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铁军:如何看待大时代之下个体的小无奈?

乡村振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前,我们正面临着全球化解体挑战之下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演化出的叠加性危机。个体的努力往往显得无可奈何,难以对抗全球化解体所带来的挑战。

自2008年华尔街金融海啸爆发以来,美国推出了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大量的流动性进入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引发了全球性通货膨胀。作为实体经济国家,我们大规模进口能源、原材料和各种实体产品,客观上等于进口了通货膨胀,这对国内实体产业构成了巨大挑战。

通货膨胀的压力首先导致资金从实体经济流入投机经济,大批中小企业倒闭。同时,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先后出现了股市投机和房地产的投机热潮。房地产资本的金融化吸引了大量的资金进入该领域。

在经历房地产金融化的极速扩张后,很快进入过剩状态,整个市场陷入严重不景气。无论房企还是普通居民家庭都面临巨大的债务压力。此外,地产市场下滑还连带上下游相关产业的衰败,比如水泥、钢铁、建材、装修等行业,这些产业过去曾因房地产的繁荣而兴旺,现在却面临严重过剩问题。

过去,各个地方鼓励农民离土离乡,到地产集中的城市就业。然而,随着城市产业过剩和衰退,许多打工者在城市中难以长期生存,不得不二次返乡。尽管我们一再强调应该提高城市化率,让农民工融入城市,但实际上并没有为他们提供能够在城市生存的条件。所以,一旦城市经济出现衰退,比如在大危机条件下出现地产资本的萎缩,很多人就难以继续在城市维持原有的生存方式。

2009年华尔街金融海啸爆发,导致外需下降,很多沿海企业倒闭,超过2,000万以上的打工者被迫返乡。自2018年以来,美国采取多种手段打压中国,企图遏制中国的发展势头,众多的中国企业受到冲击,抑或产业转移,在这样的压力下,无论个体多么努力,面对整个大的时代和危机四伏的趋势,作用都显得非常有限,也无力真正应对危机。

2008年美国华尔街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实施量化宽松政策,造成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暴涨,作为制造业国家的我们,面临着输入型通胀挑战。随后,美国停止量化宽松,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原来依靠大宗商品出口获利的国家的需求明显下降,我国的出口受到直接影响,由于外需下降,进而导致产能过剩和资金闲置,于是输入性因素造成了我们的通货紧缩。这种先是输入型通胀,后是输入型通缩的局面,加剧了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内生性危机。

由于主流的理论界、教育界、文化界、思想界以及媒体界等“很难”客观归纳输入型通胀和输入型通缩,往往只是从国内找原因,找出了一大堆似是而非的说法,如不能善待民营经济,故意制造“民营经济离场论”的舆论。实际上,这是因为我们遭遇到了严重的输入型的危机,客观上导致了实体经济严重不景气,大量的个体私营经济、股份制公司注销的现象,这是典型的危机形态。

如果这些问题我们不找到根源,不对其做解释,那么国内的各种似是而非的说法就甚嚣尘上。在这种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舆论环境之中,人们就不可能正确地理解当前危机形势,容易陷入怨天尤人的情绪。我们正处在全球化解体、危机不断发生的大时代。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当前所面对的危机压力及其根源,我们就不可能真正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行动,甚至可能被带有各种目的性的舆论误导。

人们在面对困境时之所以不愿意再去努力,一方面是这个时代所带来的压力太大,另外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缺乏前几代人以劳动光荣、以艰苦奋斗为荣的价值观。作为一个经历过艰苦奋斗历史阶段的人,我很清楚地知道,尽管当时也有人抱怨,但社会的整体价值观是积极的、向上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经济的发展,我们享受到了红利。这些红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前人的艰苦奋斗,正是他们完成了产业化阶段必须的资本原始积累,才有了后来资本的结构性调整和扩张。

正是当年广大工农群众把自己的劳动剩余奉献给了国家,使我们的产业资本得以不断增密,在产业资本竞争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崛起于世界之林。当年的人民大众节约消费,勒紧裤腰带,积累形成了国家资本,为后人创造了可以乘凉的树林。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但如果后人砍掉前人栽的树,那么乘凉的条件就不存在了。现实中,一些个人或利益群体,不仅占有了砍掉树的收益,甚至把这个收益“润”出去,使得大多数人都不再有乘凉的客观条件了。只留怨天尤人毫无意义,我们需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个问题的实质。

近年来,无论是在地产市场还是在资本市场,投机商的炒作行为造成了严重的债务,这些债务最终由国内来承担和化解,而投机者却把得到的收益都“润”出去。尽管这些问题已经被披露,但我们似乎仍然不善于将这些案例作为经验教训,并且形成能够看透这些事情前因后果的思考能力。

如果我们对这些问题没有基本的认识,那么不论我们怎么努力,都很难形成摆脱困境的条件,很难再像过去那样分享到发展的红利。所以,人们有各种抱怨,但很少有人能真正发现问题实质。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希望大家能增加对客观问题的判断和分析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温铁军:长安街读书会主讲人、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

注:授权发布,本文已择优收录至“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北京日报、重庆日报、新华网、央视频、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视界、北京时间、澎湃政务、凤凰新闻客户端“长安街读书会”专栏同步),转载须统一注明“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出处和作者。

责编:李雨凡;初审:陈佳妮;复审:程子茜

更多精彩请点击

长安街直播

长安街读书会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励支持下发起成立,旨在继承总理遗志,践行全民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习、养才、报国。现有千余位成员主要来自长安街附近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中青年干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员、全国党代表、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等喜文好书之士以及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高端智库负责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专家和中央各主要出版机构的资深出版人学者等。新时代坚持用读书讲政治,积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自2015年长安街读书会微信公众号发布至今,始终坚持“传承红色基因,用读书讲政治”的宗旨,关注粉丝涵盖了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特区。累计阅读量达到了近亿次,其中通过朋友圈转发量千余万次,参与互动人数近千万人,平台产品质量高,针对性强,受关注度较好。并在中央相关宣传网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相继同步入驻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北京日报、新华网、央视频、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北京时间、澎湃政务等新闻客户端,形成了系列的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累计影响全国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大中院校等受众数亿人次。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现正面向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各省市县(区)等所在的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单位部门联合开展相关党建阅读学习活动。近日,经相关部门批准,已正式同意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中央组织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证监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共青团中央等定点帮扶地的有关单位加入“长安街读书会”党建阅读合作机制,并联合承办“长安街读书会”系列读书学习活动。

关注公众号,回复:【申请入会】【学思平治】【党建阅读】【智库】【好书推荐】【干部培训】【免费赠书】【直播】【新书报送】【期刊报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