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高伟

通讯员 张蕾 凃晓青 刘雨婷

采摘、装筐、搬运……仲夏六月,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麻城镇邓冲村数百亩蓝莓迎来丰收。果农在田间忙碌,这些采摘下来的蓝莓将被运往仓库进行打冷、分拣和包装,随后连同基地的各类果蔬产品一起装车,从荆门收费站上襄荆高速公路直奔襄阳、荆门、荆州、宜昌等地超市店铺,最终走上居民的餐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襄荆高速成为进出江汉平原的快速通道(通讯员周星亮摄)

“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来确保鲜活农产品在绿色通道快速免费通行,抢占市场‘鲜’机。”中国能建葛洲坝交投襄荆高速运营工作负责人姚琴说,襄荆高速不断提升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服务水平,尽量缩短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查验和通过收费站的时间,确保“绿通”车辆快速、便捷、高效通行。

全长185.4公里的襄荆高速是二广高速公路(国家高速公路编号G55)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江汉平原中部交通主动脉,串联起襄阳、荆门和荆州三个农业大市,沿线良田广布,沃野千里,分布着稻米智能化生产线、高油酸菜籽油生产线等农业产业化项目,及各类果蔬种植基地和生猪、水产养殖基地。这些农产品通过高速公路运输实现快进快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襄荆高速优化农产品“绿色通道”车辆查验流程(通讯员刘康摄)

连日来,位于沙洋县的洪森实业年产50万吨智能化稻米生产线忙个不停,一颗颗稻谷历经震动和撞击后变成一粒粒晶莹的大米。厂房外,来自全国各地的货车满载着大米鱼贯而出,驶入襄荆高速公路,一路畅行。

“过去我们的粮食要经过省道运到荆州或者潜江才能上高速公路,如今货车从厂区出发,几分钟就可到襄荆高速公路,进入全国高速公路网,运输时间节省了一两个小时。”湖北洪森集团办公室主任殷勤富说,襄荆高速通车后,农产品的运输效率提高,企业的运输成本降低,销量和利润自然也不断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襄荆高速优化农产品“绿色通道”车辆查验流程(通讯员刘康摄)

素有“中国农谷”美誉的荆门市,贡献了湖北省11%的粮食、13%的油菜籽。除了助力当地农产品高效流通畅行,襄荆高速还充分发挥日均4.5万车流的优势,深度融入区域经济建设,配合当地政府打造区域性农产品品牌。

“公司近五年来累计投入近亿元,将荆楚特色文化融入服务区建设,开设‘荆品名门’农产品专柜。”中国能建葛洲坝交投襄荆高速董事长、总经理平丰告诉极目新闻记者,截至目前,襄荆高速累计在服务区设立展销专区20多个,面积达200多平方米,销售金额近千万元,拓宽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除了“一袋米”“一壶油”,襄荆高速沿线的“一枝花”(花卉苗木产业)近期也迎来销售高峰期。

每到夏季,花卉苗木交易便进入淡季,但在十里铺镇石牛村的十里花木城却是另一番景象:苗农正将数万株黄花鸢尾装车,运往湖南、河南的市政绿化项目建设地。

花木城水生植物基地负责人刘军告诉记者,每年的夏季,花卉苗木运输就面临高温、暴晒的压力。温度太高,蒸发量大,不利于花卉苗木的运输和成长。现在有了高速公路,大大缩短了花卉苗木的在途时间,夏天也成了花卉苗木销售旺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依托襄荆高速,十里铺镇建起花木城(通讯员周星亮摄)

据十里铺镇人民政府四级调研员张清山介绍,21世纪初期,依托襄荆高速公路,十里铺镇在土壤相对贫瘠的山岗地、坡陡地、低洼地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如今,花卉苗木已成为当地支柱产业,年产值达40亿元,并辐射带动周边乡镇花卉苗木种植,实现了“买全国、卖全国”,成为我国南花北移、北花南移的重要集散地,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路子。

“作为江汉平原中部的交通大动脉,我们始终坚持精益化管理和专业化运营,构建高效率、低成本的高速公路运输通行环境,确保沿线果蔬、粮油、苗木等各类农产品运输高效顺畅。”中国能建葛洲坝交投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廖光荣说。作为全国首个高速公路BOT项目,襄荆高速开启了企业自主投资、自主建设与经营高速公路的先河。投运以来,襄荆高速充分履行社会责任,持续提高服务质量,为促进沿线地方经济繁荣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统计数据显示,襄荆高速公路投运20年来,累计通行流量突破2亿台次,减免绿通21亿元,节假日免除通行费超4亿元,有力带动了沿线各地乡村振兴、物流运输、材料供应等关联产业的发展,成为串起民生改善、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珍珠链”。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