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张蕾

近日,嘀嗒出行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将在全球发售3909.1万股股票,预计将从6月28日开始交易,发售价指导区间为每股5-7港元。
这意味着,耗时近四年,嘀嗒出行终于在第五次递表后,成功通过聆讯,成为“共享出行第一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突出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
嘀嗒出行是一家技术驱动的平台,主要提供顺风车平台服务,也提供网约车以及广告及其他服务。
在上市前,嘀嗒出行已经完成了D轮融资,嘀嗒出行的股东包括蔚来资本、IDG、易车、高瓴资本、京东和携程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7年完成了D轮融资后,嘀嗒出行再未能公开获得新的一级市场融资。一直到7年后,嘀嗒出行才在资本市场翻开新的篇章。
据招股书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嘀嗒出行录得收入分别为7.8亿元、5.7亿元、8.2亿元,经调整利润净额分别为2.4亿元、0.85亿元及2.3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嘀嗒出行虽然因疫情影响导致收入锐减,但在记录期内一直保持盈利。
除此之外,嘀嗒出行的现金流也表现良好。招股书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嘀嗒出行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为1.4亿元、1.1亿元和2.3亿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嘀嗒出行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至14.2亿元。
相比三年亏损20亿的如祺出行,和三年亏损69亿的曹操出行,嘀嗒出行在盈利能力和现金流上的表现更好。

顺风车业务,是特色也是风险
嘀嗒出行是中国第二大顺风车平台,截至2023年底,嘀嗒出行在全国366个城市提供顺风车服务,为6940万乘客提供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嘀嗒出行拥有约1560万名认证私家车车主,其中500万为活跃车主。
2023年,嘀嗒出行顺风车交易总额为86亿元,占市场总份额的31.8%。
招股书数据显示,2021-2023年,嘀嗒出行顺风车业务收入分别为6.95亿元、5.15亿元、7.74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89%、90.5%及95%。占比越来越高,意味着嘀嗒出行对顺风车业务的依赖也越来越重。
顺风车业务让嘀嗒出行有了漂亮的财务数据,但过度依赖顺风车业务,也让嘀嗒出行的未来充满挑战。
首先,顺风车在中国出行市场占据的比例并不高。按2023年交易总额计算,出租车、网约车及顺风车市场份额分别为54.2%、41.4%及4.4%。
其次,在顺风车市场,嘀嗒出行也面临其他公司的挑战。比如2019年12月,滴滴重新推出了顺风车服务,使得嘀嗒出行得顺风车市场份额由2020年的43.4%下降至2021年的35.4%。
2023年,广东的顺风车市场竞争加剧,也直接导致嘀嗒出行在广东的顺风车业务交易总额下降。
与此同时,顺风车模式在带来出行便利的同时,也遇到新的挑战,比如车主资质管理、乘客和司机的权益维护等。
事实上,在顺风车业务之外,嘀嗒出行在2017年推出网约车服务,但目前来看,进展并不是特别顺利。
虽然嘀嗒出行的网约车业务已经覆盖91个城市,但2023年,嘀嗒出行仅占中国网约车市场的0.07%(按交易额算)。
2021年-2023年,嘀嗒出行网约车收入仅为0.33亿元,0.19亿元,0.11亿元,仅占总收入的4.2%、3.4%及1.4%。
不仅网约车的收入在逐年下滑,嘀嗒出行促成的网约车搭乘次数也在下滑,分别为3550万次、2150万次、1210万次的出租车网约搭乘。
但与此同时,嘀嗒出行针对网约车的平均服务费率却在上升,分别为3.9%、4.5%、5.1%。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1年,嘀嗒出行终止与聚合平台合作,也对自身网约车业务造成了影响。
招股书显示,嘀嗒出行此次募资将用于扩大用户群、加强营销和促销活动,提升技术能力及提升安全机制,增强变现能力。
按照发售价计算,嘀嗒出行本次募资最多2.74亿港元,占发行后总股本比例约为4%。
上市之后,嘀嗒出行会继续拓展顺风车业务,还是会摆脱对顺风车的依赖,我们将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