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是比较常见的骨折部位,骨筋相连,四体协调,四肢骨折里面的学问是非常多的。“筋”是我们人体中的一种结缔组织,医学上将其称为“肌腱”,肌腱能够将人体的肌肉和骨骼连接在一起,从而使骨骼做出相应的活动。四肢骨折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疼痛,还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四肢骨折中的“骨”与“筋”的问题,赶紧学习起来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骨折对肌腱有什么影响?

肌腱是一种结缔组织,其主要作用是连接人体的骨骼和肌肉,能够传递肌力,使人体骨骼做出动作。发生骨折后,骨断端处周围的肌肉功能可能会受到限制,这是由于骨折通常会引起炎症、疼痛,并且在骨折恢复期间,肌肉长时间不活动而发生萎缩,进而失去肌肉力量。一旦肌肉失去力量,肌腱就无法正常工作;骨折还会影响肌腱的张力。骨折之后,骨断端处通常需要进行外部固定,或者进行手术治疗,这些治疗措施可能会改变肌腱的张力。比如,关节骨折中发生骨片错位,或者石膏压迫导致肌腱受到牵拉,导致肌腱张力降低。

二、肌腱对于骨折康复的作用

患者骨折后,骨断端处周围的肌腱能够通过自身的张力稳定骨骼,缩小骨骼的位移,这对于骨折的愈合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骨折后的外部固定或手术治疗中,肌腱能够对骨折部位的对齐起到辅助作用,并且能够对骨折部位进行保护。同时,四肢骨折后,肌腱能够促进肌肉功能的恢复。在康复训练中,患者通过加强骨折部位周围的肌腱锻炼,提升肌力传递能力,从而促进肌肉功能的恢复,使肌肉逐步恢复力量,提升其灵活性。

三、四肢骨折的康复训练

在四肢骨折的康复训练中,骨头、肌腱和肌肉的训练都非常重要,通过骨头、肌腱和肌肉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促进骨折部位愈合,提升肌肉力量。

1.关节康复训练。

一般四肢骨折后,医生会结合患者的病情采取外部固定或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通常患者需要使用一定的固定措施,比如石膏、外部固定器等,从而将骨断端处对齐,并维持其稳定,等待骨断端慢慢愈合。随着治疗的进展,患者可以逐步开始进行一些关节的康复训练,比如关节活动范围训练,通过主动或被动的关节运动,如屈曲、伸展、旋转等,逐渐恢复关节功能;关节稳定性训练,包括平衡训练、核心训练等,提升关节的稳定性。

2.肌肉康复训练。

四肢骨折后,特别是下肢骨折,非常容易发生肌肉萎缩问题,肌肉力量严重减退。因此,随着治疗进展,患者可以开始做一些肌肉康复训练,比如逐渐增加肌肉的负荷,使用握力器、握力球,单脚站立、深蹲等,都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在骨折康复后期,患者可以进行一些柔韧性练习,比如瑜伽、拉伸等,这些训练可以增加肌肉的伸展性,减少肌肉紧张和僵硬。

3.肌腱康复训练。

由于肌腱属于一种结缔组织,患者在进行肌腱康复训练时应注意缓慢进行。患者可以进行肌腱拉伸、屈曲等训练,从而帮助肌腱恢复韧性和灵活性。患者还可以借助弹力带来增加肌腱的支撑能力,并且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动作,比如原地踏步、跳跃、爬楼梯等,这些动作可以增加肌腱、肌肉和骨头的协调性。如果患者的肌腱在四肢骨折中受损,还可以通过一些物理治疗来恢复肌腱的弹性、力量和功能,比如电刺激、热敷、激光等,都可以促进肌腱的恢复。

四、四肢骨折的生活护理

患者发生四肢骨折后,要遵从医生的指示按时按量服药。如果有创口,应当定期对伤口进行清洁,并保持伤口干燥,以免发生感染。患者应按照医生的指示正确使用支具或固定装置,生活中要格外注意,避免磕碰患肢加重病情。患者日常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以高蛋白质、高维生素和高纤维素食物为主,从而为骨折康复提供充足的营养。患者回家疗养后,家属应当对起居环境进行检查,确保环境的安全性,在地面上增加防滑垫、床边增加扶手等,以免患者滑倒。

以上就是四肢骨折的相关知识,你学会了吗?

梧州市中医医院 刘文涛/文

责任编辑:李雅琴 李硕然

医学审核:姜峰

出品人:杨中兴胡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