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来了,天气热,房地产市场似乎也进入了“高温模式”。别慌,这不是那种让你汗流浃背的热,它是一种让房地产市场冷汗直流的冰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个夏天,如果你觉得外面的太阳已经足够炙热,那么房地产市场的现状可能会让你感到一丝凉意。从未来的城市新市民和青年到小型房地产公司的生存挑战,再到保障房的建设加速,每一个部分都像是一块拼图,组合起来描绘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全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让我们来谈谢普通民众的住房需求,据说,大城市里70%的新市民和青年人都是租房生活,他们要是不租房,那买房的费用简直让人望而却步。公租房和其他形式的保障性住房在所有房源中仅占大约10%的比例。这不仅说明住房保障的庇护伞有多小,也反映了租房市场的巨大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跳到房地产公司的生存状态,简直可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想象一下,每个月都有3000到5000家房地产公司消失,这不是电影里的灾难场景,而是现实中的戏剧。这些多数是规模较小的公司,由于资金链紧张和房屋销售不畅,它们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下。据说,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能活下来的公司可能只剩下1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来看看保障房的建设,众所周知,保障房是为了满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价格大约是市场价的一半。比如西安,就推出了价格为每平方米7500元的保障房。目标是把保障房的比例提高到20%,看起来真的很努力,但路途坎坷。

新房和二手房的市场,今年的成交量就像被施了缩小术,持续下滑。虽然政府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和补贴,试图刺激市场,但好像也没能扭转乾坤。一些大城市如北京和上海,即便取消了限购,优惠力度再大,购房者的热情也大不如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整个房地产市场的现状,就像是在热夏天中的一股冷风。政府和开发商都在努力推动市场回暖,但现实情况却是,无论是住房供应还是销售情况,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