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基层网点的负责人,越来越不好干了,对外统一喊行长,对内其实就是“大号”的客户经理。

银行网点所有的指标,行长要一力承担,不管工作中发生的大事小事,也得面面俱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银行里的普通员工,每个人的岗位职责比较明确,做好自己负责的指标和任务,其他事情可以甩手不管。

而行长的主要职责,就是收拾烂摊子,没人愿意干的活,总得有人交差,任务完成不了的时候总得兜底。

运气好的行长,手下的员工都是精兵强将,平时就可以轻松一些,说不定还能工作时间办私事。

但现在的银行员工,自主意识太强了,一不开心就撂挑子,行长们还得提供情绪价值,万一遇上客户投诉,大概率也是行长去赔礼道歉。

至于收入待遇,那肯定是比青年员工要高一些,入行年限摆在这里,行员等级也会根据岗位有所调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你要说行长是网点里收入最高的人,那可就不一定了,特别是在国有银行里,很多老员工的工龄太长了,待遇可能比行长还要好。

看上去行长是网点最有权力的一位,实际上最不能有脾气的员工,也是TA。

第一,新、老员工都要哄着。

现在银行一线网点的负责人,一般都是35岁左右,属于银行的中流砥柱,上有老员工,下有新员工。

银行有多缺人,我想同仁们肯定都清楚,每个员工都身兼数职,却只拿着寥寥无几的工资,与前些年形成鲜明的对比。

新来的员工,觉得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积极性很难调动,并且部分人还在骑驴找马,想办法跳出银行的圈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员工们虽然比较稳定,但只会“扫门前雪”,不愿意加班,也不会自动自发学习新业务,拿着尚可的工资,得过且过。

银行网点想要正常运转,行长们只能哄着他们干活,生怕谁耍脾气,最后背锅的还是自己。

第二,各种指标多如牛毛。

银行经营了这么多年,业绩指标从来都是只增不减,考核维度也从较年初增长,变成了同比、环比都要增加。

而银行的一线网点,可以说几乎背负了所有的经营指标,让员工叫苦不迭。

多如牛毛的指标任务,从总行、分行再到支行,层层加码,管理层认为,只要把目标定上太空上,考核总能落在树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行长作为业绩考核和内控合规的第一责任人,早就被折磨得没有了脾气。

只要有一个指标没达到平均水平,或者内控方面有任何瑕疵,工作日的晚上和周末,就得参加督导会。

第三,客户面前姿态卑微。

行长的岗位,在社会地位方面,也早就没有往日的风采。

我听很多老员工说过,原来别说是行长,一个柜员走出去也倍有面子,周边的客户都是笑脸相迎,希望下次来办业务的时候能照顾下。

可现在的银行员工,在客户面前没有任何姿态可言,不是让客户帮忙完成任务,就是麻烦客户给自己点个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行长出去和客户谈合作,哪怕是贷款业务,甲方也只能是客户,因为优质客户不需要贷款,银行有钱都借不出去了。

时间久了,行长们的优越感就烟消云散,把自己的定位弄得明明白白。

银行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基层网点的行长们,也逐渐成为高管层最好拿捏的一个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