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疾病的胃癌发病率不断上升,并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患病“主力军”。其中,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明确为致癌物幽门螺杆菌感染,就是引发胃癌的一个重要因素。

什么原因导致越来越多人感染幽门螺杆菌?一旦感染后,能否根治?

幽门螺杆菌对环境的要求很苛刻,但它却是唯一能长期存活在胃部的细菌,是导致胃癌的一大危险因素,1994年世卫组织就将幽门螺杆菌列为一类致癌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可出现慢性活动性胃炎,并且有1%会转变成胃癌,而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中,有15%-20%确诊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甚至可能引起胃黏膜肥大、增生性胃息肉等胃病,除了引起胃外疾病,还会引发其他病,如缺铁性贫血、皮肤病、糖尿病等。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超7亿人确诊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旋感染仍是导致我国胃癌高发的最大真凶。我国20岁以下人群感染率高达37.1%,而感染也导致非贲门胃癌和贲门癌风险分别升高约6倍和3倍。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除了增加罹患胃癌的风险外,还会增加患肠癌的风险。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发表在著名期刊GUT上的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患肠癌的风险比普通人高出两倍,风险比吸烟、饮酒导致的肠癌更高。

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口口传播、母婴传播、粪口传播和医源性传播,日常中共同使用碗筷或牙刷、亲吻和饮用污染水源等,都可能会感染幽门螺旋杆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幽门螺杆菌感染往往在悄无声息中发生,这也导致很多人难以辨认,自己到底有没有感染,如果出现以下相关的症状,或已感染幽门螺旋杆菌。

•腹痛。幽门螺杆菌不断侵犯胃肠黏膜,可引起黏膜损伤,继而引起反复性胃痛,甚至导致消化道出血等疾病。

•反酸烧心。幽门螺杆菌会促进胃泌素分泌,使胃酸增多,并产生反酸烧心感。

•口臭。幽门螺杆菌可寄生在牙菌斑中,从而污染口腔并引起口臭问题。

•变瘦。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部后可降低食欲,让人出现营养不良和体重下降,部分患者也会因胃溃疡出血,患有贫血症状。

目前,我国检测幽门螺旋杆菌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且需要到医院进行就诊查看。

一是C13呼气试验。检测者要空腹,憋气5s后向袋子吹气,将气体收集。之后口服C13标记的尿素药丸,休息半小时再次吹气并收集气体,最后将两袋气体进行检测,结果大于正常值表示感染。

二是C14呼气试验。检测者清晨空腹时服用C14标记的尿素胶囊,之后再呼气并对收集的气体进行检测,结果大于正常值表示感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部分人在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初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如果没有不适感,是否不用治疗?

专家表示:幽门螺杆菌相关的疾病属于病原明确的传染性疾病,比如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建议还是将幽门螺杆菌进行彻底清除。此外,2015年在日本举行的国际幽门螺杆菌大会上,也提出了“只要查出幽门螺杆菌就应该清除”的建议。

江苏省人民医院消化科的张教授表示,感染幽门螺杆菌后,一旦出现腹痛腹胀,打嗝嗳气,食欲降低等症状,都要积极进行相关治疗,尤其是检查出有消化道溃疡,或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的患者,更应该通过标准且规范化的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

当然,对于感染幽门螺杆菌的特殊群体,比如感染后无症状、胃镜检查无异常者、孕产妇、14岁以下的儿童和70岁以上的老人等群体,不一定要马上进行根除治疗,最好先让医生进行综合评估再决定适合的治疗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幽门螺杆菌其实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聚餐不分餐或不使用公筷,不注意个人卫生等,都可能感染和传播,日常如何防治幽门螺杆菌?

①共同用餐时最好进行分餐制,或者使用公筷公勺,减少幽门螺杆菌的传播

②家中若有小孩,应当注意不要用嘴对嘴的方式喂。而情侣在接吻前,也最好充分的清洁口腔。

③注意个人卫生,特别是饭前便后都要清洗干净双手。

④注意饮食卫生,不要吃生冷或未煮熟的食物,瓜果蔬菜也要洗净或者削皮。

⑤定期对餐具进行次煮沸消毒的处理。

饮食不注意节制,生活无规律有关系,这些会让体内寒气逐渐增多,从而让胆囊收缩功能下降,排泄胆汁减少,甚至逆行返 流经幽门入胃与胃酸作用对胃黏膜凭障产生破坏,更有甚者逆行至咽喉口腔对它们的黏膜凭障产生破坏,胆汁减少让食 物无法完全消化吸收,脂肪代谢主要依靠胆汁,脂肪也因此代谢无规律,则完全在胆不好

当出现这些症状是,没有什么方法,听之任之是错误的,而应当积极应对,方法总是会比困难要多的多哦。在方便的时候,回到乡下,回到生你养你的老家去采摘一些紫花苦菜,开紫色花,取点煮水喝,辅助加一点老红糖,红糖好比引子,起到带路的作用,原产地连云港灌南,叶子背面有白色絮状物,坚持一段时间,会把胆慢慢调整过来,胆好了,肠胃也就好起来的。另外,平时注意饮食淡点,早饭记得要吃。

幽门螺杆菌可谓是“一人感染,全家遭殃”,因此家庭内要养成分餐或用公筷的好习惯,不要觉得显生分,实际上这才是保护家人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