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到毒品

很多人都会想到

鸦片、海洛因、冰毒

但是你知道吗?

如今新型毒品已经戴上了“面具”

混入了我们的生活

近年来

新型毒品滥用的品种不断增多

与常见毒品相比

伪装性强是新型毒品的最大特点

常见的瓶装“饮料”

可爱的彩色“糖果”

一枚小小的“邮票”

这些都可能是新型毒品的变装

面对千变万化

令人防不胜防的伪装毒品

你认识几个?

下面

让我们一起揭开

新型毒品的“花式伪装”

大麻糖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外观特点:形态与正常的巧克力类似,外包装简陋,没有注明成分、制造商等信息或仅有外文说明。

主要成分:制作过程中掺入的四氢大麻酚或合成大麻素类新精神活性物质。

滥用危害:与吸食大麻烟效果类似,但持续时间更长,产生的致幻作用可严重影响判断能力,诱发车祸、自残及暴力行为,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精神障碍。由于外观与普通棒棒糖类似,大量误食后易导致急性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RUSH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外观特点:瓶装液体,气味类似汽油,内部有小珠,摇时能听到响声,通常标有“Rush”“Poppers”等字样。

主要成分:以亚硝酸异丁酯为代表的多种亚硝酸酯类新精神活性物质。

滥用危害:一般直接打开瓶盖吸入挥发的气体,具有扩张血管和松弛平滑肌作用,同时有兴奋效果,长期使用可造成视网膜伤害甚至失明,并导致心脏受损引发晕厥、休克甚至心源性猝死。

笑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外观特点:密封的金属材质气弹,外包装多标注为奶油发泡剂。

主要成分:一氧化二氮。

滥用危害:一般插入奶泡枪或充入气球内吸食,可使人失去痛感并发笑,同时伴有欣快感,由于作用短暂需多次反复吸食,易造成大脑缺氧并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引起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精神障碍甚至瘫痪。

致幻邮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外观特点:材质为具有一定厚度的吸墨纸,一般进行打孔处理,方便撕成小块使用,表面印刷有各种流行图案。

主要成分:纸上吸附的麦角二乙胺或苯乙胺类及苯环利定类新精神活性物质。

滥用危害:一般嚼食或舌下含服,具有极强的致幻作用,持续时间可长达10小时以上,并可引发瞳孔扩张、心动过速、身体麻痹、震颤等不良反应,一些个体可能出现极度焦虑和精神混乱,并诱发自残或伤害他人等暴力行为。

小树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外观特点:褐色棍状物,长约10厘米,直径约2毫米,外观类似线香。

主要成分:制作过程中掺入的合成大麻素类新精神活性物质。

滥用危害:一般磨碎后沾在香烟上点燃吸食,其中含有的合成大麻素对人体的作用类似大麻,但致幻能力和成瘾性更强,吸食后可引起判断力下降意识模糊和精神障碍,诱发车祸、自残及暴力行为,过量吸食可导致昏迷甚至死亡,长期使用还会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及癌症的风险。

“上头电子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外观特点:和传统卷烟产品不同的是,电子烟产品往往会添加不同的香味,还会不断更换“马甲”,这种“上头电子烟”外观与普通电子烟不易区分。

主要成分:不法分子在电子烟油中添加了合成大麻素、依托咪酯等成分。依托咪酯(俗称“烟粉”),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粉末状物质,为非巴比妥类静脉短效催眠药,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依托咪酯的麻醉作用将其添加在香烟烟丝或勾兑在电子烟油中非法销售。

滥用危害:吸食含有依托咪酯的“上头电子烟”后,主要表现为眩晕、手脚抽搐、昏厥摔倒等状态。大剂量吸食,还会出现脾气暴躁等影响人的情绪、思维和意志行为的精神障碍。长期滥用依托咪酯会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肝脏功能等造成影响。一旦超出身体耐受范围时,甚至会造成死亡。

依托咪酯主要被不法分子藏匿于电子烟、香烟等产品引诱他人吸食,让人达到短暂的“上头”快感,吸食者为追求刺激会反复、长时间使用,故吸食剂量会大大超出常规的医学治疗剂量,极易让人产生依赖,严重影响滥用者个人健康及家庭和社会稳定。

2023年10月1日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将依托咪酯列入第二类精神药品目录,非法吸食、持有、贩卖依托咪酯等行为将按涉毒违法犯罪处理!

“咔哇”饮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外观特点:形态与瓶装饮料类似,外包装色彩鲜艳。

主要成分:制作过程中掺入的γ-丁内酯及其水解产生的γ-羟丁酸。

滥用危害:一般直接饮用,γ-羟丁酸具有兴奋和致幻效果,γ-丁内酯进入人体内也可以水解成为γ-羟丁酸起作用。过量使用可导致强烈的麻醉效果,且苏醒后过往记忆会受到损害。

神仙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外观特点:形态与口服液类似,常标注各种名牌奢侈品商标。

主要成分:非法制造的随意性较大,通常含有氯胺酮,同时还可能存在冰毒、摇头丸、曲马多等多种毒品成分。

滥用危害:一般混入酒水饮料中食用,具有类似吸食氯胺酮的致幻作用同时根据添加其他毒品成分的不同,还可能产生兴奋、镇静、催眠等多种效果。由于毒品种类和含量差异较大,极易使用过量导致急性中毒。

“果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外观特点:形态与正常的果冻类似,外包装简陋,没有注明成分、制造商等信息。

主要成分:制作过程中掺入的卡西酮类及苯丙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

滥用危害:直接食用或混入酒水饮料中食用,与吸食冰毒及卡西酮类物质效果类似,产生兴奋和致幻效果,并导致狂躁、偏执及被害妄想,诱发各种暴力行为。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精神障碍,大量使用可诱发心力衰竭和肝肾衰竭甚至死亡。

除此之外

在我们生活中

一些药品如果使用不当

也会有涉毒风险!

甚至有一些不法分子

将麻精药品作为传统毒品的替代物

进行贩卖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麻精药品

以镇咳、镇痛、安眠为主要治疗目的

除了上述药物外

还有一类“网红药”

它们往往披着时尚的外衣

极具迷惑性

很多滥用人群在并不了解其成分

及作用的情况下盲目跟风

最终深受其害

以下这些“聪明药”“减肥药”“安眠药”

就暗藏危机

“聪明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以为是“聪明药”其实却让你精神恍惚,形成严重依赖

外观特点:较常见“网红药”有利他林等,是以瓶装或铝塑包装的药片或胶囊,主要从国外走私入境。

主要成分:莫达非尼、哌醋甲酯,属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

滥用危害:曾多次因滥用问题见诸报端的“聪明药”,常常被一些中高考考生滥用。此药具有一定的兴奋效果,可使短暂提高注意力,但实际并无提高智商的能力,大量摄入可导致焦虑、兴奋过度和精神狂躁,长期使用可成瘾。

现实案例:某校高三女生刘某为提升学习状态服用利他林,每次吃完四五个小时内,感觉非常有精神,学习起来很有劲。但服药一个多月后开始出现口渴、掉发、失眠、体能下降等情况,一停药就出现头疼、恶心、食欲不振、烦躁等戒断反应,长期服用产生幻觉,常觉得有人跟踪她、害她。

“减肥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以为是“减肥药”却让你精神抑郁、四肢无力

外观特点:较常见“网红药”有“DC减肥药”等,为瓶装或铝塑包装的药片或胶囊,主要从国外走私入境,外包装说明为泰文的最为常见。

主要成分:芬特明、芬氟拉明、安非拉酮,属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

滥用危害:女生为瘦身、保持苗条身材服用此药,大剂量使用具有兴奋和致幻作用,可导致焦虑和精神紧张,并可诱发高血压、心悸、心动过速、心力衰竭。

现实案例:林某因嫌弃自身身材想要减肥,就通过代购购买了“DC减肥药”,服用后起初腹泻、口干、嘴里发苦,后来症状逐渐演变为失眠,浑身无力、暴躁,心情低落,被医院诊断为抑郁症转双相情感障碍。

“安眠药”

你以为是“安眠药”却让你愈发焦虑、无法入眠

外观特点:较常见“网红药”是“蓝精灵”,为瓶装或铝塑包装的药片或胶囊,主要从国外走私入境。

主要成分:氟硝西泮(蓝精灵)、地西泮、艾司唑仑等,属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

滥用危害:它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在哄骗受害者服用后实施犯罪。它可使人快速进入睡眠状态,也会干扰人的记忆力,一旦和酒精混合使用,可令服用者肌肉处于过度镇静状态,一定程度上使人丧失行动能力,如大量使用可致神经兴奋产生幻觉,并容易使人上瘾,产生强烈的依赖性。

现实案例:王某因工作压力大经常整夜失眠、夜不能寐,听闻日本朋友讲有种安眠药叫蓝精灵效果好,就托人帮其带了几盒,服用后果然马上入睡。在服用一段时间后,开始出现心焦、记忆力衰退等症状,想停药看看却发现不吃药根本无法入睡,且小剂量无法满足睡眠要求,遂想要赴日本大批量购买蓝精灵带回国内,被公安机关查获。

如何正确对待麻精药品?

对于大众来说,要明白麻精药品和普通药品是有实质区别的,在治病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得私下滥用,避免产生依赖,形成毒品危害;

如果在使用麻精药品,停药后产生兴奋、失眠、焦虑、强烈心理渴求和强迫性的觅药行为,甚至难以忍受的身体、精神药物依赖症状,请及时就医;

如果有人委托你帮忙购买麻精药品时,请拒绝并识别,以免被非法分子利用。

如何避免药物成瘾?

到正规的医疗机构或药店购买药品,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购买;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包括用法用量、使用疗程等。切勿自行增加药物的剂量或延长药物的使用时长;

如果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了与用药目的无关的症状,应及时向医生反馈,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的使用剂量,或者停药、换药。

毒品与药品之间往往一步之遥

别让“我以为”变成“我后悔”

拒绝毒品危害 拥抱美好明天

来源:中国禁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