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月壤中先是发现了水,现在又发现了石墨烯,难道中美月壤真的不一样吗?

近日,我国探月工程又传来好消息,来自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国家深空探测实验室、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在对嫦娥五号月壤的研究中发现了天然形成的少层石墨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家伙,这是完全不顾及某大国的脸面啊,搞出了一个又一个基于月壤的科研成果。这让某局长该如何是好呢?中国人说月壤里有石墨烯,这下跟不跟?怎么跟?俨然变成了一个大难题。

我国的科研团队采用电镜-拉曼联用技术,在月壤样品含碳量相对较高的位置采集了拉曼光谱,确认了月壤样品中石墨碳的结晶质量相对较高。还通过扫描电子显微成像、透射电子显微成像、冷冻条件下球差电镜的高角环形暗场像和高分辨像、能谱和电子能量损失谱、飞行二次质谱等多种表征技术的综合运用,以及测试结果的多方面严谨比对分析,探究并证实了月壤样品中检测到的石墨碳是少层石墨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些少层石墨烯和石墨碳的形成,可能源于太阳风和月球早期的火山喷发,共同诱导的矿物催化进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估计,星际碳总量中约1.9%是以石墨烯的形式存在,其形态和性质由特定的形成过程决定。因此,天然石墨烯的组成和结构特征,将为星体的地质演化和月球的原位资源利用,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信息。

2020年12月,嫦娥五号从月球带回1731克月壤样品,这是人类首次获得的月表年轻火山岩区样品,也让我国科学家,第一次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地外天体样品。依靠这些月壤,截止到今年6月份,已经有40家科研机构的114个科研团队获得了总计258份77.7克的月球样品,形成了多个领域70余项的科研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次,我国科学家在月壤中发现天然石墨烯,也具有深远的实际意义,尤其是提供了认识月球地质活动和演变历史的新视角。

同时,石墨烯作为一种高性能材料,具有独特物理和化学特性,在众多领域包括高性能电子器件、能源存储和转换等方面展示出了广泛的应用潜力。

所以在月壤中发现石墨烯,不仅可以推动月球科学研究的发展,也为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等领域带来了新的研究热点和机遇。例如,月球资源的原位利用。这或许意味着,未来,月球上的石墨烯资源可能会成为人类进行太空探索的重要资源,进而推动相关的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的发展,更好的支持太空站、太空探测器等设备的建设和运行。

不得不说,在对月球的探索和研究中,中国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继续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相比之下,美国带回的数百公斤月壤,貌似鲜有什么科研成果出现。当然,也有可能是咱们没看到。但不管怎样,美国的登月总是充满了各种争议,直到今日,仍未能做到令所有人信服。

另外,我们嫦娥六号已在返航,马上回家了。而它带回的是月球背面的样品,这更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珍贵万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之,中国科学家已经在月壤中发现了水和石墨烯,那么这次的月背样品,又会带来多少惊喜呢?也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