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焦新波

责 编|张晶

通讯员|牛继芬

正文共4174个字,预计阅读需13分钟▼

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检察机关责任重大。河北省人民检察院充分发挥检察公益诉讼保护生态环境的独特作用,于2023年3月在全省检察机关部署开展“燕赵山海·公益检察”护航美丽河北建设专项监督,以决战决胜的姿态,持续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如今,专项监督开展已1年多时间,全省检察机关聚焦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问题,重点围绕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和生态资源保护“四个领域”,深入落实收集案件线索、办理重大案件、修复受损环境、解决治理难题、健全长效机制、总结办案指引、发布典型案例、打造河北检察品牌“八个一批”目标举措。

其间,共立案6572件,同比上升21%。其中,履行诉前程序5930件,提起诉讼402件,突破了一批“硬骨头”案件,生态顽疾综合整治取得新成效。

通过办案,共挽回被损毁、非法占用的林地、耕地、草原3.2万亩,追偿环境损害赔偿金、治理修复费用4.5亿元,督促治理恢复被污染水源地458处,清理污染和非法占用的河道1350公里,清理被污染水域面积7700余亩,累计督促整治违法排放废气和其他空气污染物的企业433家,保护被污染土壤5700余亩,督促清除违法堆放的各类生活垃圾55万余吨,督促回收和清理生产类固体废物166万余吨,挽回被非法开采矿产资源总案值1.1亿元,受损生态环境得到及时有效修复。

此外,打造贯通全省三级检察院的公益诉讼检察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平台,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实现新突破。8000余人加入“益心为公”检察志愿队伍,生态环境保护社会氛围持续浓厚,“燕赵山海·公益检察”成为亮丽名片。

生态顽疾综合整治取得新成效

“开展这次专项监督,就是要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担当,敢啃硬骨头、打持久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按照河北省检察院党组统一要求,全省检察机关加大监督力度,综合运用刑事检察、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行政公益诉讼等手段,有效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犯罪行为,依法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让违法者为恢复受损的生态“买单”。

废硫膏是煤炭脱硫后产生的废渣,含有砷等有毒物质,必须依法依规处置。李某某等人在未取得任何资质的情况下,为非法牟利,将来自多个省份10家企业的6700余吨废硫膏运输至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进行非法填埋。由于案情复杂重大,井陉县人民检察院提前介入,组织检察官与公安机关侦查人员一起赴现场查看,就侦查方向、取证思路等进行交流,通过刑事检察与公益诉讼检察协同发力,在依法追究李某某等人刑事责任的同时,运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等方式,共追回生态环境修复费用1.03亿元,全部用于对污染现场的修复治理。

针对违法行为人污染环境案件,检察机关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推动政府积极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对磋商不成的赔偿义务人,依法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实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与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的有效衔接。

聚焦党委政府关注、新闻媒体关切、人民群众关心的“硬骨头”案件,全省检察机关迎难而上,着力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重大生态顽疾,推动解决了一批系统性行业性治理难题。

针对7年未打捞的沉船污染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唐山市人民检察院依法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经天津海事法院、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两审终审,诉请获得全部支持。针对大量“三无”船舶从事非法捕捞,对海洋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造成破坏的问题,秦皇岛市北戴河新区人民检察院依法向北戴河新区海洋和渔业局公开送达检察建议,推动多部门联合执法,对639艘“三无”船舶和船证不符渔船进行整治,拆解老旧渔船624艘,累积20多年的治理难题得以解决。

针对履职中发现的未回收农用薄膜造成耕地污染问题,承德市人民检察院向市政府作专题报告,组织开展“白色污染”治理专项行动,为行政机关争取资金,推广应用加厚高强度地膜50万亩、全生物降解地膜4万亩;饶阳县人民检察院通过组织召开诉前磋商会、现场送达检察建议等,督促相关职能部门依法履职,积极推进和规范农用薄膜的回收处置工作,推广使用可降解产品进行替代,从根源上治理“白色污染”。

专项监督中,河北省检察机关开展常态化督导指导,大气、水、土壤环境和生态资源“四个领域”办案数量稳中有升。大气环境领域共立案1058件,有力制止污染气体无序排放等违法行为;水环境领域以水资源、水生态和水环境保护为重点,共立案1513件,非法排放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情况得到管控,城市二次供水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土壤环境领域共立案1807件,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更加规范化,农用地膜等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控制,有力打击了违法处置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土壤行为;生态资源领域共立案2194件,依法查处惩治了一批私挖乱采、非法占地等破坏生态资源的突出问题,筑牢了全省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司法屏障。

生态环境保护形成新格局

有着“华北明珠”之誉的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湿地。为加大白洋淀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专项监督伊始,保定市徐水区人民检察院联合白洋淀上游漕河流域的保定市满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清苑区、易县以及安新县等地检察机关,重点围绕漕河流域水资源保护领域、水生态环境保护领域以及森林、草场和湿地等保护领域,开展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协作。

全省三级检察院持续加强与相邻省份检察机关沟通联络,建立和完善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公益保护协作机制283个,推动解决跨区域公益保护难题。围绕渤海湾、大运 河、太行山、燕山、坝上草原等重点区域,与北京、天津、内蒙古、山西、辽宁等省区市建立线索移送、信息共享、会商研判等跨区域公益保护协作机制,凝聚了最广泛的公益保护合力。唐山市、秦皇岛市、沧州市人民检察院与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共同建立渤海海洋、湿地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协作机制。保定市、张家口市、石家庄市、邢台市、邯郸市检察机关扎实推进《关于建立太行山(河北段)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协作机制的意见》落实,共办理太行山山体山石保护案件120件,挽回非法开采的矿产资源总案值2900余万元。河北省阜平县、曲阳县、安国市、定州市、安新县与山西省繁峙县、灵丘县两省七地检察机关开展大沙河流域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检察跨区域协作机制。

立足法律监督职能定位,针对专项监督中发现的各类问题,河北省检察机关加强与行政机关的沟通协商,推动依法全面履职。文安县人民检察院针对非道路移动机械设备超标排放污染大气问题,督促相关部门溯源治理、系统治理,对辖区内3000余台非道路移动机械进行全面清查,推动县委县政府出台方案,实现排查整治常态化。衡水市人民检察院组织桃城区人民检察院、冀州区人民检察院围绕衡水湖开展跨区域联合踏查,办理涉水资源、野生动植物保护案件12件。辛集市人民检察院与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印发协作配合意见,建立协作机制,实现信息互通、线索移送。临城县人民检察院组织9家行政机关会签《关于临城泜河野生水鸟保护联合工作实施意见》,推动划定30万平方米保护区域,并组织开展中小学生态保护课堂与实地教学活动和家庭教育讲座,受教育群众达2万余人次。

办理一个案件,恢复一方生态。专项监督中,河北省检察机关积极探索异地补植复绿、增殖放流、劳务代偿等替代性修复举措,加强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修复过程监督,受损生态环境得到及时有效修复。通过开展专项监督,检察工作特别是公益诉讼检察创出了知名度、美誉度、公信度,行政机关对检察工作有了更深了解,自觉接受检察监督的意识更强,甚至主动寻求检察监督和支持,邀请检察机关联合印发实施方案,依法打击有关违法犯罪,并对专项行动进行监督,加大生态资源保护力度。

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实现新突破

“公益诉讼检察是检察机关以公益保护为核心而展开的法律监督,与刑事检察、民事检察、行政检察相比,更需要能动履职、主动监督,在数字化时代离不开大数据智能化应用。”河北省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董开军说。

河北省检察院注重科技赋能,深入推进数字检察战略,以公益诉讼检察为切入口,打造了贯通全省三级检察院的公益诉讼检察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平台,构建起上下一体、智能高效、区域联动、指挥有力的公益诉讼检察办案新模 式。该平台以数据、算力、算法为支撑,集线索收集、智能研判、辅助办案、流程监控、监督模型、专项活动、管理决策、指挥调度于一体,打通了与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农业农村厅、水利厅等行政机关的数据壁垒,与河北省数据和政务服务局、自然资源厅实现群众举报投诉和卫星遥感数据共享。接入了199架无人机、272台快检设备,实现了跨区域共享共用。上传的卫星遥感数据覆盖了全省生态环境重点保护区域,发现线索更精准,固定证据更便捷。

此外,该平台还载入24个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通过智能研判辅助办案、类案监督模型超市、燕赵山海专项监督、办案质效综合分析、融合通信指挥调度“五大应用场景”,实现了“让线索自动上门、使案件浮出水面、为办案赋能增效、助决策耳聪目明”的目标。

“通过数智平台,共搜集案源信息5万余条,向市县检察院推送案件线索1.4万余条,立案2503件,提升了公益诉讼检察办案的精准性、规范性。”河北省检察院第八检察部负责人介绍。

“燕赵山海·公益检察”成为亮丽名片

河北省邯郸市邱县人民检察院创新制作的“检言漫语”系列漫画,曾在2023年荣获第三届全国检察机关十佳文化品牌。在深入开展专项监督中,“检言漫语”工作团队围绕专项监督四个重点领域,组织创作了“燕赵山海·公益检察”系列主题漫画,用生动的漫画语言,形象解读专项监督工作主要内容,增进社会各界对公益诉讼的了解和支持。

专项监督开展之初,河北省检察院加大宣传力度,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宣传并举,大范围、大阵仗、大力度,整体联动、一呼百应,一大批有亮点、有特色、有分量的文化品牌应运而生,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一年多来,河北省检察机关举行检察开放日200余场次,不断创新宣传形式,创作具有地域特色的主题文艺作品,以人民群众耳熟能详、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燕赵山海·公益检察”走进千家万户。

“‘燕赵山海·公益检察’专项监督已经成为河北检察机关的一张亮丽名片,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多渠道听取人民群众意见建议,广泛凝聚社会共识,让更多人参与到专项监督工作中来,打好护航美丽河北建设攻坚战。”全国人大代表马长翟对专项监督提出中肯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