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廖仕祺

通讯员 刘姗姗

聋哑患者因疝气需要手术,手术室里麻醉科医生和手术室护士纸笔“对话”沟通与安抚,出院后疝与腹壁外科医生义务上门换药。在无声的世界里,医护人员用特殊的方式传递着关怀,让他在整个就医过程中倍感温暖,伸出大拇指向医生连连点赞表达谢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医护人员用纸笔与聋哑患者“对话”

家住武昌的张先生(化姓)今年45岁,是一位后天性聋哑人,其母亲含辛茹苦将他养大。由于家庭贫困,虽然日常沟通交流不便,但他还是坚持在外打工补贴家用。一个多月前,他偶然发现右侧腹股沟处有一鸽子蛋大小的包块,站立、咳嗽时包块突出明显,平躺时包块消失,起初他并没有当回事,但最近发现包块逐渐增大,伴有下腹酸胀不适,张先生的母亲带着他来到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就诊。

该院疝与腹壁外科医生检查发现,患者是双侧腹股沟疝,一侧直疝、一侧斜疝,可以通过微创的日间手术进行治疗。入院后的沟通很多都是张先生的母亲转述完成的,但手术时患者家属不能进入手术室陪同。由于患者既听不见又不会说话,进入陌生的手术室后,医护人员明显察觉到他有些紧张。为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和对手术的恐惧,确保手术顺利进行,麻醉科医生和手术室护士便通过写字的方式耐心细致地与他进行交流,解释接下来要进行的操作,并在纸上写下鼓励的话语,一张张手写的纸条架起医患沟通的桥梁。

“不要紧张,放轻松”“现在给你上麻醉,你一会儿就会睡着了”“醒来时,需要你配合。”看到纸上的话,张先生点点头,神情逐渐放松下来,麻醉科医生这才放心麻醉。疝与腹壁外科副主任医师段鑫为患者实施了腹腔镜下双侧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一次手术同时解决双侧疝疾病问题。整个手术过程很顺利,术后患者苏醒过来,麻醉科医生又在纸上写字与他交流,并引导他进行“嘴巴张开,点头”等动作,确保患者完全苏醒,肌力恢复,可以安全返回病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疝与腹壁外科医生为患者上门换药

由于是日间手术,恢复快,术后第二天张先生顺利出院。了解到患者家里情况困难后,医生主动提出为其上门换药。出院后第3天,段鑫副主任医师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前往患者家中,细心地帮他检查伤口情况,并认真进行换药处理。患者和家属非常感谢,虽然无法用言语表达,但张先生向医生竖起了大拇指。

该院疝与腹壁外科主任王勇介绍,双侧腹股沟疝相较于单侧腹股沟疝,发病率较低,平时比较少见。疝气一旦发生,建议尽早治疗,否则有嵌顿风险,严重者可导致肠管缺血性坏死,甚至危及生命。

麻醉科主任陈璟莉介绍,聋哑人因为听不到又不会说话,对外界尤其敏感,当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时,内心的紧张和害怕不言而喻,更何况是要动手术。面对这样的特殊患者,更需要医护人员在手术治疗过程中给予更多的关爱和耐心,让医疗更有温度。

(武汉市中心医院供图)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