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它的到来,就代表着季夏的开始。在民间,人们特别喜欢根据,节气的早晚来预测年景,这也能理解,毕竟在农耕时代,有粮食才是人活下去的根本,所以当我们看到二十四节气的时候,最先想到的应该是农历,或者说是干支历,因为古人看时间,以及预兆年景,都是从这两个纪日出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些日子,就要到小暑节气了,民间就有“小暑在头,旱死老牛,小暑在尾,河里涨水”的说法,那么今年小暑到底是在头还是在尾呢?后续是天气炎热,还是相对比较凉爽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

在讲之前,我们先来说说,小暑是什么意思?

吴澄编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述:“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古人认为六月初,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暑,就是热的意思,但其实它的意思不仅仅这么简单,《韩非子·显学》里讲:“寒暑不兼时而至。”这里说的就是炎热的日子;《列子·汤问》中有:“寒暑易节,始一返焉。”这个暑,则是指的夏季。

汉末刘熙在《释名》中说:“暑,煮也。热如煮物也。”汉朝人的许慎在《说文解字》里,把暑分成上面一个“日”,下面一个“者”来示意,“者”不仅是指人,还包括世界上的万物,所以暑即有太阳下的万事万物之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到这里,我们就明白,暑代表的是夏季,以及炎热的日子,甚至是太阳下的万物,当然你可以直白一点理解为热。

要知道,这个热可不是一般的热,单从字体来看,从日,骄阳似火,悬空照射,已经灼热不堪。所以它比热要更深一个层次,用“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这首诗来形容,笔者认为再合适不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暑在头,旱死老牛,小暑在尾,河里涨水”啥意思?

这个很好理解,在头,头是开始,或者也可以理解为早。尾,则是末尾或者是晚,意思就是小暑来的早,天气就会异常的炎热,把老牛都给旱死了,明显的夸张说法,小暑来的晚,说明雨水比较多,河里都出现了涨水的一个情况。

那么如何判断小暑的早晚呢?

农谚有提到:“芒种后逢丙入梅,小暑后逢未出梅”,我们最为直接的判断,就是看未日的一个时间,如果小暑和未日相近,那就是早小暑,反之小暑和未日距离的比较远,那么就是晚小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很好理解,因为未日距离小暑比较远,说明出梅的时间会比较晚,那么雨水会一直持续,这样自然就会导致河里出现涨水的一个情况;反之,小暑距离未日比较近,出梅的时间比较早,炎热也会早一些。

因此,判断小暑的早晚,我们可以看未日的一个时间,如果小暑当天是未日,那么就是早,小暑在未日之后,就是晚小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小暑,在农历的六月初一,从干支历当中我们发现,它是甲辰年辛未月辛未日,这个就是典型的早小暑。

小暑在头,顾名思义,出梅的时间比较早,那么接下来三伏天就会更近一步,我们就会感觉到特别的炎热,因此,今年的夏天是比较炎热的,我们要做好防暑的一个准备,以免出现中暑的一个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