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开春,渭南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工程偶遇北小桥拆建工程,让许多城居生活的人出行轨迹发生了些许微妙的变化。拿我自己来说,从三马路到老城街,我本是来去依河而走的独行侠,不知从哪一天起,突然变成了一个游街穿巷的漫行者,变得喜欢琢磨打听,喜欢刨根问底,亦乐此不疲。

民生街,是渭南历史上最早最老的古街之一。早在明清时期,到民国陇海铁路渭南火车站建成以前,居于湭河东岸的西关街和湭河西岸兴盛的民生街,一直都是古渭南人民生计贸易的重要场所。

一河之隔,一桥相通,连成一片。人们在这里自由交换粮食、布帛、果菜,买卖六畜和手加工品等,商贩骡车,叫卖商讨,熙熙攘攘,好不热闹。即使现在我们漫步在民生街头,那股穿越历史的古朴之味似乎依然悠悠未尽;路边残留的老墙头、老楼阁、老铺板门、老石墩和老石条,无不在讲述着民生街的故事和昨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生街上,一马路口南的席市巷,一马路口北的芋园巷、火神庙巷;一马路上,不远处的爱民巷、南塘巷、北塘巷,稍西一点的草市巷、估依市巷;二马路上,东头有两个出口的新市场巷,北塘实验小学对面的可丰堡巷和东边的曙光四组杨家寨巷,以及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的骡马牲口市场等,都说明和映衬着民生街曾经的盛大和繁华,以及它为民而生、生而为民、与民生息与共的历史厚重与担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位于民生街一马路北口北、二马路北口南的火神庙巷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这条巷南邻芋园巷,北邻二马路,与此两者大致平行,面东对着水岸新城海星购物中心的“上乐趣超市”正门西侧,口东巷西,平均宽度3米左右,巷深约1.5华里。大部分庭院靠巷依建,有些则幽深窄远,房屋或华丽,或残败,或现代,或斑驳,参差不齐,可以清楚找到各个历史阶段渭南民生建筑的痕迹与遗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条古巷不深,但巷子底部却南与芋园巷相通,北可穿过更为狭窄、曲折、岔道突兀的新市场巷胡同与二马路相连。这条巷内现在的住户最多不超过50户,居民不足300人。向东可以自由从本巷或芋园巷出行,此巷北可从二马路东、西两条新市场巷骑行或步行进入,交通算不上便利,却称得上比较通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条古巷不大,出于历史上的各种原因,人们无法让它变得规规矩矩、整齐划一。但巷内近百年来的土路、烂路早已在数年前被干净、平整的水泥路所替代,巷内的居民也特别爱整洁,时常把它收拾得利利落落、停停当当,使人惬意舒服,几乎看不到、找不到一丝垃圾。有些居民还依巷栽植了竹木,沿路养花育草,让这条老巷生机勃勃,魅力无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来回回走这条巷,或北进东出,或东进北出,让人不由得要问:既然此巷名为火神庙巷,那么火神庙呢?火神庙在哪里?有没有遗址?有没有留存?一连串的问题拷问着我,引我四处寻找。无奈之下,我也把这些问题抛给了巷内、巷口、巷子附近的老住户和碰得见的老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来,火神庙并不在现有的火神庙巷内,而在位于二马路东段的原渭南市临渭区武装部、现临渭区水资源管理办公室和水土保持工作站院内职工家属楼所在的位置。据了解,渭南解放前,官道武赵村人武纬担任司令的渭潼警备司令部的驻地正在此处。1949年5月中下旬,武纬在这里宣布无条件起义,从这里出发维持渭南秩序,与南逃匪军激战,迎接渭南县党政军人员进城,拥护、促成和保证了渭南的全境解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住户中的老人对火神庙的记忆还是有的。但很模糊,不清晰,碎片化,不连贯。一个原因是他们对火神庙的印象往往停留在孩提时代,随着时间的推移,早已无法还原或复盘;另一个原因是由于火神庙在那场持续了十年的大革命中“破四旧”时被捣毁拆除,久而久之,原本所剩无几的记忆逐渐被光阴所蚕食,所擦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人们讲,火神庙原来坐北向南,周围基本上都是空地或荒田;南面直对的大致是现在的一马路爱民巷和东城·明珠花园一带,后面背靠着现在的二马路,当时也是个野场子,空旷物稀;东和现在的火神庙巷方向相对,只是以前没有巷子与住户。至于后来居于原火神庙附近、四周和其他的街道、巷道里的居民,大部分都是在解放前抗日战争时期,1942年前后河南大饥荒灾难中逃难而来的河南同胞。

渭南地处八百里秦川的东府,与河南中间隔着黄河与潼关,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土地肥沃,物阜民康,日本人不易攻入,相对比较安全。渭南人民风淳朴,自古仗义好客,陕西、河南一衣带水,地脉相连,两省人民在长期的历史中形成了密切关系。在大灾国难面前,渭南官民对从河南而来的灾民倾情相助,让他们在渭南扎根、生息,成为新的渭南人,这是历史的选择,更是人文情怀的必然。

话说火神庙,主殿三五间,殿宇宏伟,飞檐翘角,边有廊房,雕梁画栋,既林木葱郁,又翠竹掩映,香火缭绕,肃穆壮观。我国的古代建筑多为木质结构,旦遭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历史上诸多宏伟的城阙、宫殿都因火而毁。渭南火神庙,老城居于其左,民生之市尽在其周,面向巍巍南塬、南山,依渭、倚湭而站,顶天立地,护佑一方厚土,造化万民安康。

我仔细翻阅了一下明朝嘉庆二十年南大吉编撰的最早的一部《渭南志》。志上讲,渭南境内,有历史记载、官民代传祭祀的祠庙共22座,其中庙宇12座,未见任何有关火神庙的描述。志上又说,祀典制度是为了祈福佑、报功德,四境之内,祠庙何止数百所,许多不是不符合礼仪,就是超过了本分,凡是属于滥祀行为的,不录入志中。另,我的案头还有一本1987年版、杨树民主编、渭南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的《渭南县志》,也未找到渭南火神庙的半点信息。

两本县志,给了我们一个初步的轮廓。至少明朝嘉靖时期及之前,渭南火神庙要么还没有建修,要么就是难入南大吉的法眼,被他判定为不合礼制或僭越了本分。而新时代编史修志,旨在资治,以现代社会分工为依据,去伪存真,不宜过多宣化封建迷信观念,故而没有提及它,也在情理之中。可事实是,渭南火神庙是千真万确、例证确凿的存在。没有史料印证,没有证据可依,我们只知其去,不知其来,只可以说的是,渭南火神庙可能、大致兴建于明清时期。

老人们依稀记得,这所庙宇里供奉的神仙是火神,还有雷神。在渭南,蒲城县的火神庙,华州区的火神庙,潼关县的火神庙会,供奉和纪念的火神各有其神或其人,驰名中外的蒲城杆火就源于南宋时期的火神祭祀。那么渭南火神庙供奉的火神是哪一位呢?老人们却没有记忆留存,很难提供多少有价值的信息。

不过其中的一位老人讲,渭南火神庙的祭祀活动多在过了大年的春分时节比较隆重和频繁。这个时间正好与《史记》中《广东新语》记载的火神祝融的诞生日比较吻合。祝融是楚人的祖先,他的诞生日就在农历二月十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祝融,号赤帝,南海之君。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火神、南方神、南岳神、南海神、夏神、灶神,为五行神之一。祝,大也;融,明也。南海为太明之地,他沐日浴月开炎天,所以叫祝融。文献中,祝融指三皇时期的祝融氏,既有炎帝之后的记载,又有黄帝之后记载。也是火正、夏官的官职名称。《山海经》记载,祝融长着兽身人面,架乘着两条龙,直接听命于天帝,司火而兼司水,被称为水火之帝。

祝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尊为最早的火神,象征着祖先用火照耀大地,带来光明。祝融头发是红色的火焰,身体健壮;脾气略暴躁,珍重情谊。他传下火种,教人类使用火的方法,光照四海。用火教化世人,并且帮助人们摆脱各种不祥困扰,福泽万代。帝喾时代,水神共工作乱,祝融驾着火龙迎战共工,共工大败。

人们把被称为衡山“南岳四绝”之一的七十二峰的最高峰和主峰叫“祝融峰”;战国时期楚国爱国诗人、政治家屈原留下“祝融戒而还衡兮,腾告鸾鸟迎宓妃”的诗句。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主办的中国照明应用设计大赛总决赛的奖项,于2015年正式更名“祝融奖”。2020年4月24日,国家航天局公布中国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称“祝融号”,于2021年5月22日10时40分,成功到达火星表面。令我无比自豪的是,火神与我同姓,祝融是我的先祖,我是他的后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渭南火神庙里的雷神,《山海经·海内东经》有记载,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雷神是正义的化身,给予世间万物能量,又考察人间的善恶之事,护佑苍生。庙上尊奉的最可能是刚正不阿、嫉恶如仇,深受百姓爱戴、被萨守坚真人点化的神仙雷神王灵官,也可能是被称为雷祖的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或者是雷霆总司神威荡魔霹雳真君,或者是北极四圣真君之一的天蓬元帅。

历史的书籍万分厚重,在烟尘中被一页一页地翻过;生活的书籍永远充满希翼,正在我们的手中一页一页地续写着。有些事物在岁月里一点一点淡出,有些故事却在平凡的日子里愈加精彩。以前和过去,渭南火神庙就在湭渭之畔;现在和未来,火神庙巷仍在烟火中,在人们心里,崇敬,通达,灵妙,吉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简介】祝红利,长寿塬人,高级教师,渭南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渭南市诗词学会会员,临渭区作家协会会员。

来源:蝶语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