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从古至今,钱对人的重要性一直都没有变过,现代的人民币,古代的银票是大多数人毕生所求之物。

有人可能纳闷了,既然钱这么诱人,那古代为何基本没人敢自己制造呢?

至于为何不说现代,那是因为我们都知道如今造假钱会受到多严厉的惩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都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其实不管哪个时期,都会有想通过造假钱一夜暴富的。

古代虽然距离我们很遥远,但是他们那个时期造假银票也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容易。

除了过程繁琐等外在原因,古人不敢造假和银票上写的一行字还有直接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代银票:一行字遏制造假之心

2018年上映的一部电影在内地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就是周润发和郭富城主演的《无双》。

两位男神饰演的主角在片中利用出神入化的造假技术一起制造假钞。

当时不少观众都被片中的造假技术震惊,因为太厉害了。

虽然在看电影的某一瞬间有人也想过模仿他们,但是这对于生活在法律制度严明环境下的中国人来说,是万万不能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代的法律制度虽然不如现代完善,但是他们也是极少出现造假钞现象的。

而那时的百姓之所以不选择铤而走险赚大钱,最主要的原因其实和现代如出一辙。

关于这一点,我们在留存下来的古代银票上就能找到答案。

“假票军法究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简简单单几个字,就能打消99%的人制假造假的念头,可见古代的法律也是很严格的。

这些字在银票上的大小占比和所处位置虽然不怎么显眼,但是却有着极大的威慑力。

部分银票上的小字即使和这句话不是一模一样的,但也都是同一个意思。

现在的法律制度虽然非常完善,但是远没有古代的法律可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代社会早已取消了株连九族这个惩罚,但是在古代这种惩罚几乎每朝每代都有。

若是有人敢做假钞,不仅自己可能没命,甚至还会连累亲朋好友。

为了点钱搭进去这么多条性命,估计没人敢去冒这个险吧。

这样的警告一出现,造假银票的现象自然就近乎绝迹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了,若只是单纯在银票上警告是远远不够的。

古代朝廷也会为银票设置很多法律规定。

宋代时社会经济繁荣,“交子”(早期纸币)使用比较频繁,为了避免出现造假的情况,他们颁布了非常严格的规定。

“上书伪造者处斩,告捕者赏银十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造假者直接小命不保,举报者还能赚到钱,这样一来,有几个人还敢明知故犯。

况且现代人都有验钞机去辨别纸币真假,古代自然也有专门的机构去识别银票。

只是那时的科技不行,主要靠人工识别,不过他们能辨别真假银票的人都是经过专门训练的。

人家的火眼金睛虽然速度比不上验钞机,但能力却是毋庸置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有爱钻牛角尖的人可能会说了,那万一就有爱财超过爱命的人呢?

确实,世界上也会有那种要钱不要命的。

不过在古代想要自己造假银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即便你将生死置之度外,可造假是门技术活,就算你有了技术,那你有制作银票的原材料吗?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要知道能做成银票的纸可不是一般的纸,尤其是在古代,很多东西都是由朝廷管控的,普通人连接触的机会都没有。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古代制造银票的原材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管是古代的银票还是现代的人民币,那都是纸币,只是成分不太相同。

如今市面上流传的主要有六种面额的人民币,1元、5元、10元、20元、50元和100元。

它们虽然原材料相同,但是大小和颜色都不同。

而古代的纸币就没有这么多元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记载来看,最早出现的纸币是我国宋代时期的“交子”。

这个最早指的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并不只是古中国。

在纸币问世以前,我国交易都是用铜板、银子和金子等货币。

只是这些东西体积比较大,出行带多了并不方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朝时期商人们为了出行时能更方便快捷的带盘缠,“交子”便应运而生了。

毕竟拿着一串串的铜板出门实在是累人。

不过交子和我们现在的人民币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所谓交子就是一个人拿着自己的金子或者银子去专门的地方存起来,然后老板给他开一张纸质凭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人拿着纸质凭证去外地就可以了,然后在当地找到相关机构,把这张凭证交给他,就能取出自己的金子或银子。

而这张凭证就是早期的交子。

据说交子的灵感来源是唐朝时期出现的“飞钱”,两者的功能非常相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开始的时候交子是商人自己发行的,但是后来市场混乱,朝廷便接手了。

这样一看,可能有人觉得自己制作假交子还是挺简单的嘛。

事实当然不是这样了,首先交子从纸张原材料上就非常与众不同。

从表面上来看,交子所用的纸和古代人用的其他纸并没有区别,都是大树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管是交子还是后来的银票,所用的原材料和普通纸张的原材料都不相同。

宋代时交子使用四川楮木的树皮做的,明代是用桑树。

有人可能会说了,那自己种这些树不就好了。

这当然不行了,人家朝廷可不是吃干饭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定下来某种树会作为银票的原材料时,它们就会被朝廷接管。

也就是说除了朝廷的专业人员其他人是不能接触这些树的。

退一万步来讲,即便是你有移山倒海的本领,将这些原材料弄到手了,可制作的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就拿一只鸡来说,可以做成烧鸡,可以做成炸鸡,也能做成大盘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即便是制造银票的原材料在手,若是不会制作也没用。

而且制造银票的每一个步骤都是经过试验的,如果有一处做不对,就可能全部报废。

比如树皮变成纸要煮一个时辰还是两个时辰,捣浆需要多久?

光是看着这些问题,就已经够令人头疼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代高超的辨别假钞技术

现代人都知道通过细节去辨别假钞,那我们有着大智慧的老祖宗又怎么会不知道呢?

在辨别假钞这方面,古人真的是非常强了。

首先就是他们会在银票上印上各种各样的暗语,即便是你照着画下来,可能也不对味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对于数学白痴来说,即便是把答案摆在你的面前,你也不知道奥数题该怎么往上抄。

而且古代的银票上都会有官方的印章,这些印章上也有许多小细节。

一般人是不可能得到这种印章的,而且每个地方的印章都不相同。

这样一看,从弄到原材料到制作印章和完善各种细节需要耗费很多精力和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这资本谁还提心吊胆地去造假,直接就能开始享受生活了。

与现代不同的是,古代的假银票一般人还看不出来。

像钱庄的人都有专属的识假技术,想要在他们面前蒙混过关,简直难如登天。

而且古代的银票和我们现在的人民币一样,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发行新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他们发新版的频率比现在高得多,造假的人还没研究出这一版银票,新版就出来了,岂不浪费时间。

钱虽然是个好东西,但和它相比起来还是命更重要。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是正当渠道来的钱还是不要拿,不然很可能毁了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