工作。收到检察建议后,被建议单位积极开展抢救复壮工作,被砍伐古树均已重新发芽。此外,该院还以点带面在辖区开展古树名木普查挂牌工作。目前,已普查出古树名木9195棵。

在古树名木保护公益诉讼“大专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基础上,荔城区检察院延伸保护“羽翼”,启动“小专项”实现全面保护。其中,针对实地排查走访中发现部分村民私拉电线缠绕古树树干、电信电缆线横穿古树、“荔枝王”等珍贵古树周边环境杂乱等问题,依法制发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开展整治工作,为古树名木存活及保护扫清障碍。

如何更好地实现“办理一件,影响一片”效果?荔城区检察院结合全市现存最大荔枝树——“荔枝王”所在地成片荔枝林保护实际,加强古树名木保护警示教育和珍贵古树文化价值的运用。牵头多家职能单位制定《开展“保护古树名木,建设生态法治公园”活动实施方案》,在最初被砍伐的六棵古荔枝树所在地——新度镇下横山村建立起包含“古树名木保护警示教育基地”“法治宣传走廊”等检察元素的生态法治公园。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当地村民休闲、生态保护普法活动的好去处。

古树名木保护不能止于一时,更要注重常态化协作。为破解单兵作战的能力局限,荔城区检察院紧扣古树名木当前与长远保护机制建设,牵头公安、法院、自然资源、住建等多部门会签《“加大古树名木保护力度 共建常态长效协作机制”的实施意见》,以厘清职责、明确分工、强化配合,打通古树名木行政与司法相互协作、互融共通的“最后一公里”。

强化古树名木的保护,还要注重提升社会公众对古树名木资源的保护意识和保护自觉。为了深化古树名木保护宣传和推动珍贵古树文化价值运用,荔城区检察院注重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加大对相关案件办理成效的宣传推介力度,弘扬“宋家香”“荔枝王”“状元红”等珍贵古树名木背后所承载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持续唤醒广大群众流淌在血液里的文化自信。

保护荔枝古树等古树名木,是检察机关融入参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荔城区检察院通过检察履职,既用“检察蓝”守护了“一片绿”,也堵住了社会治理的漏洞,真正为公共利益“撑腰”,让群众更好共享绿色生态美。

(陈静 陈琦 方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