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刘表本来有7个猛将,被曹操刘备各抢走3个,最牛的一个却跟了孙权。这七位将领原本效忠于刘表,却在他逝世后各自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他们曾经是同袍之好友,如今却成为了对手。这场三国纷争究竟将引领他们走向何方?他们的命运又将如何改写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荆州猛将的崛起

刘表字景升,山东微山人氏,原为西汉公孙刘余之后。虽出身汉室宗亲,却家贫无权势可资凭借。公元184年,何进执政后征召刘表前往两湖富庶之地为掾史,正是刘表自此崛起的开端。

公元190年,凭借何进的提拔,刘表继任被杀害的王睿为荆州刺史。可谓是僧多粥少,当时宗族武装割据,刘表仅凭一己之力很难在荆州建立统治。聪明绝顶的刘表先是拉拢当地有权有势的蔡氏世家,与之结亲以求扩大自身实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刘表又邀来了"蒯越"和"蔡瑁"两位谋臣,共同商议如何在荆州立足。蒯越献献策极为残酷,建议杀绝一些宗族首领,以儆效尽。刘表毫不犹豫,将宗族首领尽数诛杀,由此一举奠定在荆州的基础。

经过这番血腥手段,除南阳郡外,荆州其余七郡实际上已归刘表控制。后来刘表又切断了袁术军队的粮草供应线,使袁术由此节节败退。到公元192年,刘表已是荆州的名副其实主人。

为巩固自身统治,刘表大力扩充军队,尤其重视建立强大的水军力量。同时在文化教育和民生经济方面亦加大投入,赢得了百姓和文人的拥戴。到此时,刘表手下已聚集了一批猛将:蔡瑁、张允、黄忠、魏延、文聘、甘宁及霍峻。这七员猛将后来被曹操、刘备、孙权所夺,成为三国鼎足之勇的中坚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刘表在世的辉煌时期

刘表统治荆州后,尽心尽力使之成为一方富庶之地。他倾力发展经济建设,开垦荒地,鼓励民间手工业,使得百姓生活逐渐富裕。同时,刘表亦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广纳贤士,使文风大振。

在军事建设上,刘表下足了气力。他大规模扩充军队,尤其是水军力量,使之成为西陵之帝能与孙吴抗衡的强大军事力量。七员猛将在刘表麾下,个个都立下了骇人的功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黄忠被委以重任,与刘表侄子刘磐驻守长沙达十余载。公元209年,曹操在亦城战败,孙刘联军趁势进犯荆州,关羽亲率大军攻打长沙。黄忠与关羽遭遇,双方大战数十回合,终难分胜负。

黄忠一剑射关羽头盔以报关羽不杀之恩,二人此战尽显英雄本色。长沙失守后,黄忠归附刘备,随同进军益州,在诸多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最终被封为讨虏将军。

魏延亦是刘表座下勇将,投奔刘备后立即展现了极高的军事指挥才能,被提拔为牙门将军。后刘备南征成都,将魏延派驻守汉中要塞,可见其被刘备倚重之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霍峻亦是三国时期赫赫有名的将领,刘表驾鹿后,霍峻选择追随刘备,被委以守卫葭萌城之重任。曾经单凭百人之众,与刘璋万余人大军遭遇,竟以寡击众,奇迹守城一年有余。

三、时代巨变带来阵营分裂

刘表驾鹿之后,荆州一时失主,引发了动荡的局面。曹操、孙权、刘备三人虎视眈眈,你争我夺,都想将荆州纳入自己的版图。在这种背景下,刘表座下的七员猛将也面临着重新选择立场的考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本同袍战友的他们,如今却要分道扬镳。一时间,内讧阴谋、党争勾心斗角接连不断发生。有的将领已看清了大势所趋,寻求新的归宿;有的则固步自封,不愿改弦更张。

最终,在这股洪流的裹挟下,七员猛将不得不作出取舍。蔡瑁、张允、文聘投靠了曹操;黄忠、魏延、霍峻则归附了刘备;而最为人熟知的甘宁,则独自跋涉数千里,最终来到孙权麾下。

他们的选择,既出于个人理念的驱使,也源于那个动荡年代的现实考量。有人追求功名富贵,有人希冀报效汉室;有人趋炎附势,有人循私门阀。无论如何,三国鼎足之势已初见端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股汹涌的历史潮流中,他们每个人都做出了属于自己的抉择,开启了新的人生征程。有的人后来赫赫有名,有的人则很快陨落。但是,他们无一例外,都书写了那个动荡年代最恢宏的篇章。

四、各自归属的命运考验

七员猛将各自选择了新的主公,命运也就此分道扬镳。他们在新的战场上,将面临更加艰难的考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投降曹操的蔡瑁、张允、文聘,很快就融入了曹魏的军阵之中。张允被委任为从事中郎,后来又被曹操重用,升任为夏口太守。文聘则先后出任济北太守、博陵太守等要职。

他们在曹操手下,尽忠职守,立下了不小的功勋。但毕竟只是小小文武,终难撼动曹操的大权在握。命运的红利,已不再像在刘表麾下那般充裕。

追随刘备的黄忠、魏延、霍峻,则在一场场决胜的战役中展现了自己的英勇无畏。黄忠在夷陵之战中冲锋陷阵,被刘备亲自册封为骠骑将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魏延被委以把守汉中要塞,独自抵御张郃大军的进攻,足足坚守一年之久。后随刘备进军夷陵,大显身手,被封为前将军。

霍峻更是一人之力,凭百人之众,奇迹般守住了葭萌关口一年多,堪称当世无双。三人后来均被刘备赏封上将,地位权力与家资俱足。

而独自东渡投奔孙权的甘宁,则是一路蹌跘,几经磨难。他只身来到东吴,靠着过往的声名和治军才能,最终获得了孙权的赏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权亲自部署,命甘宁率领水军防守长江中下游。甘宁尽职尽责,镇守大本营,成为孙权麾下最为得力的军师之一。

五、三国鼎立下的战火年代

三分天下,曹魏、东吴、蜀汉三足鼎立,上下百余载的战火终于拉开了序幕。在这场旷世大戏中,刘表手下的七员猛将个个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投降曹操的蔡瑁、张允、文聘,随魏军征战蜀汉,建有不小功勋。张允在夷陵战役中大显身手,被赐爵三千户。文聘亦立下赫赫战功,屡获表彰。

与之对垒的是追随刘备的勇将阵营。魏延力挽狂澜,凭一人之力拖住曹军大军整整一年,始终未被攻陷;黄忠在夷陵决战中亲率勇士冲锋陷阵,奋勇杀敌,几近阵亡;霍峻守护巴蜀咽喉,斩获曹军上将潘璋于马下。三人在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战役中,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英雄的赞歌。

而东吴水师的统帅甘宁,虽未直接参与内战,却始终是孙吴军队最坚强的后盾。他率众镇守长江中下游,断绝了曹魏军队的粮草供给线,成为了吴军屡次大捷的关键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这些声名赫赫的战将之外,在这浩浩荡荡的战争年代里,还涌现出了无数其他英雄豪杰:关云长、张飞、赵云、马超...他们每个人都用自己的英勇无畏和忠贞不渝,诠释了"三国"两个字的厚重内涵。

历史的车轮向前滚滚前行,时代的潮流浩浩荡荡奔腾不息。那个燃烧理想与热血的战国年代,注定要被铭刻进华夏文明的丰碑之中,永载赞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