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什么体验。

我有个同学真的是所谓县局局长的儿子。父亲是正科级,某局的正职。

大学考到外地去了,之后就一直在外地读书。

本科毕业后工作了两年,又考了全日制的研究生。

之后走了家乡的选调,去了家里所在市城区的街道。

定级的时候四级主任科员,现在过了有几年了,三十多岁,在市直也是正科。

从读书后,基本上家里父亲的关系就没再用得上,用同学的话说,在沿海的高校上学,同班有市法院院长的儿子,有知名企业家的女儿,大家毕业后各奔东西,同样要为工作发愁。

他这所谓的县局局长的儿子,在学校里都不好意思说出口,因为这样的大小,甚至在整个行政体系里,父亲都算不上是官。而放在学校,相比于同学们的家庭背景来说,来自小县城的他,即便父亲是县城的局长,又能怎样呢?

别人说起来,不还是说他来自小县城。

后来回到家乡,按照选调的培养机制一步一步来,到现在在市局,虽然是边缘局,但也是实打实的科长。

他的父亲,在市里面都不起眼,更不用说成为他的背景了。

反而现在,有人开玩笑说他父亲的背景是他。

回头来说说这个问题,当然也看在什么地方了。

我个人觉得如果留在县里,父母有着比较稳定的工作和不错的社会地位,自己想谋个编制虽然不太可能(现如今已经是逢进必考,很少有操作空间),但最起码可以衣食无忧。

但是说实话,吃口饱饭,并不是大多数人的理想追求

在外求学那么多年,谁没有个目标呢。

进入政治体制内,谁还没有个理想呢。

衣食无忧的生活,是父母能带给自己的,但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想出去闯闯。

就像我的这位同学一样,到市里去,父亲的背景就已经可以忽略不言了,更不要说到更高的平台、更大的城市了。

他现在经常说,爸爸就是个普通的公职人员。其实就是这样啊,只是一个在体制内耕耘的老黄牛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