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兵出荆州,直指襄、樊。随后,他水淹曹魏七军、斩庞德、擒于禁,“威震华夏”。就在关羽的威势达到巅峰时,他却遭遇了东吴背刺。这导致荆州军腹背受敌,最终大败;就连风光无限的关羽,也最终败走麦城,为孙权擒杀。

关羽的陨落,让后世无数读者无比惋惜的同时,也不由感到奇怪:为什么关羽遭受围攻时,刘备集团却没有及时派出援兵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此,国学大师章太炎在《正葛·訄书》中提到:诸葛亮与刘备对关羽见死不救,是因为他们想要借刀杀人!

这种说法,不可谓不惊人。章太炎的这个结论,到底有没有根据呢?身为一代大师的他,又为何会公开发表这种言论呢?

章太炎的论据

通过这篇《正葛·訄书》,不难得到章太炎的观点:刘备、诸葛亮借孙权之手,除掉不服管教的关羽,这其中,诸葛亮的意见还占主要作用。那么,章太炎是从哪里得出“关羽不服从命令”这个结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章太炎(1869年—1936年)

《三国志·费诗传》记载,刘备称汉中王后,拟定关羽、马超、张飞、黄忠为四方将军。结果关羽听说黄忠与自己并列,非常生气,还说道:“大丈夫不与老兵(黄忠)并列!”眼见关羽言辞激烈,刘备只好派费诗为使,好说歹说,才把关羽安抚住。

彼时,关羽坐镇荆州,执掌军政大权,已成“尾大不掉”之势。这样的话,诸葛亮与刘备难免会认为:关羽不好控制,加上他现在来的这么一出戏,诸葛亮才要出手,除掉这个隐患。

根据章太炎的说法:诸葛亮虽然人在蜀地,却必然获悉荆州的动向。因为在关羽之前,执掌荆州的正是诸葛亮;在进入蜀地后,诸葛亮虽远离荆州,但他仍有耳目在荆州,能随时探得当地消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此情形下,诸葛亮与刘备不可能不知道关羽的情况。既然关羽败亡,他们没有动作,那这便意味着:诸葛亮与刘备是故意对关羽见死不救,这不正是借刀杀人吗?

这个说法,完全是靠章太炎自己的臆想,根本没有实际证据。所以,为了佐证自己的观点,章太炎又提出了两点论据:

首先,诸葛亮曾做过类似的事。据《三国志·刘封传》记载,刘备的义子刘封在回到成都请罪后,诸葛亮曾劝说刘备杀掉刘封,理由是后者性格刚猛,不容易控制。

刘备若一旦归西,刘封的存在,极有可能会威胁到刘禅的皇位。听了这话,一向仁义的刘备也只好处死这个义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因如此,章太炎才认为:诸葛亮应该是用了同样的理由,才成功劝说刘备同意自己的“借刀杀人”计划。除此之外,诸葛亮喜欢《梁甫吟》,也能看出他对权谋的热衷。

这首诗的内容,讲的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二桃杀三士”的故事。这是古人对于权谋的高端运用,诸葛亮既然把这首诗天天挂在嘴边吟诵,说明他对于这种权谋之事应该是非常向往的。所以,诸葛亮使用类似的权术把关羽害死,便不难理解了。

以上几点,便是章太炎对关羽败亡这件事的看法。这些结论虽看似合理,但却多是他个人的无端猜测,而几条所谓的“论据”,也显得很勉强,经不起仔细推敲。为什么这么说呢?

关羽的重要性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关羽对蜀国的作用,实在是太大了。大到什么程度呢?若关羽有什么闪失,蜀国将会伤筋动骨。

《三国志·刘晔传》记载,在关羽威震天下的时候,曹魏的谋士在讨论该如何应对。诸如刘晔、司马懿、程昱等顶级谋士都认为:应不惜一切代价,将关羽解决掉。他们给出的理由是:蜀国唯一的名将,就是关羽;若关羽出事,刘备便会自断一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他们外,唐人也这么认为。唐代在扩大武庙规模后,曾遴选古之名将六十四人,而蜀国入选者,便只有关羽、张飞两人。需要指出的是,曹魏谋士把关羽视为唯一的名将,倒不是说他们看不起张飞。

实际上,关、张二人经常并列,他们的勇武之姿,曾得到曹魏、东吴群臣的一致认可。三国之后的武将,也常把关张作为“参照物”。不过,从综合实力来看,张飞有过“醉酒误事”的经历,这难免让他略逊色于关羽。

综上,关羽作为蜀国的头号武将,毋庸置疑。也正因如此,刘备在入蜀之后,才会令关羽镇守荆州,让他单独挑起大梁。除非刘备只想老老实实窝在蜀地,以后不图谋中原,否则关羽将无人可替代。

这也是为什么关羽发牢骚,刘备没有直接训斥他,反而派费诗前去好言相劝的直接原因。这件事,非但不是刘备与关羽“决裂”的先兆,反而能体现出他们私下里的交情,非常不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照正史中的记载,刘备与关羽尽管不是结拜兄弟,但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也是十分亲近的。《三国志》说他们创业之初,经常吃住在一起,关羽、张飞二人把刘备当兄长看待,不畏艰难,始终跟随左右。所以,魏国谋士才会评价关羽与刘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

另外,马超入蜀后,曾直呼刘备表字。结果张飞、关羽听到后,一个怒目圆睁,一个要直接杀了马超。这位持刀要砍马超的人,正是关羽,他对刘备的维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