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虚拟数字角色创造和应用不断拓展,产业界对于相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的指导下,松江区人民法院和松江区文旅局日前共同举办“涉影视产业虚拟数字角色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讨会,聚焦影视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探讨虚拟数字角色的权利定位和保护路径,推动影视产业健康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次研讨会分为“涉影视产业虚拟数字角色的权利形态”“涉影视产业虚拟数字角色的保护路径”两个专题,旨在通过学术理论和法律实务的交流,研究探讨影视与数字的互动,推动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

来自上海知识产权法院、浙江省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浙江省东阳市人民法院等部门、影视企业代表、市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代表、专家学者、高校师生齐聚一堂,各抒己见、建言献策,分享了各自在不同领域的实践经验和真知灼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涉影视产业虚拟数字角色的权利形态”专题研讨

主要聚焦三个方面:

一、虚拟数字角色的法律定位

虚拟数字角色并非现实中的自然人,而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生成的数字形象。因此,在法律上,虚拟数字角色是否能被视为具有自然人地位的表演者存在较大争议。

二、虚拟数字角色的保护范畴

虚拟数字角色的创作涉及多个主体,在著作权和邻接权的界定上存在复杂性。虚拟数字角色的本体是否属于受著作权法保护的权益主体,需要结合虚拟数字角色的生成方式和技术背景进行分析。对于完全由人工智能驱动的虚拟数字角色,其产生的作品和表现形式是否具备独创性以及是否符合著作权法的要求是当前法律实践中的一个挑战。

三、虚拟数字角色知产保护体系的建设

不同类型的虚拟角色在法律保护上面临不同的挑战,保护创新和知识产权不仅仅是司法机关的责任,还需要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共同参与,多方合力加强对虚拟数字角色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研究,才能形成全面有效的保护体系,以应对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涉影视产业虚拟数字角色的保护路径”专题研讨

主要聚焦两个方面:

一、虚拟数字角色目前可行的法律保护路径

虚拟数字角色的保护涉及的法律问题包括但不限于肖像权、著作权、商标权等。按照现有的法律框架,如著作权法、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可以为虚拟数字角色提供一定的保护,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适应新技术的挑战。

二、虚拟数字角色保护路径探索

目前的法律框架还不能完全覆盖虚拟数字角色的保护,特别是虚拟数字角色是否可以作为权利主体仍存在争议。为了解决虚拟数字角色的版权保护问题,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虚拟数字角色的身份认证和授权管理。理解技术本身是制定保护路径的前提,只有在充分了解技术特点和应用背景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制定相应的法律保护措施。法律界和产业界需共同努力,研究和解决新兴技术带来的法律问题,以促进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资料:区法院工作站

编辑:周正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