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铁路公安处获悉,在第37个国际禁毒宣传日到来之际,北京铁路警方携手北京铁路运输检察院、丰台区戒毒所、北京丰台站地区管理办公室、北京站、北京丰台站、北京客运段等单位分别在北京站、北京丰台站和G93次列车上开展了“国际禁毒日”宣传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26日9时许,在北京站活动现场,北京铁路公安局刑侦处、北京铁路公安处刑警支队、北京站派出所民警与北京站工作人员一起在展台前,为参加宣传活动的旅客们介绍毒品样品的种类,讲解禁毒常识和新型毒品的类型等。旅客们听得仔细,参与度高。

10时许,在G93次旅客列车上,北京铁路公安处乘警支队的女警宣传小分队与北京客运段的工作人员一起在车厢里为旅客宣传介绍禁毒常识。针对一些披着“外衣”的新型毒品,女民警介绍,有的不法人员会在饮料和食品中动手脚,制作成口味奇特、包装新潮的饮料和饼干等吸引青少年。

例如,在饮料中会添加管制精神类药品y-羟基丁酸。这种含有这类物质的饮料,会造成饮用者暂时性记忆丧失、呕吐等,与酒精并用会加剧危险性,甚至会导致人失去意识、昏迷及死亡,还有的会在曲奇饼干中添加含有大麻成分等。

此外,还有一些毒品被伪装成邮票、卡通贴纸。这类毒品是将纸票浸泡在主要成分为麦角酸二乙酷胺 (LSD)的迷幻药中制成。麦角酸二乙酷胺是一种经过化学合成制成的强效致幻剂,只需很少的剂量就能使人产生强烈的致幻感。

民警介绍,100微克的麦角酸二乙酷胺重量仅为一粒沙子的十分之一,致幻效果却会持续6至12个小时。将伪装后的邮票或卡通贴纸放在舌头上舔食,致幻剂便可通过口腔黏膜被吸收。

11时许,在北京丰台站活动现场,北京铁路公安处刑警支队、北京丰台站派出所、北京丰台站、北京丰台站地区管理办公室、丰台区戒毒所和北京铁路运输检察院等单位,纷纷组织人员为广大旅客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普及毒品危害性和防毒知识。针对青年旅客,他们还积极宣传合成新精神活性物质等新类型毒品危害、常见和新出现的毒品伪装形式、欺骗诱导吸贩毒常用手法及防范知识。

据北京铁路公安处刑警支队副支队长李淳达介绍,针对今年第37个国际禁毒宣传日,北京铁路公安处除了组织管内大站派出所、乘警支队进站上车为广大旅客开展安全宣传外,还积极联合铁路相关部门深入管内铁路沿线单位,为广大铁路职工、沿线居民讲解禁毒安全常识。通过开展活动,现场放宣传手册、车站大屏幕播报、列车广播、挂图海报、发放宣传品等形式,让禁毒宣传走进车站、走上列车、走进千家万户,大家携起手来共同抵制毒品的侵害。

通讯员 王海蛟 郁佳琪 杨国栋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浩雄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