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 上海)于6月26-28日正式拉开帷幕。本届MWC上海以“未来先行”为主题,聚焦“超越5G”“人工智能经济”“数智制造”三大子主题。其中,“超越5G”,探讨5G 在网络边缘实现智能化建设的催化剂角色;“人工智能经济”,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将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提升至新高度的潜力;“数智制造”,研究提高工厂效率和生产力的数字化战略。

5G发展,毫无疑问依旧是MWC 上海的焦点话题。根据GSMA发布的《中国移动经济发展2024》报告预计,中国5G连接数今年将突破10亿大关,并将持续攀升,预计到2030年中国的5G连接将占全球总数近三分之一。与此同时,中国正为5G-Advanced的演进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在展前新闻发布会上GSMA首席执行官洪曜庄(John Hoffman)以及GSMA大中华区总裁斯寒频繁提及人工智能。《中国移动经济发展2024》报告中也关注到中国的运营商也对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进行网络运营和管理表现出了强烈兴趣。

在这一背景下,26日,华为公司董事、ICT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杨超斌在主题演讲中提出了“以智赋网,跃升网络数智生产力”的理念,旨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推动网络向更高层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实现网络生产力的跃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为公司董事、ICT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杨超斌

回顾通信行业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语音通信到如今的移动互联网、移动视频,再到即将到来的移动AI时代,每一次技术的飞跃都伴随着生产力的巨大提升。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与通信技术的融合日益紧密,不仅推动了网络自动化水平的提升,也极大地提升了业务体验和网络运维效率。特别是在5G-A时代,AI作为网络自动化的根技术之一,其重要性愈发凸显。

从业务发展角度看,AI正在重构信息的生产、处理、传递和交互方式,为移动AI时代带来了新的机遇。一方面,AIGC等技术的应用将加速网络流量的爆发式增长;另一方面,AI终端的多样化发展,如数字人、智能车等,将极大地拓展连接规模,推动泛“终端”时代的到来。据杨超斌预计,“2030年AI将应用到上万的行业细分场景, AI助理用户数达到10亿级,数字直播、智慧家庭、具身智能等用户数均将达到亿级。”这些变化对业务体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网络具备更高的自动化水平和智能化能力。

与此同时,运营商的CAPEX(资本支出)和OPEX(运营支出)占收比呈现两极分化趋势。CAPEX占收比逐步下降,而OPEX的占收比长期保持高位。这一趋势表明,降低OPEX是运营商面临的重要挑战。杨超斌认为,“引入通信大模型,打造新的运营运维模式,是降低OPEX的关键所在。大模型可以解决网络的复杂度、精准度和效率等问题。”

这也正是杨超斌提出的“以智赋网”的含义,即用AI技术对网络数据进行智能分析,提升网络的自动化运维水平。

首先,引入通信大模型,打造新的运营运维模式。通过构建通信大模型,华为实现了对网络数据的精准感知和智能分析,从而能够高效解决网络的复杂度、精准度和效率等问题。同时,基于大模型的核心能力,华为打造了智能助手Copilot和智能体Agent两类应用,重塑了运维运营的范式,实现了网络的智能化管理和运维。

其次,打造智能运维体系,提升网络自动化水平。华为的智能运维体系包括智能监控、智能预测、智能决策等多个方面,能够实现对网络状态的实时监控和预警,以及对网络故障的快速诊断和修复。通过引入AI技术,华为实现了网络运维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大幅提升了运维效率和网络可靠性。

据杨超斌介绍,在今年的巴塞罗那通信展上,华为正式发布了通信大模型,并展示了其在网络运维、体验保障、业务使能等方面的应用场景。其中,故障管理场景是华为“以智赋网”战略的一个典型应用。通过引入通信大模型和高精度数字孪生技术,华为实现了对多层多维网络数据的精准感知和智能分析。在故障诊断阶段,基于大模型的思维链智能分析能力,可以快速诊断出故障根因,减少告警。在无线网络优化场景中,多目标意图融合框架能够综合考虑节能、性能、体验等多个目标,自主生成节能和体验双优策略。在企业园区业务使能场景中,智能体能够快速理解用户意图,自动生成SLA配置,实现免入园开通,大幅缩短开通时长。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可以预见一个更加智能化、自动化的网络世界,这将极大地提高社会运行的效率和质量。同时,这也意味着通信产业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技术发展的步伐,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

对此,杨超斌表示“AI技术使能电信行业迈向高阶自治是必然趋势,是支撑5G A商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同时,这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过程,需要全产业的通力协作。我呼吁大家共同携手,紧抓移动AI时代的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