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5年5月,清军攻破南明小朝廷最后一道防线扬州,民族英雄史可法拒降遇害,扬州失守。

5月20日,城破后清军大肆屠城十天,场面异常残忍,史称“扬州十日”。

之后清军又相继制造了嘉定三屠、江阴之屠、大同之屠、庚寅之劫、屠蜀、广州之屠等罪行。

汉民遭受屠戮,天下民不聊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支以“反清复明”为口号的民间组织开始发展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地会溯源

这个组织叫做“天地会”。

文献记载,该组织以“一拜天为父,二拜地为母”,简称“天父地母”,立誓反清复明,故称“天地会”。

关于天地会的起源,历史上共有两种说法。

其一:少林僧人说

康熙年间,华夏大地正值风云变幻之际。为了捍卫国家的统一与安宁,康熙皇帝决定征讨位于西部的西鲁番。

他深知,此次征讨不仅需要骁勇善战的将领,更需要一批身怀绝技、武艺高强的勇士。

于是,他特别下诏,从南少林寺或其前身之一的少林分院中,精心挑选了128名少林高手出征。

这128名少林高手,皆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武林精英。他们身法矫健,武艺超群,手持兵刃,犹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

在康熙皇帝的英明指挥下,他们与西鲁番的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经过数日鏖战,终于取得了胜利,为国家的安宁立下了赫赫战功。

而令人惊叹的是,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这些少林高手竟无一人受伤。

然而,就在他们凯旋而归之际,却遭到了奸臣的诬告。那些奸臣为了排挤异己,竟污蔑这些少林高手与明郑王朝有联系。

明郑王朝,即郑成功的后代所建立的政权,当时寄居在台湾岛上。虽然明朝已被清朝所灭,但清朝尚未收复台湾,这使得康熙皇帝对明郑王朝保持高度警惕。

康熙皇帝本就因汉人问题而心存疑虑,对于这批少林高手的出身和忠诚更是疑虑重重。听到奸臣的诬告后,他勃然大怒,决定对这些少林高手进行严惩。

于是,他调集了八旗精兵,对少林高手所在的寺庙进行了残酷的焚烧。

在这场大火中,113名少林高手不幸遇难。而剩下的10人,则在与八旗兵的激战中英勇牺牲。

只有蔡德忠、方大洪、胡德帝、马超兴、李式开五人幸运地逃脱了这场劫难。

这五人虽然幸免于难,但他们的心灵却遭受了巨大的创伤。他们亲眼目睹了同门的惨死,心中充满了对清朝的愤恨与不满。

于是,他们决定联手反抗清朝的统治,为反清复明的事业而奋斗。

他们开始在华南各省开山立堂,广收门徒,传授武艺。他们不仅传授少林武功的精髓,更传授着反清复明的信念和决心。

在他们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反清复明的行列中来。

当时,他们与归附明郑王朝的陈近南取得了联系,并推举他为“总舵主”。陈近南凭借自己的威望和才能,将反清复明的势力逐渐壮大起来。

而蔡德忠、方大洪、胡德帝、马超兴、李式开五人则被称为“五祖”,成为了反清复明事业的中坚力量。

其二:郑成功的地下组织

经过深入的历史考证,还有学者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

天地会实际上是由延平郡王郑成功在击败荷兰殖民者、成功收复台湾后,为了心中更大的复国理想——收复中原,而秘密创立的一支地下组织。

这个组织在当时为了保密和行动方便,采用了“汉留”作为代号。

关于“五祖”的身份,据学者们的进一步挖掘,他们并非简单的少林高手,而是当时史可法幕僚殷洪盛麾下的五位杰出的抗清将领。

这五位将领不仅武艺高强,而且智勇双全,深受殷洪盛的器重。

他们听从台湾参军陈永华的命令,陈永华正是那位以陈近南为化名、在台湾岛上运筹帷幄、致力于反清复明事业的英雄人物。

这五位将领在陈永华的指挥下,参与了多次针对清朝的军事行动,他们凭借过人的武艺和智谋,屡建奇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立兰芳共和国

天地会为了活动方便,在外多称自己为“洪门”。之所以叫“洪门”,目前也有两种说法。

1、取自明太祖的年号“洪武”,洪武之家门,就是洪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