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消息(CWW)当前,空天地产业十分火热,万亿级市场蓄势待发,然探索浩瀚宇宙并非易事,行之有效的测试方案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6月24日,在“2024空间技术融合应用及产业发展论坛”上,罗德与施瓦茨公司业务拓展经理刘晓普表示,罗德与施瓦茨打造覆盖火箭、卫星、地面站、终端全产业的完整测试解决方案,支持航天科技企业通过全面的测试完成高质量的发射及在轨运行,将助力产业链企业释放空地融合的巨大潜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耕测试测量,铺就产业发展“快车道”

不难想象,卫星从发射到在太空运行将经历各种严苛的运行环境,因此在卫星产业有“Test as fly”的说法,意为要像卫星在太空飞行那样开展全面测试。刘晓普表示,卫星通信与地面移动通信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需要通过大量、长期的测试积累数据并验证设备参数和性能,罗德愿与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沟通,通过测试让产业链更好地发展。

从产业整体来看,测试项非常多,如卫星在轨测试、卫星地面站相关测试、商业火箭制造相关测试等。从产业链环节来看,相关测试需要从基础的射频器件(如滤波器、放大器等)、基带芯片、整机延伸到相控阵天线,包括产品原型的研发测试、来料筛选、协议一致性测试、射频性能测试等。这些测试均会影响卫星系统的通信服务质量和生命周期。

基于此,罗德与施瓦茨持续创新测试测量方案,打造了覆盖卫星研发、卫星大规模制造产线、地面站在轨测试、地面站设备制造、终端研发和终端大规模制造等产业链各环节的测试测量方案,保障火箭和卫星每个环节的高质量发展,其仪表广泛应用于产业链的各环节、部件制造企业以及行业标准测试实验室和EMC实验室,测试用例及结果均得到广泛认可。

契合市场需求,推出个性化解决方案

当前,NTN有望在手机直连、物联网、宽带接入等多领域成为主导标准,产业链积极推动NTN产业落地,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在时间同步方面,终端到卫星的远距离造成了大延迟,卫星在轨的快速移动也导致了时变延迟。

在频率同步方面,卫星在轨快速移动和俯仰角的变化导致多普勒频移。

在衰落模型方面,与地面系统不同,低轨卫星需要建立新的衰落模型。

在低信噪比方面,轨道高度造成了信号在空间传播的大衰减。

在功耗优化方面,终端基于星历的复杂连接为终端功耗带来更多的挑战。

凭借在NTN标准测试上的深厚积累,罗德与施瓦茨针对挑战推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

针对延时问题,罗德与施瓦茨打造了业界首个针对低轨卫星的在轨群延时测试方案,助力信道测量与卫星在轨测试。该方案有四大亮点:一是自动根据LEO轨道和卫星运动速度配置多普勒频移完成群延时测试;二是去嵌功能可以校正测量装置中电缆和夹具的频率响应;三是对信号进行平均和平滑处理提高载噪比,从而获取有效的信号路径损耗结果;四是可以在数毫秒内测量宽带信号的绝对和相对群延时。

面对NR NTN终端要灵活适配各种协议的需求,罗德与施瓦茨打造了可灵活适配协议更新的NR-NTN综测仪,该设备支持GEO、GSO、LEO、MEO星座,支持自动和3GPP射频测试,有灵活开放的软件接口。同时,罗德与施瓦茨还打造了VSAT终端量产非信令综测仪和手持终端量产非信令综测仪,满足多元化测试需求。

针对多普勒频移现象,罗德与施瓦茨推出的E2E系统测试可模拟卫星轨迹,考虑频率相关的大气效应;支持随时间变化的参数设定和更长的路径延迟和增强的多普勒能力,帮助企业完成移动信号的测试。

此外,我国低轨星座将发射数万颗卫星,而卫星大规模制造需要高效测试。罗德与施瓦茨将借鉴5G产业链的技术经验,支持企业大批量、高质量地制造星上基站。

最后,刘晓普表示,罗德与施瓦茨参与并见证了中国科技产业的腾飞,在商业航天作为新质生产力进入快车道的关键时期,我们坚持将经过世界各地卫星科技企业广泛验证的测试解决方案带入中国,与中国航天科技企业一道奔赴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