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26日是第37个国际禁毒日。昨(25)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2024年全市禁毒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有关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闻发布会现场 李聪冲 摄

发布人:

赵晓庄市禁毒委副主任、市公安局副局长

江 鹏市禁毒委副主任、市教委副主任

王世纯市健康委二级巡视员

陆 军市检察院副检察长

闫宏伟市公安局禁毒总队总队长

重庆现有吸毒人员数量连续6年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晓庄介绍有关情况 李聪冲 摄

赵晓庄介绍,2024年以来全市禁毒工作成效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①紧扣毒情形势,持续保持严打高压态势,打击毒品犯罪更加有力

全市各级公检法以及铁路、民航、海关缉私等部门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以禁毒“清源断流”行动为牵引,持续深入推进“破冰除根”“拔钉追逃”、湘鄂“猎枭”、春季攻势等严打整治专项行动,全市共破获毒品刑事案件1600余起,破获千克以上毒品案件14起,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2400余人,缴获毒品120余公斤。

大力推进新类型毒品、替代物质滥用专项整治,针对滥用非列管处方药苗头,及时部署开展了专题调研和专项整治,坚决防止问题蔓延。

②聚焦安全稳定,不断强化隐患排查治理,风险防范化解更加到位

各级各部门协同配合,巩固拓展重点部门重点行业重点岗位涉毒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成果,持续深化戒断三年未复吸人员清理排查、青少年群体涉毒监测等专项工作,扎实推进“禁吸戒毒基础年”专项活动,加大吸毒人员发现、查处和收戒力度,全面消除涉毒风险隐患。

共查获吸毒人员7000余人(次),责令社区戒毒1800余人,处置强制隔离戒毒2200余人,管控涉毒中高风险吸毒人员1.2万余名,全市未发生吸毒人员肇事肇祸案事件,现有吸毒人员数量已连续第6年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庆警方正在检查过往车辆。市公安局供图

③坚持严查严控,织网堵漏严防流失流弊,易制毒化学品及麻精药品管理更加有序

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和管理,严密防范易制毒化学品及麻精药品流失流弊,检查各类医药、化工企业3900余家,实地检查率达100%。

核查入滇易制毒化学品2500余批次,处置各类预警信息1400余条。办理涉易制毒化学品案件16起,缴获制毒物品5.2吨,未发生本市易制毒化学品流入制毒渠道问题。

深化审批改革,服务经济发展,将涉易制毒化学品行政审批事项全部纳入“川渝通办”,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将一类易制毒化学品审批办结时限压缩至4个工作日。

④坚持预防为先,融合创新深化宣传教育,全民禁毒氛围更加浓厚

组织开展全民禁毒宣传月系列主题活动,举行“重庆市禁毒宣传形象大使”发布活动,组织禁毒主题灯光秀,打造“山城禁毒号”两江游轮、公交车、网约车、缆车等带有重庆城市名片效应的系列禁毒宣传网红景观项目,普及禁毒知识,宣传毒品危害。

举办重庆高校大学生禁毒文化宣传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大学生禁毒倡议发布活动,创作禁毒方言话剧、相声等富有重庆特色的禁毒宣传文艺作品,多措并举筑牢全民禁毒防线。

推进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开展全市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组织中小学生参观市青少年禁毒教育基地。

开展禁毒教育标准化教材、宣传短视频征集遴选,利用重庆禁毒新媒体平台发布禁毒信息900余条,累计阅读量超1500万人次,营造了浓厚禁毒氛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庆市青年禁毒志愿者签注墙。市公安局供图

⑤突出重点措施,深化基础保障科技应用,毒品治理手段更加健全

全力打造市域毒品治理典型,统筹推进第一批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复评工作和第二批创建城市迎检准备,以点带面带动全市毒品治理水平整体提升。

狠抓农村毒品问题专项治理,针对性加强外出务工人员教育提醒、外流贩毒整治等,深入推进禁种铲毒工作,系统开展禁种宣传、人工踏查、无人机监测、川渝联动巡查和实地督导检查,持续保持了“零产量”。

建立涉毒不起诉案件评查制度、两级检察机关提前介入机制、公检法同堂培训机制。

问答精选

香港商报记者:2023年,全国现有吸毒人员同比下降20.3%,但境外毒品渗透入境数量同比上升84.7%,全年破获毒品犯罪案件同比上升12.6%,国际国内的毒情形势正在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能就重庆的毒情形势作简要介绍吗?

赵晓庄介绍,我市紧邻毒品犯罪活动多发地区,毒情形势呈现以下特征:

一是毒品滥用形势更加复杂

传统毒品控制力度不断加大,治理成效持续显现。新增海洛因、冰毒等吸食人员数量得到有效遏制。但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新精神活动性物质等成瘾性物质替代滥用情况发展加快,个别地区滥用依托咪酯人员快速增长,滥用人群以中青年男性为主,40岁以下人员占比99.2%,男性占比67%。

二是防范毒品渗透易入压力较大

我市是西南腹地中心城市,区位特殊,毒品犯罪分子盘踞“金三角”地区,他们结成团伙、勾连紧密,反侦查能力强,在边境组织大宗“货源”,运输方式多样,通过邮包寄递、运输夹带、人体藏毒等方式,持续将毒品贩运至我市。

三是毒品问题治理力度仍然需要加强

近年来我市连续开展禁毒“清源断流”专项行动,对涉毒违法犯罪,持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但市内小规模制毒案件仍时有发生,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活动尚未根除,需要保持高度警惕。零包贩毒影响个别地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涉毒问题与跨境电信诈骗、洗钱犯罪等交织叠加,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打击的力度。

人民网—重庆发布记者:作为禁毒工作的重要力量之一,全市检察机关在惩治毒品犯罪方面采取了哪些有力举措,效果如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陆军回答记者提问 李聪冲 摄

陆军介绍,重庆检察机关与政法各家密切配合,全力打击毒品犯罪活动。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始终保持对毒品犯罪的“零容忍”,坚决打好禁毒人民战争。2023年1月-2024年5月重庆检察机关批捕毒品犯罪6597人,起诉7460人,其中被判处无期徒刑以上146人,追诉毒品漏犯110人,对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形成有力震慑。

加强川渝检察禁毒协作,主动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部署,与四川省检察机关建立跨省域检察禁毒协作机制,明确联合挂牌督办、案件协查、线索移送等21项协作措施,有力聚合区域禁毒工作合力。该机制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依法严惩毒品犯罪强化禁毒综合治理”十大典型案事例。

加强禁毒宣传,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要求,去年,启动“感恩生命健康生活”主题宣传活动,组织全市检察机关在车站、商圈等人流密集地区宣传普及禁毒知识。今年,进一步深化主题禁毒宣传,开展禁毒宣传进高校,发布检察禁毒典型案事例、组织旁听公开庭审、在车站码头集中宣讲等系列活动。

加强诉源治理,深入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七号检察建议”,与市邮政管理局密切配合,推动寄递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研发“寄递行业犯罪治理法律监督模型”,运用大数据强化毒品犯罪风险预警,结合办案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发检察建议,协同卫生、邮政等有关部门加强诉源治理。

下一步,将深化内外协作,加大严重毒品犯罪和新型毒品犯罪打击力度,特别是对成瘾性强、严重危害青少年健康的新精神活性物质犯罪依法严惩,坚决遏制新型毒品蔓延扩散。同时,还将进一步加强禁毒宣传,以青少年为重点,引导全社会增强识毒防毒拒毒意识,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毒品危害,以法治之力助推重庆打造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

重庆日报记者:在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作中,我市教育部门有何具体举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鹏回答记者提问 李聪冲 摄

江鹏介绍,抓好中小学生毒品预防教育工作,是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教育系统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和课堂主渠道作用,着力在三个方面提升青少年识毒防毒拒毒的意识和能力。

①抓课程教学方面

加强常规课程、融合课程和实践课程建设,将毒品预防教育纳入小学五年级至高中二年级常规课程,每学年安排不少于2课时。将毒品预防教育纳入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及语文、思政、化学等学科课程内容,并组织1500余所中小学校学生就近到禁毒教育基地学习体验。

②抓宣传引导方面

创新开展禁毒征文、禁毒微视频创作、禁毒志愿讲解等品牌活动,常态开展禁毒知识竞赛、禁毒展览、禁毒主题班会、禁毒影视剧和文艺展演等实践活动,每年覆盖中小学生260余万人。组织开展防范青少年滥用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宣传教育、校园专题防范培训宣讲1200余场,受教师生达180余万名。

③抓责任传导方面

建立中小学生毒品预防教育责任制,明确学校主要领导履行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第一责任,将毒品预防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年度考核、个人评优评先和职称晋级的重要条件,形成全员、全程、全面抓中小学生毒品预防教育工作格局,有力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重庆之声记者:国家将防范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滥用的管理作为禁毒工作的重点之一,我市医疗机构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是如何管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世纯回答记者提问 李聪冲 摄

王世纯介绍,医疗机构药品管理是医疗管理的重要内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全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有关要求,对具有麻精药品使用资质的医疗机构,在药品的购买、储存、发放、调配、使用全链条进行严格管理,归纳起来就是五专,也就是专卡、专柜、专人、专账、专用处方。

所谓的专卡,就是指医疗机构如果需要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应当向区县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申报、经区县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取得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医疗卫生机构凭印鉴卡向定点批发企业购买麻精药品。专柜指的就是麻醉药品的使用单位,要设立专库或者专柜储存麻精药品,专库设有防盗设施并安装报警装置,专柜要使用保险柜,并实行双人双锁。

专人指的是医疗机构建立由分管领导负责,医疗管理、药学、护理、保卫等多部门人员参加的麻精药品管理机构,由专职人员负责麻精药品的日常管理。专账是指对进出专库或者专柜的麻精药品,建立专用账册。进出逐笔记录,做到账、物和批号都相符。

专用处方指的是医疗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对本机构的执业医师和临床药师进行麻精药品使用知识和规范管理的培训。

经过考核合格以后,分别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处方权和麻精药品的调剂资格。麻精药品开具使用专用处方,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笺为淡红色,右上角分别标注“麻”或者“精一”。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笺和普通药品处方笺颜色一样,都是白色,但是在右上角要标注“精二”。

另外在落实日常监管方面,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始终把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麻精药品的使用作为医疗质量安全的必查内容。包括医务人员麻精药品处方权授予,麻精药品处方开具的合理性等。

同时,还严厉查处为患者开具麻醉药品注射剂型到医疗机构外使用的情形,严肃查处虚假转账、套购药品、搭车开药等违法违规行为,严防麻精药品滥用或流入社会非法渠道。

上游新闻记者:关于成瘾性物质代替滥用问题,我市对此有何应对措施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闫宏伟回答记者提问 李聪冲 摄

闫宏伟介绍,随着我们对毒品问题管制力度的不断加大,打击力度的不断加强,部分吸毒人员转而寻求效果相近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成瘾性物质。对此,统筹协调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深化成瘾性物质替代滥用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和专项治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

①在预防宣传教育方面

利用新闻宣传、科普宣传、公益宣传、法制宣传、专项宣传等方式,大力普及成瘾性物质滥用危害知识,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正确认知其滥用危害,全面提升群众识毒、防毒、拒毒的意识和能力。

②在滥用监测处置方面

坚持“查贩必查吸”“重嫌必检”,持续加大吸毒人员排查发现力度,严格依法处理;对滥用“笑气”、右美沙芬、复方地芬诺酯等未列管成瘾性物质人员,进行登记管理、跟踪教育。

③在构建合作机制方面

对全市麻精药品管理工作开展专题调研,推动建立麻精药品追溯管控体系。与卫生健康、药监等部门加强协作,完善联席会议、信息共享、联合督检、联手办案、联动宣传等制度机制。

今年以来,组织开展了全市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在全市范围内对麻精药品生产、经营、使用企事业单位开展清理排查。联合药监、卫生健康、邮政管理、海关等部门,共同发起全市涉依托咪酯等麻精药品违法犯罪集中打击整治专项行动,收取了良好的效果。

查看发布会完整实录

来源:重庆发布、平安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