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菏泽市定陶区马集镇时寨村,仙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在街头巷尾穿梭,这儿看看、那儿问问,还时不时地拿出小本子记些什么。他就是区政协委员李怀森,这就是他平常工作时的场景,镇联络室和村“议事亭”甚至田间地头都成了他的常驻办公地。

“现在是2-3个胡同共用一组垃圾桶,村里胡同弯曲狭长人口繁多,按15户配备一组的标准来算,多数村的垃圾桶数量和位置都不合理。”在村里走访时,胡同口“爆满”的垃圾桶引起了李怀森的注意。他及时向镇政协联络室反映,镇环卫办和保洁公司及时对全镇垃圾桶进行了统筹调配和定位,增补新桶600个。

同时,李怀森在调研时还发现,资金缺口大和群众参与度低是制约人居环境提升的首要难题。于是他带头向家乡时寨村捐款1万元,并通过电话、微信群、朋友圈转发等方式,号召在家群众、在外“能人”、乡贤积极捐资捐款和参与整治。在村干部及李怀森的引领带动下,全村党员群众踊跃出工、出力、出钱,累计筹集整治资金12万余元,较好地促进了时寨村人居环境的大幅提升。

在大李家村,众多的粉条包装车间里人头攒动,宛如闹市,分切、捆扎、装箱,生产线上的工人在有条不紊地生产着。相比以前,生产车间的冷却水排出量减少了60%以上,经过一定工艺处理后,完全可以作为灌溉水源循环利用。这样,被村民一直“诟病”的废水排放问题就解决了。

为了解决生产废水的排放问题,作为“粉条非遗工坊”负责人的李国园可没少跑腿调研和询问专家,从沉淀池设计、到冷却塔安装,从排水田租赁,到耐水作物引进,他都认真考察、仔细论证、积极推广,最后形成《粉条生产废水内循环利用工艺流程》提案,并上报镇政协联络室。

经李国园提议,镇环保办连续多次召集召开粉条企业协商议事会、群众代表大会、村民大会,进行协商讨论,推广新的生产工艺,落实环保排放标准。同时,他积极带头宣讲环境保护政策,与生产户和群众反复沟通交流,答疑解惑,凝聚环保共识。

截至目前,全镇23家粉皮企业全部安装了冷却设备,冷却废水循环利用率100%,排放量减少60%以上,实现了循环利用与无害化种养的有机结合,较好地促进了村民致富增收和环境改善。

马集镇不断强化政协协商平台建设,不断拓展委员履职的方法和途径,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辐射作用,把政协组织搭建的协商平台向村级延伸,真正实现政协协商与基层治理的有效衔接,用协商民主赋能基层治理,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大众日报 大众新闻客户端 郭丽 梁绍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